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银河通信赵良毕】行业周报丨太空通信规模化推进,量子产业迎价值释放

2025-07-16 07:4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报告导读】

1. 一周通信板块指数上涨,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

2. 通信产业链自主可控,量光空天齐头并进

一周通信板块指数上涨,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本周上证指数涨幅为1.09%;深证成指涨幅为1.78%;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36%;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涨幅为2.13%。根据我们对于通信行业公司划分子板块数据,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分别为13.16%、7.99%。通信板块个股中,上涨、维持和下跌的个股占比分别为65.65%、3.82%和30.53%。

通信产业链自主可控,量光空天齐头并进: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发布国产双芯一体化5G家庭基站,标志其在5G终端自主可控和数字产业链协同发展上取得关键突破;设备商方面,华为协助瑞金医院开源临床级病理大模型,加速AI医疗场景落地。行业重要事件方面:1)低轨组网与火箭复用持续领先,SpaceX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截至2025年7月,猎鹰9号已完成281次星链任务,2025年发射量达81次,单枚火箭复用达29次,创全球纪录。当前发射费用降至约5000万美元,单位成本为0.87万元/kg,显著低于我国“长征二号D”火箭的2.82万元/kg。尽管差距仍存,但随着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长期具备反超潜力。2)量子技术迈入产业化临界点,释放千亿美元空间。麦肯锡预计,至2035年,量子计算、通信与传感合计市场价值可达970亿美元,2040年有望突破1980亿美元。技术路线多元演进,政策与资本协同加码,量子产业正由科研驱动向应用导向转型。3)光模块企业普遍高增,AI驱动需求持续上行。AI算力投资拉动高速光模块需求释放,多家头部厂商上半年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新易盛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7.00-42.00亿元,同比增长约328%-385%;光迅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3.23-4.07亿元,同比增长约55%-95%,高端光器件与模块需求强劲;华工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8.9-9.5亿元,同比增长约42%-52%;剑桥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1.20-1.28亿元,同比增长约50%-60%。

AIGC应用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外政策和技术摩擦的不确定性风险;5G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正文

一、周市场行情:一周通信板块指数上涨

(一)一周通信板块涨幅为2.13%

周行情:一周(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3日)上证指数涨幅为1.09%;深证成指涨幅为1.78%;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36%;一级行业指数中,通信板块涨幅为2.13%。根据我们对于通信行业公司划分子板块数据,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分别为13.16%、7.99%。

运营商重点事件中,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基于极芯SoC芯片和自研破风8676芯片的一体化5G国产家庭基站,标志着中国移动在5G家庭网络关键设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家庭基站中的极芯“UC6060”芯片负责家庭基站的核心计算和控制,是家庭基站的大脑;“破风8676”芯片是负责家庭基站的信号收发和数模超高速转换,是家庭基站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家庭基站的两款核心芯片均是中国移动牵头的5G创新联合体产出的研发成果,国产双芯驱动确保了核心通信处理能力掌握在我国手中,是保障该领域网络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重要一环。

2025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在成都举办,投资布局信息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500家、投资金额超2000亿元,一方面,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参股企业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矿山、智慧港口等多个行业标杆应用,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另一方面,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卫星、低空经济、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和参股企业联合攻关形成一大批硬核科技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四川,中国移动和四川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成都市、绵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在四川累计投资超540亿元,建成我国西部领先的数据中心和双栈智算中心,全力支撑数字政府和平安四川建设。

主设备商方面,华为协助瑞金医院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推动AI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规模化应用。该模型由瑞金医院在华为技术支持下研发,具备多模态特征提取、跨模态对齐与长序列推理等能力,覆盖19种常见癌种、上百个辅助诊断任务,年发病人群覆盖率达90%。本次开源的视觉基础模型依托瑞金医院百万级病理数据,并基于华为AI工具链ModelEngine完成训练与精调,在12个公开数据集的14项任务中有7项达到SOTA水平,具备较强临床通用性与验证能力。

