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AI股票近期大跌的深层逻辑

2025-07-17 17:53

(来源:企观国资)

如果你是一家AI(人工智能)公司的股票持有人,过去1个月,你可能会焦虑:AI股票还值得继续持有吗?

《企业观察报》统计获悉,截至7月10日,AI股票累计跌幅接近10%,8家头部企业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元。

AI上市公司股价为什么回调?这类公司的前景值得长期看好吗?

01

市值大跌

据《企业观察报》统计,寒武纪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中科曙光海康威视等排名前10的AI上市企业,8家市值纷纷下跌,缩水超过2000亿元。

寒武纪是被寄予厚望的AI芯片新星。截至2025年7月15日,股价收于每股553元,和年内每股616.58元的高点相比,累计回调了10.23%,市值蒸发超250亿元。

科大讯飞是智能语音领域的佼佼者,7月15日股价收于46.37元,较年内61.50元的高点回调高达24.6%,市值也蒸发超250亿元。

商汤科技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AI四小龙”之首,7月15日股价收于1.51港元,较年内2.35港元的高点回调35.7%,总市值缩水约300亿港元。

中科创达是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标杆企业,7月15日股价收于55.86元,较年内66.66元的高点回调16.2%。

浪潮信息在全球服务器市场排名前三,在中国AI服务器市场占有率超50%,7月15日股价收于55.79元,较年内66.66元的高点回调16.3%,总市值较最高点缩水超200亿元。

中科曙光是国产高端服务器、液冷技术及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供应商,7月15日股价收于69.06元,较年内75.57元的高点回调8.6%,市值蒸发了约95亿元。

万兴科技和海康威视,市值也分别缩水180亿元和650亿元。

02

缩水原因

AI公司市值缩水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因为市场需求缩水。以服务器市场为例。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在国内AI服务器市场占据了60%以上的份额。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这三大云商,资本开支增速突然放缓。与2024年25%的增速相比,2025年一季度,三大云商资本开支同比增长仅为12%。

其次是因为资金换仓。拿寒武纪来说,2024年三季度,富国基金的富国新兴产业、富国创新企业等产品把寒武纪买成了第一大重仓股,2025年一季度就出现了转折。华夏基金一季度减持了寒武纪527.71万股,易方达基金减持了365.49万股,华泰柏瑞基金从487万股减仓至60.67万股。重仓寒武纪的基金数量从2024年末的383只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21只。

最后是因为现金流压力。根据公开数据,高端人才的薪酬还在往上涨,AI工程师平均年薪比2024年涨了20%。而企业的现金流没有改善。比如中科曙光一季度净利润率降到8.5%,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1.2%;科大讯飞更是陷入了亏损,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亿元。

03

未来靠什么

AI企业的股票是否值得继续持有,取决于两大因素。

首先,技术突破是关键。比如,市值飙升的海光信息,其产品深算三号在2025年算力比前代提升300%,能效比优化40%,直接朝着英伟达H200发起挑战。海光信息在产品布局上打造了CPU + DCU全栈组合。其中,海光7000系列CPU在政务和金融领域市场占有率都突破了40%,和DCU搭配起来,能让客户采购成本大大降低。

其次,现金流改善是王道。市值增加1300亿元的新易盛,主要原因是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业绩预告显示,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超过3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0%。

股价“过山车”,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AI赛道“技术革命”与“商业现实”认知偏差的修正。这些企业要想回到高市值,就必须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在AI这个烧钱的赛道上,如何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支撑技术发展。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