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涉太平洋人寿、天安人寿,上市公司高管被指套取保费1664万元

2025-07-17 12:3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近日,中国“保健品第一股”——交大昂立(维权)600530.SH)陷入了自上市以来最严峻的公司治理危机。根据其对外公布的信息,经调查,杨国平等5名前任高管或涉嫌违法违规事项,致使交大昂立可能存在信息披露违规、内控不严等问题,甚至涉嫌利益输送。

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购保退保”事项:交大昂立此前出资购买天安人寿(现已改名“中汇人寿”)、太平洋人寿上海分公司团体险,5名前高管涉嫌通过团体年金险退保,将公司资金转入私人账户,合计“套利”高达1664万元。在这场精心策划的财务挪移中,天安人寿和太平洋人寿的保险产品沦为高管们私吞公款的工具,引发广泛争议。

#01

保单“失踪”,资金蹊跷流入个人账户

据悉,交大昂立存在“购保退保”行为一事被发现,始于202211月税务部门要求核查相关事项。根据最新核查情况,交大昂立实施的“购保退保”行为,存在投保人与受益人数量不一致的情况。

交大昂立作为投保人,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投保了两份团体险,而受益人则是杨国平、朱敏骏、娄健颖、李红、李康明等五人。公开资料显示,自2016年至2019年期间,杨国平任公司董事长;朱敏骏任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娄健颖任公司副总裁、财务总监;李红任公司董事会秘书;李康明任公司副总裁。

第一份保险合同始于2016年10月。资料显示,当月26日,交大昂立与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人寿”,现已改名“中汇人寿”)上海分公司签订了保险费总计380万元的保险单,险种为天安人寿祥利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2017年11月,杨国平以投保单位法人代表的身份签字退保,退保原因注明为财务原因。随后,杨国平、朱敏骏、娄健颖、李红、李康明的个人账户合计收到379.24万元的退款金额。

2018年,类似的“戏码”再度上演。当年,交大昂立向太平洋人寿上海分公司分三次打款1284万元,购买太平洋人寿众恒B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2019年1月7日,该笔保险也被申请退保,退回的保费又一次打入上述高管个人账户。这两次保险购买金额合计达到1664万元。

2022年,在上海松江税务局的保险专项检查中,这些沉睡了4年的财务凭证重见天日。“会计凭证齐全,但找不到任何保单原件。”相关人员透露,“更蹊跷的是,资金最终都流向了个人卡。”

#02

涉事产品涉及天安人寿、太平洋人寿

涉事的两款保险产品——天安人寿祥利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和太平洋人寿众恒B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分别涉及380万元和1284万元的巨额资金,暴露出保险公司在资金流向监管上的漏洞。

天安人寿祥利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在投保人解除合同的手续及风险中明确规定,“本公司自本合同解除之日起30日内以银行转账方式向投保人退还公共账户的现金价值以及个人账户中单位交费部分中未归属被保险人名下部分对应的现金价值,并向各被保险人退还个人账户中个人交费部分以及单位交费部分中已归属被保险人名下部分对应的现金价值,同时注销公共账户和被保险人的个人账户”

而太平洋人寿众恒B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同样约定,“投保人可以在犹豫期后书面申请解除合同,自本公司收到投保人解除合同的书面申请时起,合同终止,本公司于收齐所需资料后30日内在扣除退保费用后,将被保险人支付的保险费产生的账户价值退还给被保险人,将投保人支付的保险费产生的账户价值退还给投保人,同时注销投保人团体账户和被保险人个人账户,本款所述的被保险人不包括已经开始领取年金的被保险人”。

从投保合同来看,无论是天安人寿的祥利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还是太平洋人寿的众恒B团体养老年金保险(万能型),保险费用均应主要由投保人,即高管所在的公司——交大昂立承担。按照常理,退保产生的现金价值都应原封不动地返还至公司的银行账户。然而,在操作退保时,两家公司竟然都将巨额资金直接汇入了高管的私人账户,令人诧异。

#03

保险公司三重失守,风控形同虚设

此案绝非简单的企业内控失效,涉事保险公司在关键环节的严重失职,为资金违规转移大开方便之门:

1.受益人设定严重违规: 允许投保单位(交大昂立)的法定代表人和高管同时成为保单受益人,埋下利益冲突与道德风险的种子。团体险的核心原则是为员工福利提供保障,而非为管理层个人谋利。

2.资金流向监控彻底失效: 两份保单条款明确规定,退保时投保人(公司)缴纳保费对应的现金价值应退还至投保人账户。然而两家保险公司均将巨额资金直接支付给个人,严重违反基本的资金安全与反洗钱规定。这如同允许他人从你的银行卡取钱,银行却毫无察觉。

3.“工资代扣”真实性核查缺位: 保险公司轻信企业关于保费来源(如声称是代扣员工工资)的声明,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核实资金真实性质与归属,导致企业资金被轻易包装成“员工福利”后套现。

交大昂立案揭示了团体保险领域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据公开裁判文书显示,2020年至2024年间类似利用团体险套取资金的案件高达27起。团体年金险、养老年金险等产品,因其资金量大、操作流程相对复杂,正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其“保障”功能被剥离,沦为纯粹的资金通道和洗钱工具。

交大昂立高管套利案是一记警钟。当保险公司风控层层失守,巨额保费便可能成为滋养贪腐的温床。堵住团体险管理漏洞,不仅关乎企业股东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保险行业的诚信根基与金融安全。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与企业必须形成合力,方能斩断这条隐秘的利益输送链,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