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方正金融】2025年6月社融点评:企业短贷表现强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总体有力

2025-07-15 23:05

(来源:金融贰叁事)

林宇轩  S1220524110001

杨皓然(联系人)

核心观点

事件:7/14,央行发布6月金融数据并同步召开新闻发布会,6月社融新增4.20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存量同比增速8.9%,环比+0.2pct。

政府债对社融支撑持续,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月社融同比多增,好于市场预期,其中:1)贷款重回同比多增,6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673亿元;2)积极财政政策维持发力,6月政府债新增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32亿元,支撑社融增长。上半年整体看,社融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一方面,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政府债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另一方面,信贷总量平稳增长,上半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居民+企业)发放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800亿元。 

信贷方面,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企业端:信贷大月脉冲强劲,短贷贡献主要增量。6月企业贷款总体新增1.77万亿元,同比多增1400亿元。具体来看:1)企业中长贷小幅多增,6月新增1.01万亿元,同比多增400亿元,化债扰动下企业中长贷仍体现韧性。结构上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2)企业短贷较大幅度多增,6月企业短贷新增1.1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预计一方面得益于去年同期规范手工补息影响下,企业短贷新增基数较低,另一方面5月LPR利率进一步调降后,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或也有一定改善。3)票据融资压降4109亿元,同比多减3716亿元。6月为传统信贷大月,银行腾挪票据额度用于信贷投放,票据融资单月压降;同比来看,短贷和票据表现出一定替代效应。

居民端:短贷、中长贷均小幅多增。6月居民贷款总体新增5976亿元,同比多增267亿元,增长平稳。具体来看:1)6月居民短贷新增2621亿元,同比多增150亿元,居民资金需求有一定修复。2)6月居民中长贷新增3353亿元,同比多增151亿元,据中指研究院数据,6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8.5%,较5月单月降幅走阔,居民中长贷多增或得益于按揭早偿的改善和个人经营贷的支撑。根据央行数据,上半年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金融机构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

展望后续,已实施货币政策效果仍会进一步显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将提升。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时间,从上半年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具体表现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市场韧性增强,下阶段将落实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货币政策措施执行,结构上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方向,传导上维护银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等。预计银行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将保持较快增长。

M2-M1剪刀差收窄,政府部门发力。存款方面,6月M1同比+4.6%,较5月环比+2.3pct,主要系去年同期企业活期存款受金融“挤水分”影响基数较低。M2同比+8.3%,环比+0.4pct,M2-M1剪刀差环比收窄1.9pct至3.7%。结构上看,6月居民、非金融企业存款分别新增2.47万亿元、1.78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3300亿元、7773亿元,而6月财政存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分别减少8200亿元、5200亿元,分别同比多减7亿元、3400亿元,或显示政府部门发力,私人部门投资待进一步转化。

投资建议:受益于中国核心资产的重估和化债对资产质量的修复,银行板块行情持续,往后看随证监会进一步指导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等“耐心资本”配置银行板块的规模有望持续提升,板块资金面持续积极。建议关注:1)流通市值高的A股核心资产:招商银行兴业银行;2)资产质量稳健,业务均衡发展的:中信银行;3)优质城农商行:成都银行上海银行等;4)低利率环境下,中长期配置价值持续的:国有大行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息差收窄超预期;资产质量波动。

关联关系披露:2022年12月21日,方正证券发布《关于获准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公告》,根据上述公告,中国平安成为方正证券的实际控制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施指引》规定,中国平安和平安银行是方正证券的关联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