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6 18:45
(来源:瞰华东)
在业绩下滑与海外连年亏损的阴影下,酒店业巨头锦江开启赴港上市的突围之路。
7月14日,上海锦江国际酒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酒店)发布公告,将增设中信里昂证券、中金香港证券、申万宏源香港为整体协调人,进一步推进上市进程。
这是继6月末,锦江酒店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并披露由东方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之后的又一新动向。
若成功上市,锦江酒店将成为中国首家实现“A+H”双上市架构的连锁酒店集团。
“当前正处于香港资本市场恒生指数回升,流动性和估值恢复市场水平的有利窗口。”锦江酒店董事长张晓强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态,揭示了公司选择此时赴港上市的战略考量。
这一行动也得到了上海市国资委的批复支持,原则同意锦江酒店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并可额外授予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但这手握1.35万家酒店,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的巨头面前仍横亘着日益凸显的经营压力。
2025年上半年,锦江酒店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至4亿元,同比下降57.53%到52.81%,境外业务连续五年深陷亏损泥潭。
规模与盈利的失衡等待资本“解药”,也暴露了锦江酒店“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局。
店越开越多,钱越赚越少
锦江酒店并非港股新面孔。
最早于2006年成为内地首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酒店概念股,16年后私有化退市。彼时,民生证券认为退市主因是港股股价及流动性低迷难以支撑公司融资需求。
三年后,为何选择回归?原因写在财务数据里。
2024年,锦江酒店显露经营压力,营收同比下降4%至140.63亿元;归母净利润9.11亿元,同比下滑9.06%;扣非归母净利润5.39亿元,下降幅度高达30.32%。锦江成为酒店三巨头中唯一营收净利双降的企业。
进入2025年,颓势未止。一季度营收下滑8.25%,净利润暴跌81.03%,仅实现3601.21万元。负债率65.34%,财务费用约1.63亿元,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锦江酒店在中国酒店业的规模地位无可争议。截至2025年一季度,锦江已开业酒店13513家,客房总数130.88万间,全球酒店集团中客房数量仅次于万豪,位居全球第二。
但规模未能转化为盈利优势。2024年,锦江酒店三大核心指标全线下滑: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下降5.78%,平均房价减少超11元,入住率降低0.93个百分点。
7月15日,锦江酒店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预计仅为3.6亿至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7.53%至52.81%。
业绩预告发布后,锦江酒店股价冲高回落,截至7月16日收盘,涨幅为0.63%,报收22.51元。
锦江酒店在这份业绩预告中揭示了净利润断崖式下滑的核心原因:去年同期的特殊收益不复存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进轻资产战略,通过资产处置获得税后非经常性收益4.59亿元,而今年回归常态后,报表瞬间“失色”。
“锦江酒店的困境是中国酒店业供给过剩的缩影。”某市场人士分析,当下全行业面临房价下行压力,陷入“量价齐跌”的局面。各家酒店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一边跑马圈地开店,一边打价格战。“店越开越多,钱却越赚越少”,成为锦江酒店发展的怪圈。
出海困局,五年亏损超3亿欧元
锦江酒店此次赴港上市最迫切的任务,是解决海外业务持续亏损的困境。
2015年,锦江以12.88亿欧元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全面进军欧洲市场。收购初期效果显著,锦江酒店年增速一度达129.65%。
不过,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4年,锦江酒店海外业务连续五年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06亿欧元、0.58亿欧元、0.26亿欧元、0.54亿欧元和0.57亿欧元。仅2024年,卢浮集团就亏损1079万欧元,未能借巴黎奥运会契机实现业绩翻身。
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尽管处于亏损状态,境外酒店的毛利率却高于境内酒店。2024年海外酒店毛利率达41.9%,而境内酒店毛利率为36.9%。高毛利率与持续亏损并存,反映出锦江酒店在境外市场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挑战。
资金压力因此加剧。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有息负债总额133.8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0.88亿元,长期借款6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4.51亿元。
面对业绩压力和国际化经营困境,锦江酒店谋求资本市场破局。招股书披露了清晰的资金规划,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拓展海外业务、偿还高利率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对于持续亏损的海外业务,锦江酒店已制定具体的扭转策略。
锦江酒店首席财务官艾耕云在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今年卢浮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继续处置亏损及低绩效酒店资产,资产处置回笼的资金将用于卢浮优化资产布局,并投入到能够有较高回报的重定位酒店项目。
锦江酒店赴港上市的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但其发展之路布满荆棘。市场疑虑在于,这种“输血式”的助力能否解决根本问题?
国内酒店行业的“内卷”态势未见缓和。2025年,锦江预计新开业酒店1300家、新增签约酒店2000家。在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这种扩张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海外市场的扭亏任务更为艰巨。锦江酒店的出海野心仍在膨胀,去年12月宣布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合作,并计划在东南亚五年内开设超100家酒店。跨国经营的本土化挑战、管理成本高企及地缘政治风险,都可能让规模优势难以转化为盈利。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海外市场的经营不确定性更高,能否带来新的业绩增长还是未知数。相比陌生的境外市场,在更熟悉的境内市场打造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的优势更为重要。
旅游酒店行业资深高级经济师赵焕焱认为,锦江酒店上市募资首要目的是要解决卢浮酒店持续亏损的资金需求。
如何将全球第二的客房规模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如何让持续5年亏损的海外业务重获新生,赴港IPO成为这家全球酒店巨头的背水一战。能否实现华丽转身,市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