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科力远预计8个储能项目3-4季度逐步释放,电网侧布局加速落地

2025-07-12 19:10

(转自:储能早知道)

  提示:点点关注不迷路,每天分享储能热点。

  编者按:科力远通过产业基金撬动的多个大型储能电站即将迎来集中投运期,这家老牌电池企业正加速向电网侧储能领域拓展版图。

  近日,科力远(600478.SH)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投资建设的8个独立储能及共享储能项目将于今年三、四季度逐步投入运营,总规模达1.2GW/3.2GWh,分布在河北、山东、内蒙古和广东四省区。

  这些项目包括河北400MW/1000MWh、山东400MW/800MWh、内蒙古300MW/1200MWh以及广东100MW/200MWh的独立储能及共享储能设施。这些项目预计在今年第三至第四季度分批释放,成为科力远未来三年储能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公司采用“建设期设备销售+运营期投资收益”的双重盈利模式——在建设阶段提供储能柜及集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电站投运后则通过产业基金持股获得长期收益。

  据介绍,除上述项目外,公司还储备了三十余个各类型储能应用场景项目,持续推动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型应用落地。

商业模式突破

  科力远通过创新产业基金模式破解了储能项目的高资金门槛。公司与中创新航共同设立的 凯博储能产业基金(科力远持股49.75%)成为项目投资主体。

  在具体实施中,科力远在建设阶段负责储能柜及集成系统的生产供应,此部分业务预计在未来三年贡献主要储能收入。

  据公司测算,按照市场价格0.4-0.6元/Wh计算,每GWh储能系统可带来约4亿元收入。2025年规划的4.70GWh项目规模预计可创造18-20亿元销售收入。

  电站投运后,科力远将通过产业基金持股获得电站运营收益。在2024年,公司储能产品收入已达0.99亿元,但尚未产生运营收益。

联合体生态优势

  面对行业竞争,科力远创新性地组建了“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联合20余家企事业单位,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

  该模式在今年初已得到验证:河北井陉200MW/400MWh和望都100MW/200MWh两大独立储能电站从开工到并网均仅用87天。

  井陉项目成为河北省少数入市电站之一,于2025年2月27日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在项目推进中,各方在产融结合、工程建设等关键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确保独立储能电站按时保质完成,”科力远工作人员表示。

业务布局与业绩展望

科力远的主营业务构成多层次增长格局:

  - 传统基本盘:HEV电池配套产业链保持稳步增长

- 新兴业务:镍电业务2024年成效初显,碳酸锂业务成本持续优化

- 消费类电池:近三年持续高增长,结构不断优化

- 储能引擎:2024年实现从零到一突破,2025年进入规模化阶段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设定了明确目标:2025年营收不低于5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5亿元,2027年营收目标则提升至100亿元。

  储能业务作为关键增长动力,其归母净利润率有望维持在4%-5%水平,为整体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项目推进经验

  科力远在储能项目建设上积累了独特经验。河北的两个样板工程——井陉200MW/400MWh和望都100MW/200MWh项目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承担电网调峰、调频、调相及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

  井陉项目总占地面积29931.06平方米,建成后成为河北省少数进入电力交易市场的储能电站。

  望都项目则于2025年3月成功并网运行,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为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支持。

  这些项目的快速推进验证了科力远“产业融合、企业联手、互通有无、共破内卷”策略的有效性。

---

  储能产业基金的杠杆效应正在显现。科力远通过49.75%持股的凯博投资平台撬动了4.7GWh年度项目规模,在河北、山东等地的储备项目规模已超10GWh。

  随着八部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独立储能主体参与电力市场获得政策加持。科力远提前布局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将在三、四季度并网潮中迎来真正的价值检验。这家从HEV电池起家的企业,正加速驶入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赛道。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