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684Ah or 587Ah?储能双雄竞逐,远不止电芯容量之战那么简单

2025-07-10 20:50

6月初的储能颇为火热。“火”是因为至少9企业“火烧”储能柜,可谓是真柜不怕火炼。“热”是因为叠加SNEC热度,几大头部企业新品齐发,更把储能行业的讨论度推向新一波高潮。

65阳光电源全球首发PowerTitan 3.0智储平台684Ah超大容量电芯成为焦点。紧随其后,宁德时代610在上海宣布,587Ah电芯已实现量产交付。

两家头部企业几乎同期推出新一代电芯产品,标志着行业正加速280Ah第一代、314Ah第二代向第三代大容量电芯演进。但技术选择却呈现出清晰的分野,成为观察当前储能产业技术演进的一个窗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电芯大容量是趋势,但并非衡量储能技术的标准答案,更不是唯一结果。

阳光电源推出的684Ah“超级电芯”采用叠片工艺,循环寿命突破15000次,能量密度提升至440Wh/L以上。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绝大多数是由热失控导致的起火,而阳光电源首创的“热电分离”结构,可以将热失控风险降低40%,并通过专利隔热层实现定向排热,有效阻断热传导与排气蔓延路径,避免热蔓延,相当于把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此外,首次规模化应用的全液冷碳化硅PCS,在传承AC存储方案的同时,将系统实际运行效率(RTE)推高至93.5%,这意味着在更小能量损耗的同时,更显著提升储能系统的整体能源利用率,安全性、经济性双提升,契合能源高效利用的发展趋势。

宁德时代量产的587Ah电芯则选择了卷绕工艺路线,能量密度达434Wh/L。通过对磷酸铁锂材料体系的革新,该电芯实现全生命周期可吞吐电量提升48%,内部收益率(IRR)提高2%3%

电芯容量的数字对比往往最为直观。宁德时代在2025储能587技术日发布新品的当天,抛出两个关键词来直面疑问:的能量,最优解

储能项目的需求,是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维度需求,涵盖安全可靠、能量密度、寿命衰减、系统效率等多个因素,而头部企业在研发与推广时,可能各有侧重。

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在储能电芯领域展现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以叠片工艺和“热电分离”设计,追求高容量、长寿命与极致安全;后者凭借卷绕工艺和材料革新,聚焦全生命周期收益与系统平衡。两者看似各辟蹊径,实则共同指向储能技术的关键命题——如何在性能、安全与商业价值间找到最优解。这场技术长跑,没有唯一的终点,只有最适合的答案。

战略差异,战术选择

技术路径的分野,源于两家巨头截然不同的核心禀赋与战略定位。这种选择,也深刻延伸至其在价值链整合上的宏大布局。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终端场景的深刻理解和系统级方案的构建能力,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三电融合”的技术底座,以及开放协同的强大生态。

通过构建“技术共研-风险共-利益共享”的开放生态,阳光电源扮演着价值链组织者的角色。其684Ah电芯由欣旺达代工,与第二梯队强强联手,通过精准定义终端需求(如长寿命、高安全),向牵引上游电芯研发与制造深度绑定优质供应商,将资源集中于其最具优势的系统集成与市场端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芯的绝对霸主,核心竞争力在于底层电芯技术的研发、规模化制造与成本控制。它选择了“纵向深化,全栈掌控”的路径。依托强大的电芯基础,宁德时代正积极向下游系统集成领域强势延伸,旨在打通从核心部件到整体解决方案的价值链,最大化其技术壁垒与规模效应。这一战略已多点开花:年初斩获中东19GWh超级订单;与国家电网合资成立国网时代(福建),强化电网侧储能系统集成与核心部件的主导力;与ATL合资,共同拓展储能集成业务并推动技术标准制定,进一步巩固其产业话语权。

阳光电源以之力织网,借生态协同放大系统价值宁德以电芯之基筑城,凭垂直整合贯通产业纵深。路径分野,源于禀赋各异;目标趋同,皆在重塑储能未来格局。这场价值链的深度竞合,既是巨头的角力,亦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储能行业的百花齐放

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在技术路线和战略布局上的差异,恰如储能电芯领域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放眼整个市场,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日益鲜明,核心体现为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并行演进

工艺与材料“多车道”竞速。在巨头引领下,叠片与卷绕工艺之争方兴未艾。同时,围绕材料体系的创新层出不穷:持续优化的磷酸铁锂LFP占据主流;具备更高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潜力的磷酸锰铁锂崭露头角;瞄准低成本、宽温域优势的钠离子电池加速产业化;固态电池等前沿方向也在积极探索。不同材料路线,为满足多样化的性能、成本和场景需求提供了丰富的技术选项

规格与设计 “定制化”探索大容量化是提升系统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的重要趋势,但绝非唯一答案。市场对电芯的规格(容量、尺寸) 和设计(如结构安全、热管理)需求日益分化。海辰储能布局587Ah国轩高科发力588Ah瑞浦兰钧深耕392Ah亿纬锂能(维权)量产628Ah。郑叶来强调的“黄金平衡点”,正被各家企业以不同方式诠释。

当前储能电芯市场的参与者生态,正逐渐形成系统集成商和电芯厂商为主导的两大阵营,在隐约的分庭抗礼之势下,又有互相融合影响。以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系统集成,凭借对终端需求的深刻洞察,正通过电芯定制化与系统集成创新抢占市场,押注684Ah625Ah688Ah等规格;而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为代表的电芯厂商,则聚焦电芯本征性能突破,依托底层技术创新持续引领产品迭代。而瑞浦兰钧等押注的被称为两代半产品的392Ah凭借产线复用优势,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将这一格局推进三足鼎立时期。几大阵营各展所长,在合作与竞争中共同驱动着电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巨头领航,新锐迭起;工艺争鸣,材料竞秀。储能电芯市场这片热土,正上演着一场围绕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义的多元化竞逐。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完美方案”,只有契合特定需求与禀赋的“最优解”。这种蓬勃的多样性,正是产业活力与创新潜力的生动注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