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09 07:4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个股
亨通光电(600487)
光通信与能源主业双轮驱动
海缆成长动能十足
光通信龙头,海洋通信与能源业务起量促增长。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光纤光缆业务起家。2006年,公司定增募集资金研发光纤预制棒,2010年研发成功实现量产;2020年收购华为海洋51%股权,拓展海洋通信领域。能源业务方面,2009年成立子公司亨通高压海缆公司布局电力传输业务,2013年加强超高压电缆及海缆产品研发,同时布局海洋工程等业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7.7亿元、同比增长29%。
公司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公司长达数十年执行激励方案,近期的激励方案包括:1)2022年11月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对象246人,受让960万股。2)2024年9月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2155万股股份,激励对象本计划公告时在公司或下属子公司任职的部分核心骨干人员。按照激励触发值计算,24~26年度营业收入目标为533.4、571.5、609.6亿元,同比增速为12.0%、7.1%、6.7%;24~26年度归母净利润目标为25.0、26.7、28.4亿元,同比增速为16.0%、6.9%、6.5%,对比22年员工持股目标进一步上调,彰显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海风:深远海海风开发潜力大,欧洲海风打开空间。世界银行集团报告显示我国海风发展潜力达到2982GW,其中固定式1400GW、漂浮式1582GW。近2~3年受江苏、广东标志性项目影响,海风装机有所放缓;24年装机仅4GW同比下滑,预计25年相关标志性项目进入实质性拐点,海风装机有望起量至装机10~12GW,同比翻倍以上。随着深远海规划落地、国管海域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深远海项目的开发有望加速,深远海空间较大。欧洲方面,2022年碳中和大背景下,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海外各国纷纷加码海上风电。历年欧洲海风装机单年新增规模约3~4GW;根据GWEC预测,25年底欧洲海风装机将有所起量,26~28年新增装机分别达到8.4、6.5、6.7GW,2029年9.7GW,2030年11.8GW。
海缆:深远海趋势带动海缆价值量提升,高壁垒铸就稳定竞争格局。深远海发展之下,离岸距离提升将带来海缆用量提升。此外,超高电压等级产品500kV交流、±500kV柔性直流将成为深远海项目的趋势,即使考虑柔直海缆价值量下降的问题,我们测算2024、2025年海缆市场规模71、141亿元,同比增长7%、99%;2030年海缆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2025~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18%,与海风装机复合增速基本一致。海缆对码头资源、敷设和运输专业设备有较高要求,具有较高的准入壁垒;而目前仅一线企业具备高电压等级产品生产经验,以及软接头经验,一线企业格局稳定向上。
光通信:国内需求稳定,海外市场带来增量。国内方面,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资本开支稳定。近几年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保持稳步增长的趋势。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加快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促进光通信业务稳步发展。海外方面,全球数字化进程加速,各国不断强化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Reports and Data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9.3%。
智能电网:用电需求稳中有升,智能电网占比提升。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11年的4.69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3的9.22万亿千瓦时,预计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用电需求稳步增长。预计智能电网传输在电网建设中份额不断提升;新能源装机不断增加,同样催生特高压电网的电缆需求。
公司竞争优势:跻身海缆龙头地位,横向拓展海工业务。24年期间,公司加快推进江苏射阳海底电缆生产基地一期产能提升;同时,积极推动射阳基地二期和揭阳海洋能源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设。施工能力方面,公司拥有多艘海上施工船,拥有海上风电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是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生命周期服务的海底电缆厂商之一。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底电缆、海洋工程及陆缆产品等能源互联领域在手订单金额约180亿元。海洋通信方面,公司是全球前三具备海底光缆、海底接驳盒、中继器、分支器研发生产制造能力、跨洋通信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跨洋通信网络系统建设能力的全产业链公司。截至24年底,公司拥有海洋通信业务相关在手订单金额约5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8/38.5/43.0亿元(2025~2026年预测前值为34.5/39.5亿元),同比+22%/+14%/+12%,对应PE为11.5/10.19.1x。考虑到公司海缆/光缆业务均处于龙头位置,客户积累深厚,具备成长空间,给予公司25年16xPE,对应目标价21.92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光纤光缆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国际贸易格局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分析师 曾朵红、张良卫、陈海进、郭亚男、胡隽颖)
康方生物(09926.HK)
全球双抗龙头
依沃西引领二代IO新时代
投资要点
以双抗为基石,引领肿瘤免疫2.0时代:康方生物是一家致力创新抗体新药的公司。其开发的ACE平台和Tetrabody技术助力开展了20多条管线。2022年公司的AK104,全球首个PD-1/CTLA-4双抗获批上市。后续的AK112(PD-1/VEGF)同样是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已与Summit达成海外。公司多款核心产品接近商业化阶段,产品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20.02亿元,毛利率86.4%。公司广义现金充足,2024年为73亿元,足以支撑后续管线进入商业化放量。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整体研发能力强劲。
