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金 |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全景拓界,运动引航

2025-07-16 07:52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得益于GoPro、影石、大疆等厂商的差异化创新,以及破圈效应下人们“记录生活”需求的激发,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具备多元产品线、持续迭代能力和独特创意的品牌以及相关供应链有望受益。

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向600亿元迈进,GoPro/影石/大疆三足鼎立。该产品具有便于携带、拍摄方式多样、使用门槛低的特征,主要分为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前者适合高强度运动场景,后者可实现360°拍摄。根据Frost & Sullivan,2023年全球智能运动相机/移动全景相机市场规模分别为314/50亿元,预计2027年达到514/79亿元;2023年全球智能运动相机/移动全景相机出货量分别为4,461/196万台,预计2027年达到6,907/316万台。竞争格局方面,运动相机中高端市场由GoPro和大疆主导,入门级市场白牌厂商较多;全景相机市场影石一家独大。

产业链:硬件以SoC/DSP和光学模组为主,软件由厂商自主开发。根据Frost & Sullivan,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原材料成本中,SoC/DSP、光学模组、结构件分别占比33%、27%、10%。DSP是决定拍摄效果的关键之一,主要由安霸、凌阳等国际品牌主导;光学环节以国内供应链为主,其中模组厂商存在一定利润弹性,镜头大多由玻璃球面和玻璃非球面组成,CIS尺寸与手机趋同。此外,品牌厂商自主研发各类算法,增强竞争力。

渗透率及市场规模不及预期,新品发布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全球市场规模向600亿元迈进,GoPro/影石/大疆三足鼎立

终端形态持续创新,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快速发展

智能影像设备指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影像设备。相较于传统影像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具有便于携带、拍摄方式多样、使用门槛低的特征,通常以航拍无人机、全景相机、运动相机、可穿戴摄影设备等非传统形态呈现。可以手持的智能影像设备的主要包括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1)运动相机具备较强的抗震、防水、防尘、耐热、耐摔等性能,使用时可以固定在自拍杆、身体部位或运动器械上,适用于高强度运动状态下的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应用场景以户外运动、电视节目户外拍摄、日常旅游等场景居多;2)全景相机利用两个鱼眼镜头同时交互拍摄和图像拼接算法实现360°全景拍摄,可以完成第三人称视角/跟拍视角拍摄,开创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应用场景包括日常旅游、户外运动、创意视角拍摄、VR看房等;近年来,随着全景技术在运动相机领域的应用,也出现了“全景+运动”并存的产品。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快速崛起,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近600亿元。2010年,GoPro Hero HD问世,实现用极小的机身完成1080P视频拍摄,运动相机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规模化生产;2013年,日本理光推出了第一款全景相机;2017年开始,影石、三星、尼康等多个品牌纷纷推出全景相机,推动全景相机市场快速发展。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6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64亿元(17~23 CAGR 14%),预计2027年增长至592亿元(23~27 CAGR 13%);出货量方面,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从2017年的1,499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4,657万台(17~23 CAGR 21%),预计2027年增长至7,223万台(23~27 CAGR 12%)。

图表1: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分类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影石创新招股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影石创新招股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运动相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14亿元,GoPro和大疆地位领先

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314亿元,2027年有望达514亿元。随着户外运动爱好者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的普及,消费者对于实时记录运动体验的意愿不断增加,推动运动相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此外,得益于运动相机的小巧便捷、防抖防水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在拍摄节目、纪录片或赛事直播时选择运动相机,也助推了运动相机的需求增长。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运动相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3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14亿元(17~23 CAGR 15%),预计2027年增长至514亿元(23~27 CAGR 13%);出货量方面,全球运动相机出货量从2017年的1,411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4,461万台(17~23 CAGR 21%),预计2027年增长至6,907万台(23~27 CAGR 12%)。

图表4:全球运动相机出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竞争格局:GoPro和大疆主导中高端市场,入门级市场国产厂商占据较大份额。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头部运动相机品牌包括GoPro、大疆、AKASO、SJCAM、影石等,2023年CR5约74%,其中,GoPro是运动相机的开创者,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按收入计算其市占率约为21%,大疆自2019年推出Action系列后与GoPro形成直面竞争,凭借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影像和增稳技术,实现市占率快速提升。此外,EKEN、山狗、萤石、小米等品牌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按价位段来看,GoPro、大疆、影石定位中高端,产品单价通常在2,500~3,500元;AKASO、SJCAM、山狗的旗舰产品约1,000~2,000元价位,在三防或画质等特定方面有自身优势,主打性价比;还有较多定价低至500元左右的入门级产品。

