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7 18:53
过去一年,全球资本市场迎来难得复苏,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近日,淡马锡公布了其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2025财年报告,淡马锡在2025财年投资组合净值创出历史新高,达到4340亿新元(约合23500亿元人民币),较上一财年增加45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结束了较2022财年高点后两年回落的走势。
“淡马锡去年表现最好的是总部在新加坡的投资组合公司,包括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电信以及星展银行股价都创了新高。这是淡马锡全球投资组合三大板块之一。另外两个是‘全球直接投资’和‘合作投资项目、基金和资产管理平台’。中国二级市场的去年也表现得非常好,例如阿里、腾讯。”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对《财经》表示。
吴亦兵进一步提到,淡马锡在一级市场和基金的两部分投资体现到业绩有所延迟。“淡马锡在全球大概有49%的投资组合是非上市资产,在一级市场的投资是按成本计算。此外,基金投资的部分按管理人报告计算较二级市场表现大概有四到六个季度延迟。”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4财年淡马锡美洲资产在整体投资组合占比首次超过中国资产,2025财年二者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至6个百分点。财报显示,按标的资产所在地计算,淡马锡在新加坡的投资组合比例达到27%,同比持平,在中国的投资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至18%,在美洲的投资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至24%,印度的投资也上升了1个百分点至8%。
“其实我们2025财年在中国的绝对投资组合净值增长了约40亿新元,不管是18%还是19%,相对全球任何一个指数都是大幅超配的。淡马锡一直以来长期看好中国,而且是重仓中国,这点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吴亦兵强调。
对于2024年9月底以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吴亦兵认为,并非短期政策,而是系统性的改革,对资本市场扶持力度非常大。
对于中国市场的投资方向,淡马锡依然看好中国本土消费品牌崛起,以及中国AI应用上的领先。淡马锡中国区副总裁沈晔表示,中国有着最多的数据、AI人才,中国在AI应用上有可能提速。
展望未来,淡马锡认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是未来的主要风险,可能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尽管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淡马锡持续对投资机遇持有建设性看法。美国仍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同时继续投资于欧洲、中国和印度,保持多元化的全球投资。
中国的政策力度被市场低估
淡马锡于2000年代开始走出新加坡,在亚洲寻求增长机会,对中国的投资始于2004年。到2020财年时,淡马锡对中国的投资敞口达到了29%,随后几年,这一比例逐步下降,至2025财年时,已下降至18%。吴亦兵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数年中国市场整体表现波动较大, MSCI中国指数在全球的下降比较明显,与此同时,美股在资本市场的集中度大大增加,淡马锡所有的上市投资都是按股价计算的。淡马锡相比指数和大多国际投资者继续重仓中国。
不过,淡马锡中国投资组合净值下降并不大。《财经》根据淡马锡财报计算,2020财年时,淡马锡的中国资产组合净值约为4408亿元人民币,2025财年,这一数值为4230亿元人民币,降幅约为4.03%。
“我们是长期投资者,更多看的是十年、二十年的投资回报,同时淡马锡不是主权投资基金,不是资产配置投资者,我们是自下而上的投资者,资本市场的波动固然会带来估值的波动,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企业本身的韧性。” 吴亦兵对《财经》表示。
相比上一财年,淡马锡在2025财年明显加快了投资步伐,从上一财年净卖出7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378.32亿元),到本财年净投资了100亿新元(约合540.45亿元),结束了自2023财年连续两年放缓的步伐。
“总体而言是为了加强投资组合的韧性。由于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非常高,需要我们做到灵活性非常高。”吴亦兵表示。淡马锡今年年报的主题提到“灵活应变”,在强调长期投资的前提下,越来越重视灵活性。
