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银行股强势上涨后 估值修复阶段关注城农商行

2025-07-15 19:00

(来源:ETF炼金师)

  随着近期银行股的强劲表现,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尤其是工商银行在7月10日和11日的连续大涨将投资者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银行板块。截至7月14日收盘,相关银行ETF年内上涨超过20%,大幅跑赢沪深300等权重指数,显示出银行股作为增配对象的吸引力。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股的持续走强主要得益于其经营稳定性、较高的股息率以及股价的破净修复等因素,使其在红利板块中脱颖而出。尽管股价上涨导致股息率有所下降,但在估值修复的“下半场”,更应关注盈利能力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2023年初以来,银行板块整体涨幅超20%。最近,随着上证指数向3500点迈进,银行股集体回暖。其中,中信银行股指(CI005021)在5月、6月与7月的涨幅分别为6.18%、6.13%和4.66%,年内累计涨幅达到21.31%。在42只上市银行股中,厦门银行以40.66%的涨幅位居第一,青岛银行浙商银行以及渝农商行等多只城商行涨幅均超过30%。

  随着银行进入现金分红期,工行与农行的表现也十分活跃。尤其是在7月11日,工商银行一度上涨3.35%,股价刷新至8.19元,市值接近3万亿元。分析人士指出,分红季对成交额的放大效应更加明显,尤其是以往分红季对股价影响相对平稳,但今年资金面博弈情绪明显加剧。

  在当前整体经济环境下,银行股的高股息率吸引了保险资金及公募基金的增持。10年期国债利率已跌破2%,而银行股的平均股息率超过4%,成为险资配置的重要选择。保险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允许将高股息权益资产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这降低了股票价格波动对利润表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股的吸引力。

  近期,险资举牌上市银行的现象频繁,成为推动银行股上涨的重要力量。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起险资对上市银行的举牌次数已经超过10次,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均被举牌三次,显示出机构对银行股的信心和重视。

  同时,宽基指数的持续流入也成为抬升银行板块估值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长期低配,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持仓银行股占比仅为3.75%,相比于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2个百分点。证监会公布的行动方案强调了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约束,预示着未来更多资金有望流入银行股。

  分析师表示,当前银行股的上涨主要源于PB-ROE剪刀差的修复,银行股的估值存在较大回升空间。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建议投资者关注具备盈利能力和稳定性的城商行及农商行。

浙商证券策略团队指出,当前银行牛市行情尚处中段,银行的PE和PB累计涨幅还有一定空间。根据新华财经终端统计,42家上市银行的滚动市盈率为7倍,市净率为0.70倍,后续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波动。

  展望未来,分析师建议从银行负债能力、区域红利及组织效率等角度进行筛选,关注经营管理能力优秀的股份行和具有区域优势的城农商行,尤其是江苏、上海、成渝及山东等地区的银行。此外,考虑到资金的低配及公募基金考核新规,银行股的上涨行情有可能扩展至整个金融板块,非银金融板块预计将在这轮市场中表现出色。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