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6 07:29
茫茫哀牢,山高谷深;滚滚红河,涛怒湍急。
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绿树红花、蓝天碧水、五色土壤,自然景观多姿多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到红河大地,记者看到哈尼梯田顺着山势层层叠叠直通云霄,边境村的自然景观、观光栈道的游客熙熙攘攘,百年米轨蜿蜒曲折跨越国境……在数智化赋能下,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村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两山”理念在这个边境州落地生根、绚烂绽放。
农业的开发与保护:
哈尼梯田焕新颜
波光粼粼的梯田层层叠叠,一日四时景不同。清晨薄雾中朦胧唯美,中午日光下恢宏壮观,黄昏夕阳中炊烟袅袅,夜晚灯火与繁星相映成趣。作为历经1300多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哈尼梯田以其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的独特结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等,哈尼梯田的保护与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方式,对哈尼梯田开展数字监管和智慧旅游立体化监测,通过将现代数字思维和技术深度融入哈尼梯田保护的全过程,让数字技术成为助力哈尼梯田生态系统保护的有力武器。
用于梯田保护的数字化系统的高效运行离不开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生命线”。“我们依托5G网络,在梯田重点区域部署传感器、摄像头等监测设备,实现24小时数据实时回传;通过物联网技术与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让梯田生态环境、水利设施、农作物生长等关键数据实现智能感知与精准传输。”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元阳分公司总经理李华告诉记者。
有了数字化手段支撑,梯田的保护和利用达到了平衡。“智慧旅游监测系统的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哈尼梯田的独特魅力,通过数字化的旅游服务,如线上导览、景点介绍、游客流量监测与疏导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世界遗产哈尼梯田元阳管理委员会监测中心负责人孙智飞告诉记者。同时,数字监管平台在农业生产数据指导方面发挥了作用,“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亩产效益翻番,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村的建设与治理:
边境村奔小康
观光栈道、跌水景观、枕木广场、无边泳池……在来到八条半小组之前,记者没想到这样的旅游资源会聚集在一个边境小村庄。
八条半小组位于河口瑶族自治县,因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时河口火车站到此地刚好8.5公里而得名。曾经的八条半小组,地处偏远山沟,交通闭塞,村民居住环境不佳。如今,在云南启动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后,八条半小组依托百年滇越米轨文化,打造“八条半·忆光年”特色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了多个旅游设施,与周边村落联合推出“一日游”精品路线,旅游业正蓬勃发展。
游人如织,网络覆盖不能掣肘。2023年,八条半小组所在的河口八字河村开通了5G基站,同时,当地有线网络实现光纤全覆盖和千兆宽带升级。“我们响应国家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战略部署,加快‘宽带边疆’建设,在河口八字河村开通5G基站后,还升级了移动网络,增加基站接入终端数量,扩大基站容量,确保居民和游客通信网络顺畅。”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河口分公司李洪班告诉记者。
除了进行网络覆盖,根据八条半小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河口,中国移动利用“千里眼”平台和AI技术赋能平安乡村建设。通过移动视联网实现陆域场景“看得见”“看得清”“能溯源”,筑牢陆域边境防控第二道防线,提升感知发现能力。
优质的网络方便了国内游客,越南“网红”也来此直播,村庄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也为当地旅游、直播带货等产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网络通了后,游客游玩十分方便,‘周末’经济、节假日经济兴起,带动村民就业。”八条半村党总支书记林贵东表示,信息化建设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农民的生存与发展:
医疗教育现代化
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曾困扰着这个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村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在数智技术支撑下,山区群众与优质医疗资源间有了“数字桥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移动康养”平台在全福庄村大显身手。“线上+线下”协同的全流程健康医养服务体系,深度整合的通信网络与医疗资源,让“健康红利”惠及每一位村民。
“我们为平台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网络保障,确保远程诊疗画面清晰流畅、数据实时传输零延迟。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与平台相连,村民通过智能手环、血压仪等设备,在家测的实时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即可自动上传平台。”李华告诉记者。
自2022年“移动康养”平台建成以来,已累计为全福庄村及周边村民提供远程诊疗服务超1000人次。“如今,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与县医院、三甲医院专家‘面对面’交流,尤其在夜间突发疾病情况下,平台能快速响应远程诊疗服务需求。”村医告诉记者,康养的血压、血糖、体脂等智能设备数据,能实时上传至村民的健康档案,如有异常,村医会及时收到报警信息,大幅提升村民的健康生活水平。
医疗保障健康,教育关乎发展。在河口城区小学,记者碰到一名小学生正通过视频通话机跟父亲打电话。“爸爸,我的作业忘在家了,能不能给我送过来?”听到这个请求,记者们不禁笑了起来。
孩子们使用的视频通话系统是河口城区小学正使用的“61520”平台的一部分。该平台集亲情沟通、心理疏导、安全防护、家校互动、线上学习、校园生活“6”个功能于一体,通过“1”个AI关爱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学校、家长、教师“5”级关爱,连接家校“2”端,实现“0”距离亲情守护。
“智能通话是我们打造的61520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通过人脸识别登录自己的账号,使用专属号码‘61520’,随时呼叫亲人。”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河口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经理丁恒宇告诉记者。除了智能通话,智能疏导、智能防护、智能提醒、智能学习等功能均已上线,守护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
目前,“61520”平台在云南454所学校建成并启用,累计接入可视化机4133部、电话亭117个,建设心理疏导室41个,引入心理咨询师168人,智能学习资源覆盖一至九年级,惠及留守儿童1.4万人。“平台在教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这里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让河口教育信息化基石更加牢固。”云南师大附属河口国门小学滨河校区执行校长杨宇告诉记者,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