在股权投资方面,淡马锡也通过基金和资管平台进行投资。近日,中基协官网显示,淡明(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备案登记。淡明私募由淡马锡全资子公司淡明资本100%控股,淡明资本于2021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23年9月宣布完成首只“淡明1期基金”3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6.87亿元)的募资。
“淡马锡的很多合作伙伴,比如一些主权基金,也在探索中国市场的机会,希望跟我们做一些共同的投资,所以我们成立了淡明资本,采用与淡马锡共同投资的模式。今年淡明资本在上海成立私募股权,这是一个延伸,探索在中国做一个境内的人民币平台,将来会有人民币的潜在投资。”沈晔对《财经》表示,“我们对中国的创新非常有信心,淡明上海私募第一支基金就聚焦于做生命科学的早期。”
对于2024年“9 ·24”至今中国政策层面转向和资本市场回暖,吴亦兵表示,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者之一,淡马锡非常关注中国的宏观政策变化。他认为,过去两年中国陆续出台的系统性的政策,其实是被资本市场低估的。“这些政策并非短期政策,而是系统性的改革,只是过去三年资本市场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市场对此的敏感度较低。目前对资本市场扶持的政策力度是非常大的,‘一行一局一会’提出,这体现了最高政策制定者对资本市场的重视。”
“下半年我们将会看到消费持续复苏的劲头。” 吴亦兵进一步表示,“5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显著超过市场预期,但是消费信心的恢复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疫情的疤痕效应还在修复过程中。所以,政策实施见效要一段时间,然后才能转移成服务消费的乘数效应,进而带来消费信心的恢复。”
吴亦兵提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是人们财富效应最可见的体现。股市和房市是稳预期、持续增强市场信心的关键,在实现财富效应下拉动消费,包括必须消费和对经济产生乘数效应的可选消费。
看好中国本土消费品牌崛起和AI产业渗透
淡马锡在2025财年投资了不少消费企业,包括百胜中国以及印度食品企业Haldiram Snacks Food。
对于再次加码百胜中国,吴亦兵认为这反映了消费领域中国品牌的崛起趋势。“现在每个细分消费领域都出现了完胜全球的中国品牌冠军,像泡泡玛特、蜜雪冰城、瑞幸咖啡等。百胜中国最大的成功在于品牌完全本地化,它代表了中国连锁消费品牌的崛起,而中国消费品牌的崛起是我们过去几年的重点投资主题之一。”
“之前由于中国消费品牌相对低端一点,强调性价比,中国市场被海外品牌快速渗透。但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个趋势是,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本土品牌正在崛起,这个趋势还会延展一段时间。”沈晔对《财经》补充道。
对于人工智能,吴亦兵认为大家对于新兴技术的预期往往是短期内过于乐观,长期过于悲观。
“AI最重要的一头是To B的应用,这是长期最大的市场。今天大家看到的很多还是To C的应用,比如ChatGPT或DeepSeek的搜索功能,这只是AI的‘小学水平’应用。”吴亦兵分析认为,“美股之所以涨这么多,是因为AI会提升所有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中国在AI应用上的广泛和领先程度之前被有所低估,国际投资者开始看到了这一点。AI就是下一代的IT基础设施,而AI在中国应用的未来就是下一代科技在中国产业中的渗透。”
“现在所有的淡马锡被投企业都在做AI应用的尝试。在垂直领域,中国有着最多的数据,做AI的人才中国也是最多的,所以我们觉得中国在AI应用这一块有可能提速。” 沈晔表示。
可持续的生活趋势是淡马锡在未来新消费、数字化进程、更长的寿命之外的重点投资赛道。2025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契合可持续的生活趋势的投资组合价值为460亿新元(约合人民币2486.08亿元),约占其整体投资组合的11%。淡马锡在这一领域的投资覆盖了粮食、水资源、废弃物、能源、材料、清洁交通和建筑环境等。
对于目前全球出现脱碳减速的迹象,吴亦兵表示,就淡马锡而言,减碳不会有丝毫的动摇,同时他认为中国对碳中和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中国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能源安全问题,如果能通过光伏、风电等制造问题去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中国一定会ALL IN(全力以赴)。中国脱碳已经能够有机会实现盈利,而在国际上还高度依赖补贴。但我们接触全球很多企业的CEO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变。”
对于目前深陷亏损的光伏企业,以及竞争激烈难以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行业,吴亦兵认为这是另外一个维度的问题:卷。“卷其实是中国的特点,本身不是坏的,现在反内卷是反带补贴的过度竞争。如果是市场化的竞争是应该鼓励的,但如果是补贴或畸形手段竞争,是要防止的。中国行业的特点就是新陈代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