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智盾擎天丨空天地一体化筑牢灾害防线,智能预警守护生命财产安全

2025-07-16 19:30

(来源:航天宏图

一、面临挑战、我国灾害监测的破局之旅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全省平均过程降雨量223毫米,多地遭受特大洪涝灾害,147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1200.6亿元 。2023年7月底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影响,京津冀等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 551.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657.9亿元 。这些重大灾害损失与监测预警能力的关联性愈发凸显,暴露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在应对极端灾害时的多重不足,具体表现为测雨雷达与雨量站密度不足、流域洪水预报模型精度欠缺,部门数据存在壁垒、预警与防御措施衔接不畅,且传统设备极端天气适应性弱、灾害链风险研判能力欠缺。这些问题均表明:监测预警的 “最后一公里” 梗阻,会直接放大灾害损失量级,而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打通跨部门数据协同通道、提升智能预警算法精度,成为斩断 “灾害风险——损失扩大” 链条的核心突破口。

河南 “7 20” 特大暴雨

京津冀“23-7”特大暴雨洪涝

二、解决之道,精准监测与全流程评估

01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

  天基监测:依托航天宏图自主建设的“女娲星座”(12颗X波段SAR卫星集群)形成核心监测能力,具备0.5米分辨率、毫米级形变感知、1小时响应的全天候灾害动态跟踪优势;同时深度融合国内外其他光学雷达卫星补充应对极端监测盲区,构建起以自主可控为核心、多源协同为支撑的“全时域-多尺度”天基灾害监测体系,显著提升洪涝、林火、滑坡等灾情的精准预警与快速评估能力。

  空基应急:航天宏图构建了无人机"生产-航测-建模-软件-服务"全链条监测体系,自主研发PIE-U系列工业级无人机(固定翼/复合翼/多旋翼),搭配厘米级航摄装备与PIE-UAV智能管控系统,可快速完成从数据采集到三维建模的全流程作业。通过PIE-Engine平台提供厘米级实景建模及毫米级形变检测能力,形成了面向风险隐患巡查、洪涝监测、林火监测、灾害现场三维建模、重要目标形变监测等行业解决方案。

  地基监测:面向地上地下构建全场景感知网络,具备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能力。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GNSS、裂缝、倾角等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形变监测与24小时不间断预警;水旱灾害监测中布设地表位移监测设备与视频监控,结合数字孪生流域模型,实现洪水演进动态模拟与2-3天预见期预报;城市内涝监测利用视频和水位感知设备,融合高程、管网数据构建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精准识别隐患区域。形成“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智能融合-风险动态评估-预警精准发布”的全流程能力,且与天基卫星、空基无人机协同,实现从毫米级形变到流域级灾害的立体监测,提升隐患早期识别与短临预警时效。

02

全流程智能评估体系:从数据融合到决策生成

  基于PIE-Engine时空大数据平台,通过构建各类灾害模型,进行多灾种耦合分析,精准量化灾害风险、损失及影响范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支撑,形成“监测-评估-预警-处置”闭环。

自然灾害多灾种灾害链预测分析

立体推演灾害演化轨迹

  基于空天地监测数据与地形、历史灾情等基础信息,融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台风、暴雨、洪涝等灾种的链式演化模型。通过动态展示台风路径与风圈影响范围、暴雨强度时空变化、洪涝淹没前后范围,自动识别“暴雨-洪涝-城市内涝”、“暴雨-农田渍涝”、“暴雨-地质”等次生风险链,同步生成灾害趋势预测报告与专题可视化图谱,实现从单灾种监测到灾害链全过程推演的智能分析。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

多维度风险态势量化研判

  整合专业部门风险区划图与灾害普查数据,从单灾种风险(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到综合风险进行分级评估。通过构建承灾体脆弱性矩阵、重点隐患等级模型及减灾资源能力图谱,生成市域、县域、街镇等多尺度风险区划图。结合致灾因子中长期预报,开展年度、季度、月度时度风险评估,形成涵盖风险等级分布、高风险区域识别、防御措施建议的全周期风险管控体系。

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研判

动态评估与智能决策支撑

  针对突发灾害事件,实时融合监测数据与趋势预测结果,动态生成风险评估图并叠加高风险承灾体分布,自动测算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灾损指标。通过历史案例匹配算法快速调取相似灾害处置经验,结合专家音视频会商与“一张图”协同标绘,为应急指挥提供包含次生灾害预警、资源调配方案的精准决策支持。

三、科技赋能,航天宏图的灾害监测典范

  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航天宏图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实力与专业能力。

  在国家层面,其深度参与应急管理部多个重要系统建设,如“国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围绕全国范围的地震、地质、洪涝、台风、林火、干旱、低温冰冻等灾害进行监测和综合风险评估,为应急管理部日常灾害监测、综合风险评估以及重大灾害会商研判提供了技术支撑;“天眼系统 2.0”,可提供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多灾种监测产品,实现灾害的全方位监测预警;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整合多种卫星资源并自动化处理,满足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对宏观、动态监测信息的需求;静止卫星遥感林火监测系统,借助多卫星数据,与极轨卫星监测系统协同,为森林防灭火提供全面火情监测服务等,这些国家级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体现了航天宏图在前沿技术应用与大型系统集成上的强大实力,助力国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筑牢根基。

  航天宏图在省级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同样成果斐然。安徽省的系统围绕本地主要自然灾害,结合风险普查数据,构建多层级监测预警体系,实现跨地域协同监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能力;山东省的风险损失评估系统实现洪涝、台风等灾害精准量化损失评估;上海市的系统则整合大数据资源,全面实现自然灾害数据管理、风险识别、趋势预测、综合研判、协同会商、辅助决策、精准推送及应对处置等全方位功能。这些省级系统各具特色,紧密贴合当地灾害特点与管理需求,充分展示了航天宏图因地制宜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能力,有效提升了省级应急部门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水平和应对能力,助力地方减灾防灾工作走向精细化、智能化。

  航天宏图还助力鹤壁市打造了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指挥系统这一市级典范。该系统融合空天地人网立体监测、智能融合分析等先进技术,整合多源数据,实现综合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等功能。

  从国家到省、市,航天宏图凭借丰富经验与先进技术,为各级应急部门解决灾害监测预警不足提供了新思路。其成功案例证明,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运用先进监测技术、构建精准预警发布体系与强化综合风险评估能力,可有效提升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织密防护网,相信航天宏图将不断技术创新,为我国灾害监测预警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