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5 20:29
(来源:靠谱化工股)
01 两机爆发,国产产业链有望受益
由于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新能源调峰需求、二氧化碳减排需求等增长带来海外燃气轮机(天然气发电机)订单量的大幅增长,而商用飞机短缺、商用飞机维修需求、军工需求提升等带来飞机发动机订单量的大幅提升,当前,海外两机订单量的快速增长,已经在西门子能源、GE Vernova、三菱重工、GE航空航天、罗罗等年报数据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但两机的交付量还受制于交付时长、整机组装、海外高温合金产业链紊乱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增长。我们预测,后续两机产业链交付量将得到大幅提升,当前两机主要组装企业已开足马力进行交付,海外高温合金及零部件企业也开始扩能,我们也观察到,海外两机企业也加速引入中国产业链,打破供给瓶颈。我们预测,随着AI数据中心的需求爆发、节能减排要求提升、全球军备需求增长、商业航空航天需求高增,作为前瞻指标的两机订单仍有望维持高增,不排除加速可能,同时,在各方努力下,交付量也会快速提升。中国供应链有望在材料和零部件端受益于这波需求浪潮,铬盐行业是高温合金重要的上游行业,中国铬盐行业处于国际高温合金供应链体系内,需求端的传导非常顺畅,而供给端的刚性有望大幅提升行业的景气;下游高温合金材料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也将借机切入国际产业链,带来销量和毛利率的快速提升,铬盐、高温合金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振华股份、隆达股份、航亚科技、应流股份、万泽股份、航宇科技、派克新材、斯瑞新材等企业。
02 燃气轮机三巨头在手订单饱满,产能提升带动产业链景气度持续向上
西门子能源:据公司2025Q2财报(对应日历年2025年一季度)电话会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燃气轮机累积在手订单29GW,预留订单为21GW,预留订单预计2025-2026财年转化为正式订单;从金额来看,2025年一季度,燃气轮机业务(设备+服务)订单达到创纪录的70亿欧元(同比翻倍),累积在手订单为520亿欧元,相较于2023年9月底410亿欧元增长27%,最大的市场来自美国和中东地区,燃气轮机业务实现营收32亿欧元(同比+19%);公司2026-2027年产能基本售罄,新订单将进入到2028年,为应对下游的旺盛需求,公司计划扩产30%。
GE Vernova: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燃气轮机累积在手订单为29GW,预留订单为21GW,公司预计到2025年底累积在手订单和预留订单将达到60GW;从金额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能源设备累积在手订单达到139.2亿美元,相较2024年底124.6亿美元增长11.7%。目前,公司2026-2027年的产能基本售罄,2028年产能也接近排满,并已开始签订更远期的协议。公司持续提升交付能力,2024年交付量为11.9GW,2025年预计达到13GW,2026 年下半年将实现20GW年化出货,2027年起每年保持20GW交付能力。
三菱重工:据公司2024年财报(对应日历年2024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燃煤转燃气项目、可再生能源调峰需求以及电力本身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燃气轮机市场的扩张。2024财年,公司燃气轮机业务(设备+服务)新增订单14744亿日元,相较2022财年8346亿日元增长77%,2024财年实现营收7970亿日元,其中,25台重型燃气轮机订单创历史新高,累积在手订单达到48台。三菱动力计划扩大全球燃气轮机产能30%,在佐治亚州萨凡纳工厂新增50万平方英尺生产基地。
03 航空发动机:LEAP系列2025年交付有望增长15-20%,罗罗计划今年年底提升50%维修服务产能
GE航空航天: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商用发动机设备类在手订单116.5亿美元,服务类在手订单分别为1421.0亿美元,与2022年底相比,2025年一季度末设备在手订单增长141.8%,服务在手订单增长22.6%。据公司2024年财报电话会议,LEAP发动机在手订单10000台,2024年交付1407台,预计2025年交付数量实现15%-20%增长。
罗罗:宽体发动机装机市场份额由2022年底的32%增至2024年底的36%,且近两年新发动机交付量占比超过50%。2024年,新增大型发动机订单494台,相较于2022年150台增长229%;累积在手订单增至1843台,相较于2022年底1282台增长44%;全年交付278台,相较于2022年190台增长46%。公务航空发动机方面,2024年交付251台相较于2022年165台增长52%;在役公务航空发动机超过7,300台,涵盖Pearl、Tay、BR710、BR725、AE 3007系列。公司在英国德比、德国达勒维茨和新加坡加大产能投资,计划今年年底维修服务量较2023年增加50%。
04 海外供应链仍存产能瓶颈,关注国内铬盐、高温合金材料及“两机”零部件公司
Howmet:2025年一季度,公司发动机产品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9.9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商用航空增长12%,国防航空增长16%;从利润率看,2024年以来发动机产品EBITDA利润率不断提升,2024年为30.8%,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2025Q1达到32.6%,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备件需求持续强劲,2025Q1商用航空和国防航空的备件销售增速均超过40%。此外,考虑到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电力需求,燃气轮机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备件和整机制造量都将大幅增长。Howmet正在全球各主要地区建设产能,并在日本和欧洲加大投资建设,预计今年实现营收80.3亿美元,相比去年74.3亿美元增长8%。
ATI:在商用航空发动机热端材料领域具备独家技术优势,是5种关键高温合金的唯一全球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商用发动机实现营收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总收入的37%。从利润率看,2025Q1公司HPMC业务(92%收入为航空与国防)EBITDA利润率为22%,同比增长4.0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价格上涨和需求旺盛的推动。根据客户需求以及一季度的表现,预计2025年商用发动机销售额将增长15%-20%,国防业务将维持高个位数百分比的增长。公司锻造产品交货周期已经排到了2027年,也投入了新的产能,特别是在后端的工序方面,包括检测和热处理,目前这些新产能正在启动中。公司全年EBITDA指引区间为8.0-8.4亿美元,相比去年6.38亿美元增长25-32%。
当前,航空发动机订单持续积压叠加燃气轮机需求爆发,将有力拉动上游镍、铬等高温合金关键金属需求增长;与此同时,海外供应链产能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国内高温合金材料及“两机”零部件相关公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建议关注振华股份、隆达股份、航亚科技、应流股份、万泽股份、航宇科技、派克新材、斯瑞新材等企业。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未锻轧铬:粉末(金属铬)出口量21770吨,同比增长97%;2025年1-4月,中国未锻轧铬:粉末(金属铬)出口量为8046吨,同比增长33%。航亚科技自2016年开始向赛峰批量供应压气机叶片,目前至2030年的长协约定不低于50%,双方合作产品从压气机叶片向转动件结构件扩展,RR压气机叶片项目已经开始批量供货,预计2025年供货量会进一步增长。应流股份2024年陆续与GE Aerospace、安萨尔多签订战略协议或长协供货备忘录,2025年一季度与赛峰集团签署战略供货协议。隆达股份目前已与多家高温合金海外客户赛峰、罗罗、贝克休斯、Doncasters等签订了相关供货协议,为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全球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需求高涨,主机厂订单饱满、交付提速,带动铬盐、高温合金材料、零部件等核心零部件需求上行,随着供应链向中国不断转移,国内高温合金出口链迎来重要机遇,维持高温合金行业“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政策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快速迭代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高温合金行业动态研究之二:海外两机需求爆发,铬盐、高温合金及零部件迎来机遇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7月15日
发布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李永磊 SAC编号:S0350521080004
董伯骏 SAC编号:S035052108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