图表5:全球运动相机市场格局(2023年)

注:GoPro份额计算公式:(总收入-全景相机收入)÷运动相机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景相机: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50亿元

市场规模: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50亿元,2027年有望达79亿元。得益于全景相机的捕捉视角全面、后期创作角度多变、独立拍摄人景互动等等特点,全景相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在专业应用领域,由于全景技术可以带来更宽的拍摄视角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其在电视台节目及赛事的VR直播、VR看房、全景街景地图、多人视频会议等场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全景相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0亿元(17~23 CAGR 12%),预计2027年增长至79亿元(23~27 CAGR 12%),其中消费级和专业级相机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46.7亿元和3.6亿元;出货量方面,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从2017年的88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196万台(17~23 CAGR 14%),预计2027年增长至316万台(23~27 CAGR 13%)。

图表6:全球全景相机出货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竞争格局: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中,Insta360保有专利和技术优势,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40.2%上升到2023年的67.2%,而行业开创者理光和运动相机龙头GoPro的份额有所下降;专业级全景相机厂商多处于起步阶段,头部厂商包括影石、深圳看到科技和Z CAM(深圳视觉科技)。

图表7: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手持智能影像市场复盘与展望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远期空间多大?

替代传统相机+创造专用需求

通过对比不同影像设备的参数,我们总结: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凭借比手机更轻的重量、更低的价格、充足的续航和存储,实现了媲美传统相机的拍照清晰度、录像流畅度和接近的稳定性,并具备丰富的拍摄视角和广泛的使用环境。

► 影像:传统相机的优势在于防抖性能以及通过外接镜头扩大焦距范围,提供最优的拍照质量。智能手机作为通用设备,其拍照和录像质量不如专业相机,受限于体积多采用OIS光学防抖,部分高端手机采用传感器位移防抖或微云台防抖。智能眼镜强调轻量化,影像实力则相对较弱。而手持智能影像设备侧重于视频拍摄,例如,在同样输出4K分辨率视频时,传统相机和手机的帧率为60fps,而此类设备可达120fps,其视场角也突破了100+°的限制、支持360°全景拍摄,同时,部分产品配置了云台防抖、向传统相机靠拢。

► 价格:手持影像设备价格位于2,000~4,000元,接近中端手机,远低于高端手机和传统相机。

► 续航:得益于其专用性,手持影像设备可支持2.5~4小时的视频拍摄,优于其他设备。

► 使用环境:部分手持影像设备专为运动场景定制,需要适应极端环境,具备其他设备所不具备的防水和耐低温特性。

图表8:手持智能影像设备与相机、手机、智能眼镜对比

注:1)大疆Action5Pro、大疆Pocket3在25℃室温、录制1080p/24fps(16:9)视频、开启超强增稳功能、关闭Wi-Fi且熄屏时测得的续航分别为240分钟、166分钟;2)影石OneX5在5.7K/24fps长续航模式下的续航为185分钟;3)Canon EOS R5在23℃时拍摄全高清视频的续航为140分钟;4)小米AI眼镜在持续录像状态下的续航为45分钟

资料来源:各产品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一是对传统相机的替代。根据CIPA,全球传统相机销量在2010年达到最高点1.21亿台,2010~2015年急剧下降至约3,500万台,主要受到智能手机的冲击,2016~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回落,而传统相机销量进一步下降至约800万台,我们认为主要与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兴起有关。由此可见,当消费者因传统相机便携性不足而倾向于只携带智能手机时,轻便的手持影像设备有望成为手机在视频拍摄方面的有力补充,长期来看,其年销量有望逐步趋近传统相机1.21亿台的峰值。

