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5000万个耗材降价,最低8分钱

2025-07-16 14:30

(来源:CHC医疗传媒)

8月起,针灸针集采落地江西

7月14日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关于做好针灸针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执行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本轮覆盖江西全省的针灸针集采,将于2025年8月1日零时起执行中选结果,采购货款实行医保基金与供货企业直接结算。

中选结果如下:

据统计,此次集采共计10家企业顺利中标,中选价格从0.08元-0.15元不等。根据业分量列表,此次针灸针集采的总协议采购量约为5906个,江西针灸针市场即将迈入新的价格周期。

针灸针等中医针具的技术门槛偏低,行业长期处于“小散乱”的格局。由于价格不高,且市场主要品牌均为国产,过去仅小范围开展过带量采购。基于集采扩围以及国家振兴中医药的愿景,大规模中医针集采正接踵而至。

今年2月,广西披露要牵头开展中医针具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具体包括皮内针针灸针刃针梅花针四大类别,并于6月步入信息填报阶段,安徽、辽宁、四川、江西、甘肃等多地已迅速跟进。

7月2日,广西医保局又发布《关于延长2025年中医针具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信息填报时间的通知》,将产品信息填报时间延长至2025年7月12日,进一步扩大参与本次集采的企业范围与产品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医针具集采的影响力或许不仅限于国内。

2025广西全区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建好用好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牵头开展中医针具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

根据《建设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赋能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发展实施方案》,在2025年底以前,以中医药、地方特殊病种用药为重点,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依托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开展中国和东盟各国药品、医用耗材区域集采工作,促进国产药品、医用耗材进入东盟国家市场。

若出海之路被打通,中医针具类市场有望全面爆发。

集采+关税

低耗行业面临洗牌

低值耗材集采正在国内多点开花。去年至今全国多地实现普耗集采的“首次”突破,由地级市牵头全省开展普耗集采的模式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多品类获得高额降幅。

5,株洲牵头全省市际联盟一次性使用腹腔穿刺器等5类低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开标,171家企业的310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价格平均降幅35%,最高降幅单品为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密闭式(普通型/带输液接头),降幅高达82.61%。

中泰国际研报认为,由于国内大力推进低值耗材集采2023-2024低值耗材板块收入受影响。目前,多数省份低值耗材集采已完成,未来降价空间已很小。此外,2024年以来国内医院诊疗人次与病床使用率回升,常用医疗耗材需求增加,预计2025年起该板块将重拾增长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医用低值耗材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年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已达1724亿元,未来五年将以年均11.5%的增速持续扩张,到2030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海外市场是我国低值医用耗材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西南证券研报指出,从医疗器械子板块来看,出海进度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出海收入占比分别为65%、21%、17%和11%。2023年,英科医疗蓝帆医疗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6.74%和86.01%。

但关税战的博弈中给市场带来新的变数,由于低值耗材本身利润薄,关税成本难以完全转嫁给下游客户,企业需自行承担部分损失。

从关税到集采,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低值耗材行业敲响警钟,对于单一市场的依赖和低质量重复竞争终归难以持续,企业全球布局以及价格内卷转向技术比拼将成大势所趋。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