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83%首诊已是肠癌中晚期!无论男女,到了年龄就要做这项检查→

2025-07-16 17:01

(来源:凯普生物

转自:凯普生物

“好好的人,之前一点感觉都没有,怎么突然就结直肠癌晚期了呢?”

其实,没有“突然”的癌症,都是慢慢演变的结果。有这么一份数据:

2020年,一项全国多中心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1]

▶ 83%首次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且44%的患者出现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 85.8%首次就诊原因是有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症状

▶ 97%的患者从未做过肠镜筛查;

▶ 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

而与以上数据形成对比的,是我国结直肠癌的高发性:

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高达51.71万,是我国第二高发的癌症。

结直肠癌常被称为“懒癌”,其从息肉到腺瘤,再到腺癌,这个演变过程需要5-15年的漫长时间。因为大肠表皮没有细腻的神经组织,小病小痛它都会默默忍受,因此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这就导致很多肠癌患者有症状后一检查,才发现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

所以,肠道默默忍受表现出来的无症状≠没事,有可能肠癌正在默默憋大招!

64%的患者不了解肠癌高危因素[1]

结直肠癌家族史:约10%的患者明确与遗传因素相关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

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每天红肉摄入量每增加 100g,加工肉每增加50g,发病风险增加16%;

糖尿病人群: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了44%;

肥胖:腰围每增加10cm ,结 直 肠 癌发 病 风 险 增 加 16%

吸烟、大量饮酒: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7.8%;日饮酒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2]

推荐日常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从40岁起就要定期做结直肠癌检查

结直肠癌早期风险评估

无创无痛,在家就能做

虽说总得检查,但提到肠镜,细长的管子从肛门进入肠道……侵入性操作和前期的肠道准备,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就泄了……现在,还有一种新型“不遭罪”的肠癌检测黑科技——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通过采集粪便样本就可以在家筛查结直肠癌,而且能提早4年发现癌症[4]。

凯普推出的结直肠癌早期风险评估项目,同步进行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粪便隐血检测,双重保障,结果更精准可靠,有效提升早期病变检出能力。

粪便隐血检测(免疫)化学原理,高敏度检测粪便中痕量的人源血红蛋白,用于提示消化道隐匿性出血。

粪便DNA基因甲基化检测:只需一勺粪便,检测与肠癌发生相关的SDC2和TFPI2双靶标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同步检测左右结肠,灵敏度全面提升至95.3%,避免但单基因检测造成漏诊;发现更早,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提高至 63.4%[4]。助力超早期发现肠道异常,将肠癌阻断在早期阶段,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粪便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阴性的个体,在符合相关筛查指南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延长结肠镜复查的间隔时间。这有效降低了过度检查的可能性,节约患者医疗成本,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趁早很重要测测更安心

了解肠癌早期信号,定期筛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改变那“就诊已是晚期”的悲伤故事。抓住那被忽视的5-10年窗口期,生命就能焕发新的希望。毕竟,一次及时的筛查可能带来的安心或干预机会,远胜过未来无穷的悔恨。

参考文献:

1.乔友林, 张韶凯,徐慧芳,等. 全国多中心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及医生认知现况调查研究患者调查中期分析报告.

2.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4)—家族遗传性结直肠癌[J].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49(1): 1-5. doi: 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11802

3.Non-invasiv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 four years before conventional diagnosis using a blood test[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3475.

4.  Zhang L, Dong L, Lu C, et al. Methylation of SDC2/TFPl2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in colorectal tumorous lesions[J].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2021, 8: 706754.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