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深夜,航空股全线暴涨!

2025-07-12 19:31

  来源:民航之翼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还在几起几落,中东地区战争阴云未散,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所有人都以为全球民航业前景黯淡之际。

  没想到,2025年7月10日的深夜,美国航空股却迎来了全线暴涨,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反转戏码。

  一、美国民航股:全线暴涨的狂欢时刻

  3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市场反应强烈,全球股市血流成河,美国三大股指均刷新近5年来跌幅纪录。

  美国的民航股更是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大血洗。

  一个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航空股板块指数下跌超过30%。

  可谓是惨不忍睹,跌幅比在疫情期间的还要惨痛

  用“崩盘”形容毫不为过。

  截至7月上旬,标普超级综合航空指数年内跌幅仍近16%,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约6.5%,航空股的低迷与大盘的走强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7月10日深夜,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

  达美航空在盘前公布亮眼财报后,股价飙升11.99%,激起连锁反应—美国航空、联合航空、西南航空等其他航企股价集体上涨,航空股板块呈现全线暴涨的盛况,按上涨幅度排序,其中:

  联合航空(UAL)+14.33%

  美国航空(AAL)+12.72%

  达美航空(DAL)+11.99%

  忠实航空(ALGT)+11.01%

  阿拉斯加航空(ALK)+8.95%

  西南航空(LUV)+8.14%

  边疆航空(ULCC)+8.73%

  捷蓝航空(JBLU)+7.80%

  西空航空(SKYW)+6.32%

  这一涨幅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达美航空业绩的认可,也显示出投资者对航空业整体复苏的信心。

  二、暴涨背后:多重因素的合力推动

  美国民航股的突然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美国航空业先后遭遇多起事故、空中交通管制中断等问题,叠加2025年初消费者对通胀和贸易局势的担忧,美国国内航空需求一度暴跌。

  经济和贸易不确定性引发的国内出行需求下滑,对捷蓝航空、精神航空等以美国本土市场为主的航企打击尤为严重,尤其是精神航空已申请破产保护。

  谁都没想到,在风云诡异的2025年二季度,美国的民航业竟然创下了历史最好的业绩纪录。

  一是达美航空业绩超预期。

  达美航空公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业绩显示,公司净利润达到21.30亿美元,同比增长63%,超出市场预期。

  这一业绩也创下了达美航空历史最好的二季度业绩纪录。

  2025年上半年,达美航空:

  营业收入306.9亿美元,同比增长0.93%。

  净利润23.70亿美元,同比增长76.6%。

  实际上是2024年上半年净利14.64亿美元,几乎是翻番。

  此外,公司恢复了本财年的财务指引,预期每股收益将达到5.25至6.25美元,自由现金流达30至40亿美元。

  二是高利润率业务的支撑不可或缺。

  达美航空的高端机票销量上升、常旅客计划信用卡消费增长、与美国运通的合作分成、货运业务及内部维修业务,在二季度贡献了59%的总营收。

  这种 “高端化+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让航企在经济舱需求停滞的背景下,依然能保持利润韧性。

  三是宏观环境的边际改善至关重要。

  随着特朗普的减税和支出方案获批、关税谈判取得进展,美国航空出行需求正逐步回升。

  达美航空首席执行官埃德·巴斯蒂安表示,当前环境非常稳定,人们开始清晰地看到未来趋势,这让他们敢于制定计划,无论是旅行还是商业投资。

  需求端的企稳,叠加航企主动调整策略 —— 如计划在夏季后放缓运力增长以提高票价、控制非燃料运营成本,让市场看到了行业盈利模式优化的可能。

  达美航空预计,运力合理化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改善收入。

  达美航空还将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来保护利润率。预计第三季度的非燃料运营成本将与去年同期持平或下降

  业绩完全超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民航股暴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三、中国民航业:对比之下的思考与展望

  美国民航股的暴涨,也让市场目光投向中国民航业。当前中国民航业的业绩表现与美国既有差异,也存在可借鉴的方向。

  从差异来看,中国民航业面临的环境有所不同

  美国航企的利润增长依赖高端市场和多元化业务,而中国民航业仍以大众出行需求为主,国际航线恢复节奏、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与美国存在差异。

  此外,中国航企在成本控制(如航油采购、维修成本)、常旅客体系变现等方面,与达美等美国航企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航司受高铁冲击严重,美国同行则无须为此担忧。

  此外,中国民航业因未完成产业出清,部分市场供过于求,“内卷式”竞争严重,导致行业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但从积极面看,中国民航业也在迎来机遇。

  随着国内消费复苏、国际航线持续回暖,尤其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航空需求增长,为航企提供了增量市场。

  低成本航空的大众化、枢纽机场的国际中转能力提升,也在优化行业结构。

  参考美国航企 “控制运力、聚焦高价值市场” 的策略,中国航企若能进一步优化航线网络、提升高端服务竞争力、探索非航业务的盈利空间,有望在业绩上实现新突破。

  与此同时,在中央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号召下,民航局也在推进整治民航业内的“内卷式”竞争,有望提升民航整体行业利润,提振发展的信心。

  不过,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油价波动等外部因素,同样是中国民航业需要应对的挑战。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找到自身的增长逻辑,将是中国民航业未来业绩表现的关键。

  美国民航股的深夜暴涨,是行业阶段性复苏的缩影,但全球民航业的真正回暖仍需时间检验。

  对于中国民航业而言,这场狂欢更像是一面镜子—既要看到差距,也要抓住机遇,在稳健发展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增长路径。

责任编辑:张恒星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