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磅!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浩欧博后,中国生物制药再出手!以估值10亿美金收购礼新医药,创新药行业变局才开始?(深度)

2025-07-16 08:18

(来源:invest wallstreet)

中国创新药的生态圈朝着多元化又迈出了一步。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药资本拼图大戏才刚刚开始......

7月15日,中国生物制药公告,将以约5亿美元的净价收购上海礼新医药95.09%股权。加上此前中生制药曾通过礼新的C轮融资获得4.9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礼新将成为中国生物制药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极具吸引力的礼新医药核心资产:6项临床、10+临床前项目

礼新医药是在双抗与ADC这两条黄金赛道都被全球TOP级MNC认可和验证的中国Biotech公司。 目前2个项目处在注册临床阶段,6个项目处在临床I/II期,以及超过10个项目处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均为具有全球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潜力的创新药物。从礼新的核心竞争力来看,其三大自主研发平台:LXTAbTM平台、LX-ADCTM平台、LX-TDuoTM平台,已经形成了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开发的完整技术链条。

礼新医药管线(图源:企业官网)
礼新医药管线(图源:企业官网) 礼新医药管线(图源:企业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礼新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的合作,累计对外授权交易金额近40亿美元(约300亿元),直到和中生制药达成收购协议前,礼新仍有的4.5亿美元的现金储备。

创新药新晋黑马和大平台公司 在肿瘤领域“强强联合”?

- 2023年10月:LM-305(GPRC5D ADC)全球权益授权阿斯利康,首付款+里程碑最高6亿美元  

- 2024年11月:LM-299(PD-1/VEGF双抗)全球权益授权默沙东,首付款5.88亿美元,总额最高32.88亿美元

凭借上述两项交易,礼新医药近两年对外授权总金额近3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80亿元。 

另,还有被BMS退货的CLDN18.2 ADC也曾轰动一时,目前处于三期开发阶段。

中国生物制药现有后期资产包括PDE3/4、HER2双抗/ADC、FGF21等;早期项目覆盖EGFR/cMET ADC、四代EGFR、口服GLP-1等,均具国际化潜力。收购完成后:  

- 分子类型互补:礼新的ADC+双抗平台填补中生ADC早期/中期梯队空白;中生成熟的临床与商业化体系将加速礼新产品全球上市。  

- 靶点协同:礼新的Claudin 18.2、CCR8、GPRC5D等新靶点将与中生HER2、EGFR/cMET等形成覆盖胃癌、胰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瘤种的组合方案。  

- 国际化提速:借助礼新已建立的跨国药企合作网络(阿斯利康、默沙东),中生可更快推进自研产品海外授权及联合开发。 

对中生制药来说,通过“内部研发+外部BD收购”扩充创新药管线规模,驱动自身从“传统仿制药巨头”向“创新药生态型企业”转型的重要引擎。这也不是中生制药近年来的第一笔收购交易了。 

接连收购浩欧博、礼新医药,中生创新药资本拼图才刚刚开始?

早在2022年6月,中生制药的子公司invoX Pharma宣布收购在美国上市的英国医药企业F-star,虽然收购一波三折,历时八个月之久,但最终中生制药还是成功拿下F-star。在被中生制药并购之前,F-star的技术平台也得到了众多MNC的认可,与强生、GSK、艾伯维、BMS、AZ、默沙东等均有合作。彼时就有分析认为,中生制药拿下F-star,不仅是获得其双抗技术平台,也拥有了进入欧美市场的“入场券”。

当然,与收购礼新不同的是,2022年6月时的F-star,账上现金仅供未来三个季度的开支,且还有近3000万美元的负债。

此外,去年10月,中国生物制药以“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组合方式推进对浩欧博的收购,并实现对后者的控股。借助浩欧博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积淀,中生制药切入过敏诊断、自身免疫诊断及脱敏药开发领域,也成为其布局“诊断+制药”生态、拓宽资本通道的关键落笔。

在收购浩欧博一个月后,中生制药也完成了与礼新的首次牵手。中生制药“以资本换技术”,礼新“以技术换资源”,中生制药以1.42亿元的投资获得礼新4.91%的股权,并就LM-108及潜在的多个创新双特异性抗体或抗体偶联药物(ADC)在中国大陆地区达成战略合作。

由此来看,“合作交易-投资入股-收购”这种递进模式也是近年来不少bigpharma与biotech公司合作时的越来越常见的景象,如BioNtech多次BD普米斯生物的管线后,最终也将普米斯生物收入麾下。

此外,中生制药已经通过BD引入布局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术后镇痛等未满足需求领域,还引入首款雾化治疗儿童RSV感染的1类创新药CPX102,以及长效术后镇痛2类新药QP001,快速补全细分赛道管线。

中生收购礼新,给biotech的三点启示

业务协同层面不多讲,单从这笔交易层面,可谓是一举三得,值得biotech们借鉴。

第一,净对价5亿美元,实际上包含了潜在的礼新授权给默沙东的PD1/VGEF的除首付外所有里程碑的付款。这意味着,礼新通过此次并购交易,将未来不确定的临床风险,转化成了确定的现金收益。这对所有礼新的股东来说,是个非常讨喜的操作。

第二,当初收取的首付款,也面临着如何分红的问题。其实很多biotech公司的股东协议层面,都还没有来得及约定像这种BD收入的款项如何分账,从公司运营角度,如果管理层把钱留在公司层面(而非给股东分红)也是合情合理,当然从股东角度,投了这么多年了,终于能见到现钱了,当然希望分红。所以这次交易其实也是解决了潜在的争执——直接变现后分给股东,不存在纠结如何分红了。

第三,对于国内的pharma来说,何尝不是一次"BD"交易,只是更像一个金融产品,即购买了资产的未来收益。这比纯传统BD来说,现金流的确定性要高很多,对于大pharma,以小钱撬动未来更高的收益,确实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对于国内biotech来说,如果已经有BD出去的产品,完全可以借鉴把产品收益再二次卖国国内大厂,比一个IPO要现实的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