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保险+科技”助力农业灾害预警

2025-07-15 09:05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王一帆 本报记者 赵修彬

为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汛期,近日,牡丹江金融监管分局在阳光农险黑龙江牡丹江中心支公司组织召开2025年农业保险防灾减灾专项调研座谈会,双方就防灾减灾、提前预警及保险理赔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阳光农险牡丹江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李刚表示:“阳光农险牡丹江中心支公司强化风险减量管理,以‘保险+科技’模式,主动介入农作物标的的风险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充分发挥了保险在事前预防、事中风险防控、事后理赔服务的作用,助力地方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应对客户需求提升和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阳光农险牡丹江中心支公司强化科技应用手段,搭建集公司三大业务平台于一体,涵盖领导驾驶舱展示功能的数字化指挥平台。该平台能够分条线查阅承保理赔、3S、卫星遥感、手机APP等内部数据,同时兼容地方铁塔监控、无人机应用等外部平台,实现天、空、地全方位数据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保险紧密结合,可实时调取牡丹江辖区周边作物种类识别、长势监测、灾害预警、事故现场等信息资源,切实提升承保业务质量、简化查勘定损流程,增强理赔时效性和科学性,使业务流程一体化、高效化、便捷化。该公司还联系市农业农村局、牡丹江金融监管分局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充分发挥多方的组织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搭建牡丹江市农业灾情监测预警平台。

据悉,该平台在穆棱市、东宁市、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等主要风险地区布设了25个监测点,监测范围覆盖牡丹江市尔站河、海浪河、牡丹江、乌斯浑河、穆棱河、绥芬河6条主干河流及近百条支流,实时监测预警面积可达50平方公里,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农业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的灾害预警体系,全面扩大牡丹江市河道监测范围,切实提高全市农业对水位、自然灾害的监控预警能力。

“该项目充分利用中国铁塔的基站、通信、电力、运维等能力资源,依托阳光农险牡丹江中心支公司农险一体化指挥平台,将数字技术与农业灾情监测预警深度融合,发生灾情报警后,可快速调取卫星遥感图谱、铁塔监控和无人机航拍视频,高效完成查勘定损工作。”李刚说。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