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泉州博士后工作站激活产业创新引擎

2025-07-17 15:15

(来源:中工网)

盛夏七月,闽南的风带着湿润的暖意,拂过古城泉州。7月15日至16日,由福建省人社厅、泉州市人社局联合举办的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走进福建博士后站点(泉州站)”主题采访活动在泉州举行。

从企业车间到科研院所,从政策扶持到赛场练兵,一系列创新举措正在泉州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在这里,博士后不仅是象牙塔里的学者,更是深入企业科研一线,将“论文写进产业链”的实践者。

博士后工作站落地生花,打通“产学研用”闭环

企业面临技术瓶颈需要突破,但缺乏高端科研人才?高校拥有智力资源却脱离市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在快速打通“产学研用”闭环,成为泉州市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枢纽。

在福建南方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路机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内,南方路机自动分拣机器人装备正通过“光谱识别+机械臂分拣”,完成对建筑垃圾中塑料、木材等轻物质的高效分离。该设备针对传统建筑固废处理分选难、品质提升难等问题所研发,是南方路机“智能建废分选系统”的重要成果之一。

“这种多模态视觉识别、机器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操控和灵活机械臂设计,显著提高了建筑垃圾分拣的速度和精准度,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推动了资源化利用产业升级。”南方路机公司研究院院长杨建红表示,该装备目前最大抓取重量达 20kg,分拣效率高达2000次/小时以上,准确率最高可达95%。目前,该设备已在浙江、广东等地实现产业化应用。2020年,由南方路机公司牵头承担的“建筑固废精细化分拣及原级资源化关键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凭借“智能建废分选系统”等关键技术应用,入围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专题项目,并于2023年正式顺利通过验收。

“建筑固废精细化分拣及原级资源化关键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观摩现场。南方路机公司 供图

“建筑固废精细化分拣及原级资源化关键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观摩现场。南方路机公司 供图

“在‘产学研用’闭环中,企业扮演着需求定义者和成果转化者的角色。”南方路机公司研究院综合办公室主任董静萍表示,“企业基于市场洞察和客户需求提出科研课题,联合高校博士后团队攻关,而后通过场内中试及工地试点,推动实验室技术向成熟产品转化。”自2006年建站以来,南方路机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承担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4项省级重点产业化项目实现直接经济效益超8000万元。

在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正在打破校园与职场的壁垒,帮助博士后“丝滑入职”。

“我们遴选集团内部深耕产业的技术专家担任博士后的‘企业导师’,同时联合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导师担任博士后的‘学术导师’,确保研究方向既前沿又落地。”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长杨建祥说。

曾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的博士后李昂,在读博期间,全程参与了2022年冬奥会中短道速滑队的相关科研工作,而加入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为了继续践行“把论文写进赛场”的理想。

“有时候,我们虽然有扎实的科研基础,但缺乏项目研发经验,一时间不知从何入手。”对于李昂而言,“双导师制”很好地结合了高校的学术思维与企业对产品落地的精准把控,“学术导师提供学术支撑,企业导师负责实战指导,两者合力,使我们的研究能够更快转化为企业所需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资金+政策”双轮驱动,帮助博士后快速建“家”

建站还不到两年,安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引进5名博士后。

“集团每年设立2亿元创新基金用于科研补贴,博士后可自主申报课题,无KPI考核,为博士后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极大支持。”杨建祥说,为吸引更多博士后人才进站,企业在薪酬方面提供行业领先薪资包,并设有科研补贴、奖金奖励等弹性激励,使人才价值与贡献直接挂钩。在学术支持上,鼓励博士后发表高水平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由集团承担全部费用。

“留企发展的博士后可直接认定为集团高级研究员,进入核心技术圈,参与全球核心技术研发。对于希望深耕学术的人才,我们会推荐至合作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实现‘产学研’双向发展。”杨建祥介绍道。

不远处,全国首个县域博士后工作站——晋江高新技术园区博士后工作总站,凭借着优厚的薪酬待遇和贴心的优惠政策,招收规模一直稳居泉州各县(市、区)首位。

从5000元的优秀人才津贴到20万元的购房补贴,从免租“拎包入住”到子女入学帮扶……为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晋江市推出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覆盖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创业扶持等关键领域,全方位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这种“政府运作、服务企业,一站引才、覆盖全市”的独特建站模式,前后共吸引了12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晋江“安家落户”。

作为入站近十年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琦铭说:“入站后,我们深度参与了企业合作项目,推动多项引进技术实现成果转化。工作站不仅协助申请项目补贴,还在进站、在站及出站全程提供项目经费和配套政策支持。”据悉,除了津贴补助外,在站博士可享受第四层次人才的相关待遇,并可以叠加《泉州市加快引进博士人才若干措施》的相关政策。在站期间,博士后可再享受3万元培养经费补助,及中期、出站各5万元的补助。

以赛促产聚力赋能,全国博创赛加速成果孵化

据悉,今年10月底,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将在泉州晋江启幕。在工作站进行项目研发的同时,各大博士后团队也正积极“备战”中。

晋江高新技术园区在站博士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魏尧及其团队,同时报名了“创新赛”和“揭榜挂帅”两个赛道。在创新赛中,他们将致力于交流电机能效优化研究,从而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及运行安全性能;而“揭榜挂帅”项目则响应企业需求,开发适配的新型算法,实现电网侧与用户端的双向友好互动。

“上一届大赛举办时,我们在省赛抱憾淘汰。”魏尧说,“今年,我们重整旗鼓,希望能拿到一个更为理想的成绩。”

与此同时,李昂也正在和他的团队备战“创新赛”。这次推荐参赛的“金刚狼人工外骨骼项目”,聚焦篮球和户外两大心智使用场景,将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技术、柔性材料设计、人体生物力学等技术有机结合,有望为市场提供消费级外骨骼鞋装备。

“我们将鞋底设计成可变弯折刚度,在提升运动员运动表现力的同时,也能保证日常的舒适性体验。”据李昂介绍,该项目之所以命名为“金刚狼”,是因为鞋底有类似金刚狼钢爪的金属探条,当探条前伸时,鞋底的硬度会增大,当探条后缩时,鞋底的前掌会变软。“我们还采用了柔性金属材料,并在鞋底设置脑机接口,以实现人体对探条控制的灵敏响应。”李昂说。

清源创新实验室。林劲峰 摄

清源创新实验室。林劲峰 摄

在泉州,由博士后领衔的创新成果正在加速孵化落地。南方路机聚焦“多模态AI赋能固废高值化循环关键技术”,实现混杂固废的快速精准识别、分类与价值评估;九牧集团瞄准“卡脖子”技术与产业痛点,如智能卫浴健康监测系统等,结合AI算法提供健康建议,突破产品同质化瓶颈;清源创新实验室致力于“结构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产业化”和“高透光性长效耐磨防雾涂料”的研发,推动高性能纤维与防雾涂料领域创新突破……这些博士后团队依托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扶持,不仅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与创新,他们正逐步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技术壁垒,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金语萱)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