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绿色成为企业竞争力

2025-07-15 07:04

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

19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每小时完成5000瓶牛奶的灌装作业。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了从原奶预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创造出牛奶生产“零滴漏”。而这,只是公司“智慧大脑”控制下的一个片段。

7月9日,在该公司的中央控制室,生产负责人曾学强指着数字控制面板向记者介绍:“这个就是我们工厂的‘智慧大脑’,从原奶的接收到配料、发酵、袋装,控制着各个设备的参数,使各工序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提升近30%。”

据了解,这座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立体化管道设计和创新性冷凝水循环技术,对杀菌流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每年节水超1.2万吨,大大减少了能耗。

走出芳草茵茵、绿树挺拔的皇氏集团遵义乳业有限公司,往南不到5公里便来到遵义表面处理环保产业园。

园区内,纵横交错的银色架空管廊格外醒目,这些“工业血管”将不同性质的废水精准输送到处理中心。“我们采用分质分类处理工艺,针对不同特性的废水采取差异化处理方案。”看着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的水质监测数据,负责园区运营的贵州巨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物化区主管杨涛告诉记者,COD、氨氮等8项关键水质指标均显示达标,处理后的废水回用率稳定保持在60%左右。通过“全产业链循环经济”和“智慧化运营”双轮驱动,园区将工业废水细分为12个专业类别进行管理,实现了污水精准收集、精准治理、精准达标排放以及精准管理和精准应急管控。

从牛奶的“零滴漏”到园区的“零超标”,正是遵义工业“绿”意盎然的生动缩影。

这些年来,遵义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工业绿色转型升级之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创建绿色工厂、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提高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降耗、减污”,以循环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市级绿色工厂89家、省级绿色工厂4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

绿色,正成为遵义工业的“生态底色”,越来越多的企业向低碳转型,逐绿前行——

贵州钢绳集团引入高温热泵系统,回收利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热水,既满足了酸洗生产线中生产工艺的需求,同时还为职工生活用水及办公区的空调系统提供热能支持;

遵义海螺盘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光伏发电和废气余热发电,解决40%以上的生产用电,满足厂区全部生活用电,为节能降耗、减排降碳、绿色发展探索新路径;

绥阳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上游铁合金厂的工业尾气,通过约1800米长的专用管道,传输到下游专业“吃”废气的贵州金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进一步处理,工业尾气在乙醇梭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醇和蛋白饲料,“生态包袱”转化成“绿色财富”。

…………

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单选题,“绿色”“低碳”已成为竞争力,为制造业打开了更广阔的价值空间。当前,遵义正以创新为笔、生态为墨,描绘着一幅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我们正推动绿色制造从单点示范转向行业覆盖。”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白酒、材料、能源等支柱产业,打造绿色环境、升级绿色产线、研发绿色产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