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5 16:0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李丹Fintalk
华夏幸福的最大债主
中国平安是华夏幸福最大的债主,以集团口径计算,整个平安集团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敞口是540亿元。华夏幸福暴雷之后,这笔投资面临至少500亿元以上的投资损失(还不算利息)。
这是中国平安在富通集团200亿损失之后的,历史最大踩雷。
当然了,按照集团总经理谢永林的说法,540亿元踩雷仅仅只是平安集团八万亿总资产不到1%,
对平安发展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对,我觉得谢总说的没错!
平安股价最高下跌超过一半都是外部环境的错。
和平安自己没一点关系。
只是,对于平安集团来说是毛毛雨,但是对于具体实施投资的平安子公司来说,那就不一定是毛毛雨了。
比如,对于平安养老来说,对华夏幸福的巨额投资就差点把这家全国首家养老险专业保险公司、平安集团重要的保险子公司直接送(po)走(chan)了!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平安集团子公司,2004年12月在上海成立,是国内首家专业养老险公司。
平安养老:1%的总资产,投出了540亿的三分之一
平安集团对华夏幸福540亿的投资,但是具体哪些子公司参与了这笔投资,各自投资了多少,包括马明哲在内,知道具体情况的人可能不会超过5个人。
但是一则信息披露公告透露数据显示,在集团总体540亿投资中,平安养老至少投资了其中的30%,也就是150亿。
2024年10月18日,平安养老在官网披露了《平安养老险临时信息披露报告〔2024〕17 号》
公告信息显示,平安养老通过至少9个信托计划或保险资管计划,对华夏幸福投资了巨额资金。
这九个信托或资管计划分别为:
中信信托信颐1号债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平安养老九通基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三期
中信信托九通基业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平安养老九通基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平安养老华夏幸福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一期
平安九通基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
平安养老九通基业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
平安养老华夏幸福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
中信信托三浦威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九个产品单独的投资损失分别是2024年3季度净资产的:11.94%、11.77%、8.26%、8.21%、7.34%、 6.72%、6.30%、6.26%、5.92%。
简单计算把9个数字相加,九个产品总投资损失是2024年3季度末净资产的72.72%。
而2024年3季度末,平安养老险的净资产是202.37亿元。
简单计算,202.37*72.72%=147.16亿元
结论:
1、平安养老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损失是147.16亿元。
2、平安养老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总额至少是147.16亿元。
作为平安集团下属三大保险公司里最小的平安养老,平安养老总资产仅仅只有集团的1%,但是却贡献了华夏幸福540亿元总投资的30%。
完整的体现了平安的优良作风:敢打敢拼,听命令!
但是这单子/胆子也太大了点,一笔就差点送走了平安养老。
只要胆子大,一笔投资定生死
平安集团对华夏幸福的大规模投资应该开始于2018年,在2020年基本投放结束——因为2021年初就暴雷了。
也就是说,最迟在爆雷前期的2020年,平安养老就已经持有至少147亿对华夏幸福的投资。
而在2020年底,平安养老只有702亿总资产、125亿净资产,注册资本只有48.6亿元。
147亿的风险资产是:
总资产的21%,净资产的118%,注册资本的300%。
而且这些风险资产不出所料的后面变成了损失,
147亿的损失远远高于当时的净资产———1笔投资定生死。
懂会计的应该知道了,此时,平安寿险已经在资不抵债的边缘了。
当然了,更让人惊悚的是:一笔投资投出了总资产的21%
这么说吧,中国保险史上最大的两个罪犯:明天系肖老板和安邦保险吴老板,已经是号称无法无天胆大包天。
但是肖老板和吴老板都不敢一笔投资投出总资产的20%。
相比平安养老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超级大亨肖建华和吴小晖都只能算是胆小鬼。
只能说,实在是太大胆了,太狂野了。
资产负债危机和集团的补救
2021年华夏幸福正式暴雷,平安养老手里拿着的这147亿投资敞口成了147亿的炸弹。
如果当期确认损失,平安养老直接资不抵债。
有限责任的法人资不抵债其实也没事,反正首先公司也不会起义破产,但是集团和马明哲怕是丢不起这个人。
平安集团开始拯救平安养老,和平安养老的资产负债表
抢在年底之前,2021年11月,平安集团对平安养老增资46亿
紧接着2022年4月,平安集团再次对平安养老增资105.2亿元。
平安养老是持牌保险机构,1分钱的注册资本变动都要经过金监总局的行政许可。经常做保险公司增资的朋友应该知道,日常要变动一次资本都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批下来。
而平安集团在5个月之内,对平安养老连续两次增资,这是什么样的工作效率?这是多么搞高效的保监会审批效率?
懂得自然都懂!
经过快速,极速的两次增资,平安养老注册资本从48.6亿元翻倍来到116亿元;
成为养老险公司巨无霸
注册资本翻倍的同时,平安养老险的净资产因为增资也同步增长了151.2亿元,让平安养老脱离了可能的资不抵债风险。
你看数字巧不巧,151.2亿元的净资产增加,正好完全覆盖147.6亿元的投资损失。
从这个角度看,母公司中国平安实际采用增资的方式承担了平安养老这笔147亿的巨额投资损失。
150亿,保一个面子
平安养老的问题,我们外人不知道,但是监管当局自然是知道的。
2023年11月,经历两次增资后,平安养老已经不再有资产负债表的风险,但是监管依然意外的大幅下调了平安养老的风险评级
从BB级,直接大幅下调到C级,
评级为C,因此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
注册资本排名第一、成立时间最早的平安养老成为养老保险公司中唯一一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