二是针对专用场景创造了新需求,即“记录生活”。GoPro的创立初衷源于创始人希望“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拍摄自己和朋友们的冲浪过程”,影石创始人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公司使命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倾向于以视频形式记录自己的“回忆”。这类需求最早出现于专业用户群体(如冲浪、跳伞、跑酷等极限运动爱好者),也是得益于GoPro以酷炫的极限运动视频作为宣传策略。而后,该需求逐步下沉至普通人群,应用场景也拓展到旅游和日常生活。我们认为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对大众市场的渗透离不开两方面因素:1)硬件厂商对于“潜在需求”的持续挖掘:例如,影石全景相机推出的“隐形自拍杆”功能、“小行星”创意视角等,大疆Pocket3针对人像拍摄做出的焦距适配等,此外,相较于摄影师,普通用户更需要一位专业剪辑师,而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配套APP的AI剪辑功能大大降低了普通人的创作门槛;2)UGC种草发散:影石、大疆官方视频账号上播放量最高的内容大多搬运自UGC创作,小红书等社媒平台上的用户测评和拍摄教程也比比皆是。

图表9:各类型拍摄设备全球销量合计

资料来源:CIPA,Frost & Sullivan,IDC,洛图科技,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CIPA,Frost & Sullivan,IDC,洛图科技,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亿台

分户外运动人群和vlog用户两大用户群体来看:

户外运动人群渗透率稳定,增长稳定清晰。根据Frost & Sullivan,2023年全球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数为12.2亿,预计2027年增长到17.7亿,2023~2027年CAGR为9.7%;2017~2023年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景为户外运动,产品购买率基本稳定在3.6%~3.8%,我们认为GoPro对于户外运动人群的心智培养已较完善,我们预计未来购买率有望稳定,出货量跟随户外运动人群的扩大而增长,则对应2027年约6,500万台。

vlog用户基数和智能影像设备渗透率双升,有望带来更大增长空间。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顺应了自媒体时代短视频、vlog用户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Sensor Tower,YouTube和TikTok的MAU在过去十年翻数倍,截至2025年6月达到约43亿人,其中会在日常生活中拍摄和剪辑vlog的用户数超过7亿人(参照剪映MAU;假设户外运动拍摄者使用自带APP剪辑,与剪映用户不存在重叠),占比17%。我们认为未来视频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生态有望继续扩大,假设远期视频用户数达到50亿人,随着“记录生活”需求增长以及AI技术降低自媒体创作门槛的趋势下,假设内容创作者占比提升到25%即12.5亿人。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在性能、轻便性、长续航、快速出片、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假设其中15%的用户会使用该设备拍摄素材,且换机周期为2.5年,则对应每年7,500万台需求量。

综上,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远期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4亿台。

图表10:全球户外运动爱好者人数及手持影像设备渗透率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vlog用户对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需求

资料来源:Sensor Tower,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Sensor Tower,中金公司研究部

竞争格局缘何至此,又将如何发展?

#1 GoPro的由盛转衰

GoPro曾盛极一时。2002年GoPro诞生于创始人伍德曼在冲浪时获得的灵感,2004年其首款Hero 35mm胶片相机问世,2010年Hero HD发布并开启迭代周期。围绕极限环境下的极致需求,GoPro在早期就实现了领先的性能,一度成为运动相机的代名词。在推广策略上,GoPro于2009年入驻YouTube,通过发布酷炫视频、邀请极限运动明星出镜、鼓励用户创作并分享内容等方式持续扩大品牌生态,2014年YouTube上平均每天新增6,000条含GoPro标签的短片(根据GoPro招股书),硬件销量也在2015年达到658万台的峰值。

GoPro日渐衰弱。GoPro销量在2016年和2020年两度断崖式下跌,至2024年已不足峰值的四成,我们认为GoPro的衰弱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内生原因——1)重心偏移:2014、15年公司大幅投入内容媒体业务和无人机项目,但成果不如人意,而运动相机主打产品出现断代,2015年底并未推出新品,导致2016年销量骤降。2)创新放缓:虽然Hero系列保持每年迭代,但从Hero7开始拍摄方面的升级并不明显,防抖、续航等方面的小幅优化并不足以拉动消费热情。3)受众局限:GoPro定位于极限运动场景,市场空间有限,且GoPro未能成功挖掘新市场。

► 外生原因——竞争加剧:2013年起柯达、三星、理光、影石、大疆等厂商陆续进入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2019年大疆推出其首款运动相机Osmo Action,凭借独特的前后双屏设计、不亚于GoPro的参数以及便宜20%的价格,成功蚕食了GoPro的市场份额。

图表12:GoPro产品销量

资料来源:GoPro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GoPro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GoPro、影石、大疆同期产品价格对比

资料来源:各产品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各产品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2 影石、大疆为何后来居上?

