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2025上半年License out创新高!港股通创新药ETF涨超2%

2025-07-15 13:11

(转自:指能添富)

今日港股集体飘红,$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涨超2%,盘中价创历史新高,成交额已快速突破15亿元!资金持续涌入,$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近60日狂揽超50亿元,最新规模超91亿元领跑同类!

消息面上,亚盛医药近日宣布,公司与卖方及配售代理达成协议,拟按每股68.60港元的价格发行最多2200万股新股,较7月14日收盘价折让约8.17%。此次认购预计募集资金约15.1亿港元,将进一步支持其在血液肿瘤等领域的创新药研发。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飘红:石药集团涨超7%,百济神州涨超5%,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涨超3%,三生制药、康方生物涨超2%,药明生物微涨。下跌方面,博安生物跌超5%,亚盛医药跌超3%。

【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创历史新高!】

中邮证券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药BD交易中的项目数占比从2019年的3%跃升至2024年的13%,金额占比从1%提升至28%。2025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更是已接近660亿美元,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MNC对中国创新药资产关注度有望延续。

从技术平台分类看,ADC和双抗是2025年上半年重要的交易品类。交易数量方面,单抗领域数量最多,共有16个单抗管线完成出海,ADC和小分子紧随其后,分别完成11项和10项出海授权交易。尽管单抗领域交易数量最多,但“天价交易”金额的项目主要来自ADC、双抗和小分子。中邮证券认为,短期内ADC、双抗领域交易有望延续,2025下半年或有数项相关BD落地。中长期看,三抗、CAR-T、TCE、干细胞等平台产品BD有望快速增多。

疾病谱方面,从2023年至2024年,肿瘤管线出海授权交易占比从72%下降至了61%,而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两大疾病领域的占比快速上升,由2023年的12%提升至25%。未来,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有望反超肿瘤,成为License out新的的主力方向。

目前MNC在寻找合作时主要考量项目与自身战略资源协同、与同类产品相比的差异化优势、成本可控三个方面。因此,聚焦下一代基药大品种、差异化新靶点的产品可能更加能够吸引MNC的目光。考虑到成药确定性,对于拥有丰富后期相关管线的创新药企有望持续受益。

(来源:中邮证券20250714《2025年上半年License out创历史新高,看好创新药BD催化延续》)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标的指数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合计占比近72%,龙头属性突出!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标的指数特点鲜明:

纯度更高的创新药(高达85%的创新药权重占比,全市场医药类指数中更高);

弹性更高的创新药(2025上半年涨幅62.78%,港股医药类指数领先);

底层资产是港股,可以T+0交易!

关注中国硬核创新药力量,新质生产力代表,认准$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场外联接(A类:021030;C类:021031)!

港股通创新药相关:晶泰控股-P(HK2228)、药明生物(HK2269)、康方生物(HK9926)、信达生物(HK1801)、金斯瑞生物科技(HK1548)、石药集团(HK1093)、药明康德(HK2359)、药明合联(HK2268)、百济神州(HK6160)、三生制药(HK1530)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