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交系老将出马!绿城新任执行总裁就位

2025-07-17 12:55

前几天,绿城召开了股东周年大会。

今年的大会受到市场格外关注,不仅仅是刘成云首次以董事会主席身份参会,还有最近绿城高管的各种传闻。

在被问及管理层稳定性话题时,刘成云回应:

公司的扩张、发展并非靠个人意志。经营层也需保持公司的连续性。”

显然,在各种传闻甚嚣尘上之际,保持战略定力和管理层稳定至关重要。

不过就在股东大会后不久,绿城开启了新一轮的高管换防:

执行总裁李森辞职赵晖接棒出任执行总裁

艳姐注意到,绿城官网上已经挂上了赵晖的简历,而李森的简历也已从绿城官网撤下。

图源:绿城官网

图源:绿城官网

艳姐注意到,赵晖是中交系的“老人”,在中交体系内任职超过30年,2018年出任过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中交地产董事长等职。

此次绿城管理人事换防,释放出的信号非常强烈:

中交正在全面强化对绿城系公司的掌控

01

30年中交“老将”驰援绿城

这次出任绿城执行总裁的赵晖,身上有一个明显的标签:

中交系

公开信息显示,赵晖出生于1967年,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应该说是老牌的高材生。

赵晖

赵晖

1990年,赵晖进入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三公司,并从施工员做起,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成为项目经理、分公司经理,并成为三航局最年轻的副局长。

20136月,赵晖调任中交三航局副总经理

201310月,赵晖转任中国交建华东区域总部总经理、中国交建江苏分公司总经理、中交华东投资公司总经理;

2016年,赵晖出任中交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接触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中交投资期间,赵晖提出价值投资和风险管控双并重理念,并通过基础设施投资率先锁定开发土地,让土地升值红利反哺企业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这套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下,中建投资此后两年的利润贡献连续突破20亿、30亿,连续获得中交集团经济效益最佳奖。

2018年,赵晖正式切入地产赛道,出任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并在当年12月兼任中交地产董事长。

此时的中交房地产集团,旗下形成了中交地产(A股)、绿城中国(H股)、中交海外地产(海外)三个主要的房地产开发平台。

不过在2019年底,赵晖便辞任中交地产董事长,交棒李永前,但仍然担任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一职;

2020年,赵晖调任中交集团总部,出任市场部总经理

2022年,赵晖在职务上再进一步,出任中交集团市场开发总监、市场部总经理。

应该说,赵晖曾长期在投资一线工作,又在集团总部有过多年沉淀,既有丰富的投资实战和企业战略制定、管理经验,又具备集团视野

艳姐注意到,此次辞职的李森,比赵晖大3岁,在张亚东出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后,向中交点名要了李森过来担任绿城的党委书记。

李森和张亚龙的履历颇为相似,早年曾任吉林省辽源市副市长,后进入中交系统,出任中国交建联合置业副董事长、中交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等职,并在2020年加入绿城,担任执行总裁。

实际上从3月开始,中交系就开始全面接管绿城中国。

先是刘成云接任张亚东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然后是耿忠强接任张亚东的绿城管理董事会联席主席。

当时就有坊间消息,中交系此举将解决过去控股不控权的问题

随着张亚东淡出绿城,已到退休年龄的李森出局也就顺理成章。

艳姐也获悉,赵晖于6月已经到岗。

02

人事换防的背后

绿城的这次调整,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实际上,背后写着一整套关于企业控制权和治理的故事。

真正理解这次调整,得从两条线看。

第一条线,中交“接管”绿城,已经到了节点。

绿城混改至今,十年出头。

早些年,作为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房企,绿城还是典型的创业型房企思路。

资本归于中交集团,管理归于市场派,大家保持着默契

这种模式下,绿城的项目、品牌、市值和市场地位,确实成为了行业的一面旗帜。

但是,时代变了。

2023年后,行业大周期拐点清晰出现,房地产从增量博弈走向存量博弈。房企内部,控制权模糊、治理结构不清的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万科的“体外高管”,还有金地集团控制权的不断拉锯。这些节点,把混改房企的治理风险彻底摊到了桌面上。

这样的背景下,大股东重新审视混改模式,过去控股不控权的问题被逐渐放大。

绿城自然被摆到聚光灯下。

此后,绿城的调整路径逐步展开。

新任董事会主席刘成云入主后,高管序列的关键岗位陆续调整,董秘岗位、部分核心高管接连更换。

绿城中国执行总裁的离开,此刻显得顺理成章。

很多人提到,李森已经年满60,按照正常节奏是退休时间,这种说法自然也没有错

第二条线,赵晖到来同样值得期待

如果单纯看履历,赵晖身上最突出的标签,就是“稳”。

在中交集团内部,赵晖是典型的“救火队长”他由体制内路径出身,工程施工板块起家在中交地产重组时期临危受命,短时间内干净利落地理顺了平台结构,稳定了队伍。随后,他低调回归集团,淡出前台。

整个过程看下来,他在中交体系内任职超30年,又经历过市场的磨练,也有出色的过往业绩。这样的风格,正是中交此刻最需要的。

同为混改房企,万科、金地的前车之鉴,在如今这个阶段,大股东的收权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绿城的这次人事调整,早就是意料之外的必然。

李森的离开,赵晖的到任,都是大股东重新梳理治理、收回主导的过程。外界看到的是职务变化,行业真正看重的,是这背后控制逻辑的回归。

也是混改房企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

艳姐觉得,混改不是彻底放权。特别是行业周期遇冷时,大股东的角色、治理结构的清晰度,才是企业能否撑下去的根本。

结语

这一轮绿城在人事上的排兵布阵,总基调还是以稳为主,区域经营团队基本保持稳定。

反馈在市场端,上半年,绿城全口径销售额803亿,行业排名第5,表现还算稳定,上海绿城·潮鸣东方等地王项目也都有相当不错的市场表现。

艳姐也注意到,在中交房地产集团董事长任上,赵晖曾十分推崇实干务实的工作作风:

该干的、能干的一定要去做,不能畏葸不前,不切实际的、干不成的就不要去做。”

赵晖就任执行总裁后,中交如何更好支持绿城?绿城如何跟中交更好协同?一切还有待揭晓。

当然,在中交全面强化对绿城的管控力度后,相信绿城会走得更稳更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