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14 16:48
近日,根据多家媒体报道,河南上市公司易成新能孙公司开封时代成功中标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储能电站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2942万元,折合单价1.471元/瓦时。公司未在正式公告或其他正式渠道中披露这个订单。
根据媒体报道内容,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储能电站,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高效利用。此次采购的5兆瓦/2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设备将作为该项目的核心部分,承担起储能、调峰、调频等多重任务,为产业集聚区的电力供应提供坚实保障。
拿下储能大单
本次中标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设备是开封时代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之一。该产品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各种复杂场景下的储能需求。此外,开封时代还提供了包括设备供货、运输吊装就位、调试及相关技术服务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行。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项目是该公司首次以电解液租赁模式为项目方提供服务,年租赁费为92万元。这不仅降低了项目方初期投资成本,还有助于推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租赁电解液,项目方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储能容量,适应不同的电力需求场景。同时,作为电解液供应商,开封时代也可以通过持续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储能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在供货期限方面,开封时代承诺在合同签订后30日历天内供货完毕,充分展现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此外,公司还提供了6年的质保期,确保项目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此次订单的签订,对易城新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易成新能孙公司开封时代目前已完全掌握了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并打通了全流程生产工艺。同时,公司钒电池核心原材料质子膜、双极板全面实现自产,当前已建成600MW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30万㎡质子膜生产线,18万㎡双极板生产线,截止到2024年12月市场占比约20%,行业位次稳居前列。
今年上半年,开封时代新一代钒电池技术取得新突破,不仅使总成本降低了40%以上,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还促使新建电站综合运行效率保持在70%以上,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的条件。
随着新型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易成新能规划2025年推动全钒液流电池产能扩至2GW,较当前提升1倍,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综合转换效率力争突破72%。
此次订单的签订,将进一步巩固易成新能在国内全钒液流电池行业的地位,提升其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同时,随着产品出货的持续提升,也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利润弹性。
公司处在转型关键期
作为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改革的“试验田”,2024年,易成新能率先推进板块化改革,以“强实优”战略为指引,开启一体化运营元年。通过股权重组、资产剥离、合资合作等系列举措,优化产业结构,聚焦核心赛道。
2024年8月14日,易成新能公告称,公司拟向中国平煤神马出售其持有的平煤隆基80.2%股权,作价8.74亿元,该交易已于当年11月19日完成。
今年4月23日,易成新能发布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549.7万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河南平煤神马储能有限公司80%股权。
随着一系列资产重组落地,易成新能新一届董事会正式提出,坚定“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方向,围绕“高端碳材、新型储能”两大主线,坚定不移推进战略化并购、产业化重组,推动企业快速做强做大做优。
其中在高端碳材领域,易成新能按照“成本壁垒+规模制胜”原则,今年上半年成功并购重组了具备资源优势的山西梅山湖公司。
据了解,梅山湖公司所在区域,工业电价相较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低30%以上,同时还具备燃气成本优势。通过并购梅山湖公司,易成新能大幅削减了能源要素成本,为公司做大做强石墨电极主业、成为行业龙头企业铺就了坚实道路。
在新型储能方面,易成新能按照“技术融合+场景贯通”原则,近期收购了主要生产、销售智能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储能公司,加上已经拥有的行业先进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公司将实现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自主掌握12小时长时储能技术,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短时调频能力的有机结合,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公司储能主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也要看到,国内碳材和储能市场的竞争格局日趋激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依储能行业为例,在储能系统环节,2024年,国内储能中标量前15名企业中,中标能量规模占比达到市场总中标量的57%,相比去年进一步提高;同时将近76%的企业全年中标总量低于100MWh,可持续运营能力堪忧。
此外,储能企业新增与退出数量均大幅增加。“双碳”目标提出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储能行业吸引大量外部企业涌入储能赛道,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将技术与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大量淘汰出局。据CNESA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达到8.91万家,同比增长17.9%;新增状态异常企业1.6万家,同比增长123.51%。
整体来看,储能产业市场前景依旧可期,需求仍然旺盛,但市场由蓝海转向红海也依旧是不可避免的竞争难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易成新一届领导班子能否兑现降本增效承诺,以及在储能爆发窗口,能否凭借全钒液流电池的差异化优势突围,将决定其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