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外卖“最后一公里”,考验平台智慧

2025-07-17 05:17

  2025年以来,外卖行业风云变幻,京东、美团、阿里(饿了么)等巨头纷纷下场厮杀,补贴大战、订单竞赛此起彼伏。这场外卖大战,表面看是烧钱抢份额,背后实则是对零售底层逻辑变革的争夺,核心聚焦在“最后一公里”角逐上。

  近年来,中国外卖市场规模持续膨胀。数据显示,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每天在外卖上的消费接近33亿元。

  过去,电商竞争围绕价格、品类丰富度以及次日达、半日达的物流效率。如今,消费者的耐心愈发稀缺,“半小时达”“1小时达”,正从餐饮外卖延伸至全品类零售,成为新的刚性需求。谁能率先满足消费者对“快”的极致追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作为外卖行业的老牌玩家,美团凭借长期深耕构建的全国最密集本地配送网络,在2025年7月的竞争中再度展现强劲实力。7月5日,美团即时零售单日订单量达1.2亿单,创下中国外卖史上首次破亿纪录。在单量激增3000万单的情况下,全量订单平均配送时间仍稳定在34分钟。

  京东则依托“仓配一体”的传统供应链优势,全力弥补本地即时配送的短板。2025年6月18日,京东外卖宣布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进入7月,其攻势持续加码,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实现单量破百万。

  京东入局外卖的核心目标,是搭建自主即时配送网络,抗衡美团的品类扩张,最终实现3C、家电等优势品类的“半小时达”。凭借物流优势持续提升配送速度与服务质量,京东正逐步在“最后一公里”竞争中站稳脚跟。

  外卖大战的最终结局,并非一家独大、赢家通吃,而是形成“分层满足”的市场格局。

  对于时效性要求极致的即时场景,美团、饿了么等深耕本地配送的平台仍将占据主导。

  在时效性中等的准即时场景,京东与美团的较量将持续升级。京东依托“仓配一体”体系,能实现上午下单下午达;美团则通过整合本地数码门店,将手机、耳机等商品纳入小时达范围。这场“速度与性价比”的博弈,将推动行业标准不断抬升。

  对于时效性宽松的长周期场景,传统电商的根基依然稳固。数据显示,2024年传统电商在家电品类市场份额仍超70%,证明非即时需求的市场韧性。但无论市场如何分层,“最后一公里”的效率竞赛不会停歇。在这场角逐中,谁能率先洞察并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即时满足”需求,谁就能在未来零售格局中站稳脚跟,赢得长远发展。     (魏银科)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