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6 23:00
(来源:ETF炼金师)
自2025年起,中国红利资产持续表现强劲,尤以银行板块为最。2024年,银行股在大涨近50%的基础上,仅在短短七个月内再度上涨20%,创下历史新高,超越了2007年牛市的巅峰。与此同时,红利相关的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和红利低波ETF(159547)自2024年上市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到近60%和30%,并不断刷新净值极限。
### 红利资产的崛起
自2021年,中国资产风格经历了显著变化,白酒和生物医药等成长性板块逐渐被市场忽视,投资者开始集中投资于以银行和电力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这一转变使得红利资产迎来了四年的牛市,尤其是银行股的表现尤为突出。自2021年初以来,江苏银行的股价飙升190%,而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渝农商行和中信银行等均强势翻倍。特别是工商银行的市值超越美国银行,成为全球银行市值排名第二。
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A股净利润增长的拐点。自2021年起,A股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开始下滑,直至2024年四季度强刺激政策出台后才有所企稳。在此背景下,顺周期行业如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光伏和锂电等的ROE普遍下滑,而真正具备成长属性的板块越来越稀缺。市场情绪偏向保守与防御,推动了红利牛市的形成。2024年9月出台的政策刺激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尽管红利板块在短期内遭遇承压,但跨入2025年后,市场对红利的重视再度回升。
### 银行板块的强劲表现
2024年以来,银行板块是表现最为强劲的红利资产,累计上涨60%。这一趋势不仅受大势风格流转的影响,更与银行板块的资金面密切相关。“国家队”自2023年四季度开始通过增持宽基ETF和银行股的方式稳市,到了2024年,其持有的ETF市值已经达到逾一万亿元,较一年前增长了十倍。
2025年,面对市场波动,“国家队”再次出手,1月份的资金投入约为1000亿元,4月份则增至2500亿元至4000亿元。伴随“国家队”的号召,公募基金、私募及保险等机构也纷纷加大对银行股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银行股价的上涨。根据证监会颁布的新规,基金经理的业绩对标往往是沪深300指数,而该指数中的银行权重较大,促使基金经理在配置上更倾向于银行股。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主动公募基金在银行的配置比例已达3.75%,连续五个季度上升,但仍远低于沪深300指数中银行的权重14.6%。这表明公募基金在短期内仍可能继续增持银行股。
### 估值与成长性分析
银行股的强劲表现与其估值长期被低估密切相关。以工商银行为例,2023年初其PB估值仅为0.5倍,而美国银行则高达1.2倍。截至7月11日,工商银行的PB即便上升至0.77倍,仍远低于美国银行的1.28倍。从净利润绝对值来看,2024年工商银行的净利润达到3669亿元,且在过去二十年里保持正增长,而美国银行同期的净利润仅为1939亿元,波动较大。考虑到不良贷款拨备率,工商银行从2016年的136%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15%,而美国银行则在2020年后迅速下滑,2024年仅为222%。
综上所述,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高于行业的利润水平使得银行股的估值被显著低估,因此,红利抱团的趋势有望持续。尽管未来市场波动可能加大,但业绩稳定的城商行如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其表现预计将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 泛消费红利的崛起
除了银行板块,2025年泛消费红利资产同样在中国股市中占据重要地位。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和蜜雪集团等消费龙头在市场中表现突出,多个板块如宠物、珠宝首饰和IP潮玩等相继迎来狂欢。政策导向与市场预期的变化,促进了泛消费红利资产的爆发。
2024年末的重要会议明确了2025年要增强消费提振,成为市场信心的主要来源。尤其是2025年4月份对等关税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市场对内需刺激的信心,为泛消费红利资产的上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的业绩表现也极为亮眼,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实现了128%和188%的净利润增幅,老铺黄金则在同期实现340%和254%的高增长。尽管在2025年6月后泛消费红利板块经历了一波调整,但市场对其未来的关注依然强烈。5月份零售消费同比增长6.4%,显著超出市场预期,显示政策震荡带来的积极效果。
虽然短期内泛消费红利的表现可能受到估值上涨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但从中期来看,内需战略的实施将持续支撑消费市场的发展。此外,港A两市的自然垄断类资产及资源类资产同样受到市场的青睐,未来仍有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当前利率逐步走低的环境中,高股息红利资产仍将成为股市的“压舱石”。投资者在选择红利股时,配置相关红利ETF,如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和红利低波ETF基金(159547),将是一个明智的策略。这些ETF的持仓集中在银行、港口航运和铁路等稳健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