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6 18:22
华盛资讯2025年07月16日讯,截至收盘,恒生指数跌幅0.29%,报24517.76点;恒生科技指数跌幅0.24%,报5418.4点;国企指数跌幅0.18%,报8861.39点。
威雅利: 当日涨幅288.3%,时隔逾9个月复牌,公司为香港老牌电子元器件分销商
据悉,威雅利电子成立于1981年,于2001年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及2013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立40余年以来,威雅利电子始终专注于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目前已取得意法半导体(ST)、旭化成微电子、村田、三垦电气、索尼等国际知名原厂的授权代理资质,业务遍布大中华区和亚洲其他地区。
消息面上,威雅利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联交所证明公司已符合恢复股份买卖的恢复买卖指引。公司已申请股份于2025年7月16日上午九时正起在联交所恢复买卖。该公司此前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九个月,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由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的1.692亿港元减少至6160万港元。
中国抗体-B: 当日涨幅为31.1%,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取得突破性结果
该公司专注于研发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2024年全年业绩显示,公司亏损收窄至1.85亿元人民币,营业额增长48.4%至2.03百万元人民币。公司旗舰产品舒西利单抗已完成主要监管核查,正等待国家药监局批准。SM17项目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潜力。公司还新增两款候选药物,分别针对白癜风、斑秃和骨质疏松症。未来,公司将致力于获得舒西利单抗的监管批准,推进SM17的战略合作,并扩大全球业务范围。
消息面上,公司近期宣布,其全球首创新药SM03(舒西利单抗)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前研究In-vivo取得突破性结果。SM03作为靶向CD22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凭借“通过 B 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自身免疫网络+器官损伤保护获益”的独特优势,有望填补SLE治疗中“长期用药安全风险“与”无实际器官损伤保护性获益”的未满足需求,为全球患者提供疗效更佳更安全的全新治疗方案。
重庆机电: 当日涨幅14.1%,国内AIDC迎来催化,公司受益于数据中心建设
该集团主要从事清洁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及工业服务等业务的设计、生产和销售。2024年全年业绩显示,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0%。营业额增长10.7%至89.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16.7%。集团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和质量改善,加强成本管控和效益提升。技术创新方面,研发投入约3.98亿元人民币,占营收5.07%。新增申请专利199项,获授权147项。未来,集团将聚焦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创新驱动和精益管理,推动资源整合和人才建设,强化风险管控和公司治理,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消息面上,7月15日,英伟达称将恢复H20芯片在中国的销售。今年4月16日,受美国政府要求,该芯片被禁止向中国等地区出售。中信证券预计下游AI厂商或将在2025年下半年加大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以满足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产业链相关环节有望迎来发展机会。广发证券指出,Q3大概率是国内的大厂恢复正常IDC招标节奏的时点,前期下单淡季时柴发价格仍维持高位甚至上涨,国内供需格局不改。下半年有望进入涨价+业绩释放的阶段。
国泰君安此前研报指出,受益国内AIDC及数据中心建设持续高景气,高端柴油发电机需求高增。
發仔统计了每日港股涨幅Top10,具体名单如下:
名称/代码 |
市值/亿港元 |
隔夜涨幅 |
年内涨跌幅 |
威雅利 00854.HK |
11.1 | 288.3% | 288.3% |
中国抗体-B 03681.HK |
32.52 | 31.1% | 147.7% |
迷策略 02440.HK |
13.28 | 24.5% | 307.0% |
百心安-B 02185.HK |
11.42 | 21.6% | 185.4% |
中国星集团 00326.HK |
77.0 | 18.3% | 534.0% |
中深建业 02503.HK |
11.55 | 16.9% | 192.2% |
汽车街 02443.HK |
40.63 | 15.9% | -1.8% |
亚洲金融 00662.HK |
45.48 | 15.8% | 27.5% |
西藏水资源 01115.HK |
19.03 | 15.7% | 15.7% |
重庆机电 02722.HK |
53.8 | 14.1% | 94.1% |
此内容由AI大模型工具“华盛天玑”生成,并由华盛内容团队编辑审核。
风险提示: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