与GoPro掉队相对地,我们认为影石和大疆的快速崛起主要是两个原因:频繁的硬件迭代,应用场景和目标受众的扩展。这也是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首先,硬件频繁迭代。手持影像设备的核心性能指标包括:1)视频画质,包括分辨率、帧率、码率;2)防抖;3)续航;4)三防,即防水、防尘、防震。由此维度来看,得益于软硬件发展,影石、大疆的第一代产品已具备较高起点,例如支持4K视频拍摄。经过市场验证后,两家公司从第二、三代产品开始加快迭代,每一代新品在最核心的拍摄能力上均有升级,同时续航和防水性能也不断改善,例如影石One X系列经历五代演进,全景视频最高画质逐步提升到8K@30fps / 5.7K@50fps / 4K@100fps,续航从70分钟提升到185分钟。在“买新不买旧”的消费电子行业,我们认为有效的硬件迭代是驱动消费者换机的主要因素,并为终端厂商带来销量持续增长的动力。

其次,应用场景和目标受众不断扩展。我们认为这一点更是厂商的差异化所在。影石和大疆采取的策略较相似,一方面进行多元化产品线布局,相较于GoPro十余年依赖单一的运动相机产品,影石、大疆均在两年内推出双产品线,并在随后五年左右建设第三产品线,其中部分品类(如支持360°拍摄的全景相机、可拆卸且携带方式多样的拇指相机、自带云台的口袋相机)有效开发了新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厂商也通过引入“先拍摄后构图”、“隐形自拍杆”等创意功能,挖掘并满足了一些潜在需求。这使得影石、大疆的目标客群成功从户外运动人群,拓展至视频博主乃至记录日常生活的普通用户。

图表14:GoPro、影石、大疆主要产品升级情况

注:不同系列的续航为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官方数据资料来源:各产品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不同系列的续航为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官方数据资料来源:各产品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GoPro、影石、大疆出货量与MAU对比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Sensor Tower,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Sensor Tower,中金公司研究部

#3 未来格局如何发展?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属于浅海市场,差异化竞争有助于维持高利润率。近十年,消费电子行业的新兴厂商不约而同地避开价格战激烈的红海市场,转而选择能打造差异化优势的浅海市场,如充电器、扫地机、安防设备等品牌市场,虽有竞争,但头部厂商通常能维持40%~50%的毛利率。手持影像设备也是典型的浅海市场,消费者在购买时,会综合考虑自身对不同品牌的色彩处理风格的偏好,以及不同使用场景对硬件性能的需求,并非仅受价格驱动。因此,随着影石进入运动相机市场、大疆进军全景相机市场,我们认为厂商加大促销力度在所难免,或对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但幅度相对可控。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存在壁垒,体现在品牌、算法和零部件供应三个方面。1)品牌:正如谈及极限运动拍摄会想到GoPro、谈及全景相机会想到影石,“品牌印象”会较大程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此外,品牌通过品牌故事、价值观、个性化服务等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形成用户粘性,这一点从GoPro至今仍有近300万MAU可以印证。2)算法: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核心技术包括防抖算法、色彩还原技术、全景拼接算法、以及AI剪辑/调色/追踪算法等,这些算法决定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许多算法的优化需要海量用户素材的积累,这导致了不同层级品牌在算法方面的差距。3)零部件供应:我们认为零部件壁垒不在于制造难度,而在于手持智能影像设备是相对小的市场(相比手机、汽车),而核心零部件如SoC/DSP、摄像模组的供应商大多同时从事手机、汽车领域,且部分零部件为定制化产品,中小品牌可能难以与头部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进而影响设备性能。

图表16:手持影像设备厂商的各年毛利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链:硬件以SoC/DSP和光学模组为主,软件由厂商自主开发

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通常采用外协组装,上游零部件包括SoC/DSP、光学模组(由CIS、镜头、软板等组成)、结构件、屏幕、电池、包材、声学件、连接器等。根据Frost & Sullivan,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核心零部件为SoC/DSP和光学模组,二者成本占比过半,其中SoC/DSP占比约33%、光学模组占比约27%。

SoC/DSP:国际供应商为主,部分厂商自研芯片

DSP是决定成像效果的关键之一。光信号通过镜头聚集后,投射到CMOS电路转换成电信号,经过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再输出到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工处理。DSP的编解码能力和运算速度决定了其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多少像素数据,分辨率缩放、画面降噪、色彩校正、补充运动轨迹、电子增稳等处理流程也是在DSP中完成,因此DSP直接影响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拍摄效果。

