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国检集团涨4.92%,成交额1.57亿元,近3日主力净流入2172.17万

2025-07-14 15:44

7月14日,国检集团涨4.92%,成交额1.57亿元,换手率2.83%,总市值56.60亿元。

异动分析

核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碳中和+碳交易+光伏建筑一体化

1、根据公司微信公众号:公司形成了完备的中、低放废物处理成套技术,完成了多种类核电放射性废物的水泥固化技术成果,并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K-3机组中落地应用。

2、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土壤污染检测属于环境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检集团子公司中,广州京诚、北京奥达清等公司近年来在土壤检测的能力提升及市场拓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以承担土壤污染检测,在环保检测领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21年,辽宁奉天、安徽拓维、广州京诚新疆公司获批成为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标准化实验室,可以为耕地与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监测与评价等工作提供客观公正的检测服务。 土壤检测的市场布局方面,伴随着联合重组广州京诚及EHS事业部的成立,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开展布局,通过业务协同,目前越来越多的子公司具备了检测能力,加之央企的品牌公信力,公司整体竞争优势逐步体现,未来公司将会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及需求,不断加强土壤检测的能力储备,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3、公司持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9.09%的股权。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为用户提供碳排放权交易、能效市场产品交易、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综合服务、碳金融创新产品开发及碳交易投融资服务等业务服务

4、2024年12月18日互动易:公司不断加大双碳业务的资源投入和布局,主要业务如下:一是牵头国家级“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该平台目前已通过验收,形成了覆盖水泥、钢铁、石化、化工和有色等行业的低碳验证、检验检测、碳足迹核算的基础数据库,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开发建材行业碳排放管理数字化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行业提供碳排放数据采集、管理、核算、分析,为碳排放管理及后续交易提供安全可信的基础数据,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和人员培训服务。三是搭建行业低碳标准化组织,在建材、石化、纺织、有色等行业建立更加全面的绿色低碳标准,推动优秀减排技术共享,助力行业碳排放全流程管理。 四是打造绿色建材全维度技术服务。

5、公司具备BIPV检测资质,可以开展相关业务。总部光伏检测实验室搬迁涉及到部分检测能力,目前相关资质申请和转移工作已完成,可以正常开展检测业务。

资金分析

今日主力净流入1499.86万,占比0.1%,行业排名2/30,该股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入-8477.02万,当前无连续增减仓现象,主力趋势不明显。

区间 今日 近3日 近5日 近10日 近20日
主力净流入 1499.86万 2172.17万 2030.19万 639.48万 2.37万

主力持仓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3227.47万,占总成交额的8.69%。

技术面: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80元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6.80元,近期该股有吸筹现象,但吸筹力度不强;目前股价靠近压力位7.05,谨防压力位处回调,若突破压力位则可能会开启一波上涨行情。

公司简介

资料显示,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国检集团大楼,成立日期1984年10月18日,上市日期2016年11月9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从事建筑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并为客户提供产品质量、环保、安全、节能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检验合计71.35%,检测仪器及智能制造14.83%,科研及技术服务7.13%,认证合计4.11%,计量校准服务2.39%,其他(补充)0.19%。

国检集团所属申万行业为:社会服务-专业服务-检测服务。所属概念板块包括:BIPV概念、央企改革、碳中和、中国建材集团、CDM概念等。

截至3月31日,国检集团股东户数2.02万,较上期减少2.74%;人均流通股39835股,较上期增加2.82%。2025年1月-3月,国检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7.60%;归母净利润-3056.27万元,同比减少11.81%。

分红方面,国检集团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16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2.71亿元。

机构持仓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国检集团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1920.21万股,相比上期减少134.07万股。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