我们认为通信行业各个子领域呈现多点开花的局面,工业互联网、5G应用、物联网、车联网均处于快速发展期,数字流量经济发展有望超预期。通信行业不断拓展前沿应用并与汽车、航天、制造业等行业深度结合,迎来了广阔新天地

(二)一周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

通信板块三级子行业包括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通信线缆及配套、通信终端及配件、其他通信设备、通信工程及服务、通信应用增值服务六大板块,表现均有所上涨,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涨幅最高。进一步细分子板块方面,数据中心铜线、光器件等子板块相关标的表现较好,板块涨幅分别为13.16%、7.99%。

一周(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3日)通信板块个股中,上涨、维持和下跌的个股占比分别为65.65%、3.82%和30.53%。

二、行业发展向好及重要事件梳理

(一)SpaceX持续巩固组网领先地位,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截至2025年7月2日,SpaceX主力运载火箭“猎鹰9号”已累计完成281次星链专项任务,同步创下2025年第81次成功发射纪录。其技术成熟度持续攀升,单枚火箭复用次数已达29次,再次刷新全球可复用运载器纪录,带动发射成本进一步下探,当前单次发射费用已降至约5000万美元,其低轨发射单位成本低至0.87万元/kg。对比来看,我国现阶段承担低轨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D”火箭,其单位发射成本约为2.82万元/kg,高出“猎鹰9号”约224%。尽管在当前阶段仍存在显著差距,但《中国航天》研究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的突破与商业模式优化,未来具备实现比“猎鹰9号”更低成本的潜力。

在星座组网方面,自2019年首批星链卫星发射以来,SpaceX已累计部署超过7900颗在轨卫星,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低轨互联网系统。反观我国“千帆星座”截至目前累计完成5批次共计90颗卫星发射,全年规划目标为648颗;“国网GW星座”也已完成4批次发射。两大星座体系在组网规模与部署节奏上,仍与星链存在明显差距。

硬件层面,SpaceX持续通过技术迭代提升星链服务能力。当前主流在轨版本为V2 Mini卫星,采用Ka+E波段回传方案与Doppio双频天线设计,单星容量提升至96Gbps,重量减至575kg,较初代V2 Mini下降22%。下一代卫星设计则将引入更大尺寸天线及相控阵技术,计划于2026年实现千兆级下行速率,进一步缩小与地面光纤网络之间的性能差距。同时,第三代星链卫星的设计也已进入同步优化阶段。

在网络架构能力方面,2024年9月“Polaris Dawn”任务成功完成星链卫星间激光通信链路验证,数据传输延迟显著下降40%,为未来全球无缝漫游及动态切换能力奠定关键基础。

在终端侧,SpaceX持续拓展直连用户场景。2024年11月,Starlink与T-Mobile合作获得FCC批准,可实现普通手机直连卫星进行短信通信,计划于2025年7月正式商用,有望开启低轨直连2C应用的规模化元年。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2025年6月,Starlink获得印度监管批准,并与本地运营商Airtel达成合作,预计将覆盖当地6亿无网络人口,成为其最大单一市场。根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Starlink已在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累计用户规模突破600万。C114预计,2024年全年Starlink全球用户净增约270万,商业化进展显著提速。

(二)量子技术迈向产业化,十年内市场空间或达970亿美元

量子技术迈入价值释放前夜,技术路径与资本格局同步演化。麦肯锡近日发布的《量子技术监测报告》指出,量子科技正在从早期探索走向商业价值兑现阶段。预计到2035年,量子计算、通信与传感的全球潜在价值将合计达到970亿美元;至2040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980亿美元,呈现强成长性与高战略性并存的产业特征。

资本结构演变:私营资金趋于审慎,政府投资显著抬升。2024年全球量子技术投资规模接近20亿美元,其中私营资本约13亿美元,占比三分之二,较2023年下降19个百分。与此同时,公共资金占比上升至34%(约6.8亿美元),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凸显各国对量子技术的战略重视与政策主导意图。