目前SoC/DSP芯片由国际品牌主导,如安霸、凌阳等都推出了专用于运动相机的芯片。也有厂商自研芯片,如GoPro自Hero6开始搭载自研GP1芯片、Hero10迭代至GP2芯片,以达到加快迭代和优化细节性能的目的。国内具备领先DSP能力的厂商在运动相机专用芯片上参与较少,从参数来看,其现有芯片的编解码能力接近入门级运动相机的水平。

图表17:处理芯片厂商参数对比

资料来源:安霸官网,华星视讯官网,星宸科技招股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安霸官网,华星视讯官网,星宸科技招股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学:国内供应链为主,部分环节存在利润弹性

光学模组

模组单机价值量高。根据Frost & Sullivan,光学模组平均占到原材料成本的27%,考虑到全景相机含两个光学模组而运动相机只含一个,我们假设运动相机、全景相机的光学模组分别占原材料成本的20%、40%,此外,考虑到大疆Pocket系列光学配置较高,我们假设其光学模组占原材料成本的30%。参考影石和大疆各系列最新旗舰款的发售价格,并假设50%毛利率、80%原材料成本占比,我们估计运动相机、Pocket系列、全景相机的光学单机价值量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

利润水平优于手机领域。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光学模组供应商包括弘景光电、舜宇光学、欧菲光、丘钛科技等,2024年欧菲光新领域产品/智能手机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7.0%/11.4%,弘景新兴消费摄像模组毛利率为20.3%,说明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光学模组的盈利能力高于手机。我们认为随着该市场的规模扩大,有望帮助一些以手机为基本盘、利润体量在亿元级别的厂商改善利润结构。

图表18: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光学模组单机价值量估计

资料来源:影石创新、弘景光电招股书,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影石创新、弘景光电招股书,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光学镜头

全玻镜头居多,对玻璃非球面需求增加。相较于手机镜头的小型化和低成本、车载镜头的高可靠性,全景/运动相机镜头需要满足大视场角、高可靠性、高像素、无热化的要求,大多采用全玻镜片,单价通常较高。其中,由于全景/运动相机镜头的视场角超过150°乃至200°(手机超广角最高约120°),为了消色差和校正像差,厂商一般采用球面和非球面混合的结构,例如AKASO Brave 8采用5片玻璃球面镜片和4片玻璃非球面镜片。此外,也有厂商采用玻璃球面、玻璃非球面和玻璃棱镜的组合,或是采用玻璃球面、玻璃非球面和塑胶非球面的组合以实现轻量化。

CIS

CIS规格与手机趋同。CIS尺寸大小和成像质量成正相关关系,更大的CIS可以接受更大的进光量,为提升暗光下拍摄效果,各大厂商纷纷提升CIS尺寸,如影石One X5、大疆Pocket 3的CIS分别升级至1/1.28英寸和1英寸。

软件:品牌厂商自主开发,打造核心竞争力

风险提示

渗透率及市场规模不及预期。根据Frost & Sullivan,2023年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出货量为4,657万台,占全球户外运动人群数量的3.8%,渗透率较低。UGC种草效应下,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破圈至普通用户,用于记录日常生活和旅行见闻。若普通用户购买动力不足,或将导致该产品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市场容量有限,从而导致品牌商和产业链的竞争加剧。

新品迭代不及预期。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主流品牌通常每一年都会发布新产品,以满足老用户的换新需求以及吸引新消费者。若某一品牌新产品迭代速度或性能提升不及预期,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若多个品牌的新品迭代均放缓,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的消费意愿减弱以及市场空间下降。

行业竞争加剧。根据Frost & Sullivan,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7年达到592亿元,23~27 CAGR为13%。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进入到某一细分市场,如大疆和影石先后进入运动相机市场与GoPro形成竞争。若未来行业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价格战及份额丢失,从而导致营收和利润的双降,并进一步影响产业链公司的盈利能力。

本文摘自:2025年7月12日已经发布的《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全景拓界,运动引航》

温晗静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3 SFC CE Ref:BSJ666

何欣怡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070095

贾顺鹤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60002

彭虎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20001 SFC CE Ref:BRE806

李澄宁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50003 SFC CE Ref:BSM544

查玉洁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110001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