量子计算进入容错关键期,技术路线呈多元共进态势。2024年,谷歌、IBM等龙头企业在逻辑量子比特、纠错编码与系统可扩展性方面取得实质进展,基于105比特的Willow处理器实现了指数级误差抑制。麦肯锡指出,当前主流企业正推进涵盖超导、离子阱、中性原子与光子等多技术路线的系统化布局,核心竞争力逐步从硬件堆叠向纠错、控制和系统集成能力转移。

量子控制技术作为关键使能器,正成为连接硬件到算法的全栈中枢。专业厂商以超导、自旋量子比特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多平台应用场景。实现大规模容错计算仍需依赖六大技术指标的综合优化,包括架构适配性、比特开销与纠错可扩展性等。

量子通信与传感商业化节奏提速,场景驱动逐步替代实验主导。量子传感正在从实验验证转向产业落地,重点布局精密测绘、医疗成像等应用。量子通信方面,专利增长稳健,得益于各国国家实验室的持续投入与网络安全需求提升。

谷歌、IBM、微软等科技企业持续推进量子技术工程化,纠错已从“可选项”转为“核心能力”。2024年,Atom Computing、QuEra等公司在容错架构与算法优化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推动行业共识从“能用”向“可扩展”升级。

2024年全球量子技术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3%,美国以18649项授权专利位居首位。在科研产出方面,中国以42%的物理科学量子技术出版物占比领跑全球,展现强劲基础研究能力。分技术领域来看,美国在量子通信与传感的专利申请中分别占据43%与45%份额,主要聚焦国防安全等场景;中国则在量子计算专利布局最为活跃,占全球申请量的32%,领先于美国的22%。

(三)光模块行业迎业绩高增,AI驱动高端需求加速释放

近日,多家光模块企业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整体来看,光模块板块已进入由AI应用驱动的业绩兑现期,头部厂商在高端产品布局与客户结构优化下表现尤为亮眼。

新易盛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00亿元-42.00亿元,同比增长327.68%-385.47%;扣非净利润36.91亿元-41.91亿元,同比增长326.84%-384.66%。新易盛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公司预计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光迅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光迅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23亿元-4.07亿元,同比增长55.00%-95.00%;扣非净利润3.11亿元-3.95亿元,同比增长50.47%-90.84%。光迅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得益于全球算力投资的快速增长,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动了对高端光器件和高速光模块的市场需求,公司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和调整产品结构,预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华工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华工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9亿元-9.5亿元,同比增长42.43%-52.03%;扣非净利润7.03亿元-7.63亿元,同比增长38.54%-50.36%。基本每股收益为0.89元-0.95元。华工科技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所聚焦赛道的市场主体业务大幅增长。其中,联接业务随着国内互联网及设备厂商算力需求激增,应用于算力中心建设的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感知业务紧抓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创新高和出口增长的机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PTC加热组件、传感器的销售持续增长。智能制造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船舶等行业设备更新及智能制造升级,迎来加速发展期,订单增长较快。

剑桥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20亿元至1.28亿元,同比增长50.12%至60.12%;扣非净利润为1.19亿元至1.27亿元,同比增长84.47%至97.01%。剑桥科技表示,本期业绩增长主要系高速光模块和电信宽带接入两大核心业务贡献。其中,高速光模块业务增长尤为显著,该业务的市场需求旺盛带动订单大幅增加,公司发货及时支撑发货金额同比大幅增长,同时产品结构优化推动销售毛利率显著提升。

三、风险提示

1、AIGC应用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2、国内外政策和技术摩擦的不确定性风险;

3、5G规模化商用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7月15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通信】行业周报:太空通信规模化推进,量子产业迎价值释放》

分析师:赵良毕

研究助理:刘璐

评级标准: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10%以上。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10%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20%以上。

谨慎推荐: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20%之间。

中性:相对基准指数涨幅在-5%~5%之间。

回避:相对基准指数跌幅5%以上。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