AK112头对头击败K药,有望成为全球下一代IO基石产品:AK112头对头击败K药,有望成为全球下一代IO基石产品:针对NSCLC,AK112在国内已经获批2个适应症(2L EGFRm和1L PD-L1+),IO经治及围术期也在临床开发中,未来将持续覆盖更多NSCLC更多人群。海外方面,NSCLC的3项III期临床顺利进行中,HARMONi 研究完美复现国内数据,意义重大!HARMONi-3研究将适用人群从非鳞癌扩大至全人群,针对 PD-L1 强阳性患者的 HARMONi-7研究已经在 25 年初启动。此外,公司正大力推进依沃西在1L结直肠癌、1L胆管癌、1L头颈鳞癌、1L三阴性乳腺癌、1L胰腺癌等适应症的布局,全面挑战全球最优SOC,重塑全球肿瘤免疫临床格局。我们预测AK112风险调整后峰值收入为2035年的171亿元。其中海外销售突破100亿美金、销售分成至少70亿元人民币。国内销售约101亿元人民币。
AK104不断拓展适应症:AK104是目前唯一一款上市的PD-1/CTLA-4双抗,后续竞争对手中仅AstraZeneca的Volrustomig进展较快。而与之相比AK104独特的分子设计使其安全性更佳,NSCLC适应症中3级以上TRAE发生率为48.2%对75.7%,具有明显优势。AK104同时在扩展适应症,有5项注册临床在同步推进中。2025年5月1L宫颈癌适应症在国内获批,mPFS达到了12.7个月,大幅优于现行方案的8.1个月。24年9月1L胃癌适应症也已获批,后续AK104预计将进入快速放量的阶段。5项注册临床涉及肝癌、胃癌和肺癌,此前前的II期临床中也有数据支撑,预计均能顺利完成,于2028-2030年分别获批上市。我们预测AK104风险调整后销售峰值为2033年的48.3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正处于商业化快速放量的初期,未来 AK104和AK112两款核心产品可支撑1600亿港元市值,两款产品国内收入给予3倍PS,海外给予15倍PE估值。康方生物未来销售收入及利润将快速增长,采用FCFF模型对公司进行估值,以此将公司未来快速增长的收入纳入考虑。我们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为36.72/53.42/72.40亿元。FCFF模型目标价为163.33元人民币,高于公司2025年7月7日收盘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商业化放量不及预期;上市时间不及预期的风险;核心研发人员流失的风险。
(分析师 朱国广)
燕京啤酒(000729)
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
U8势能延续,业绩持续高增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告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25H1归母净利润10.62-11.37亿元,同比+40%至+5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26-10.00亿元,同比+25%至+35%;其中25Q2归母净利润8.96-9.72亿元,同比+36.70%至+48.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73-8.47亿元,同比+21.12%至+32.73%。
区域、渠道协同发力,U8大单品势能延续。整体来看,预计区域、渠道协同下U8大单品维持高增节奏。区域层面来看,深挖河北、北京、内蒙古优势市场终端单点效率,进一步提升U8在终端销量占比;加大东三省、山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弱势市场建设力度,选择“高容量、高结构、高成长性”城市市场作为重点目标,以期获取更多增长空间。渠道层面来看,线上线下聚焦进一步提升U8美誉度、知名度,积极与新零售业态合作更好触达消费者,持续推进“百县工程”、“百城工程”。
二季度业绩延续高增,改革成效持续兑现。25Q1归母净利润同比+61.10%,U8销量保持30%以上高增,其中销量+3.11%/吨酒营收+3.47%/吨酒成本-5.76%,预计25Q2大单品U8延续较好增势,量价齐升、成本弹性兑现,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36.70%至+48.26%,持续兑现高增。综合来看,此前21、22、23、24年销售净利率为2.45%、4.16%、6.01%、9.03%,25年销售净利率提升仍处于较好上升通道,改革成效持续兑现。
啤酒是攻守兼备的优质主线,重点推荐燕啤。短期来看,虽餐饮端有所承压,但燕啤仍处于改革的前半段,大单品U8高增、成本弹性延续,业绩持续高增。中期来看,借鉴海外啤酒巨头的发展路径,我们认为中国啤酒赛道是攻守兼备的优质主线,进攻层面来自升级的韧性及持续性,需求多元化的大众价位是中档放量核心支撑;防御层面来自啤酒产业处于资本开支相对稳健、现金流表现优秀的阶段,未来股息率的明显提升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短期虽餐饮端有所承压,但燕啤仍处于改革的前半段,大单品U8高增持续兑现成长;中期维度燕啤亦属于攻守兼备的优质标的,升级韧性、股息率提升是抓手。参考25Q2业绩预告节奏,我们更新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5.05、18.45、22.04亿元(前值为14.79、18.42、22.26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4、20、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风险;非基地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苏铖、郭晓东)
先惠技术(688155)
自动化产线+模组结构件快速放量
牵手清陶布局固态电池设备
投资要点
辊压机是固态电池前道工艺核心设备,公司联合清陶能源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全固态电池工艺变化主要集中在前道和中道环节。前道辊压机用量和性能要求均有所提升,辊压工艺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极的压实密度(g/cm³)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特性和循环寿命。2024年7月,先惠技术与专注于氧化物路线的清陶能源签署合作研发协议,围绕全固态电池核心关键装备开展联合开发与产业化布局,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固态电池前道设备领域。首台中试辊压设备已于2025年6月17日交付清陶,进入精细调试阶段;可用于全固态或半固态电池产线。清陶作为固态电池领先企业,已与公司签署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凭借此次前道布局与核心客户绑定,先惠有望抢占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模组/PACK与EDS产线海外拓展顺利,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模组/PACK及EDS产线,具备自动化率高、生产节拍快等优势。(1)技术方面,公司具备模组堆叠、激光焊接、视觉检测、EOL测试等关键工艺的系统集成能力,EDS 产线亦已打通电机、控制器、变速箱装配全流程,形成多环节技术协同。)(2)客户层面,公司为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大众、华晨宝马等国内外主流客户提供配套,2024年突破北美龙头客户及多个海外头部客户,海外订单加速放量。截至2024年末,公司智能装备业务订单规模达30.3亿元,其中68%来自海外。公司2024年海外综合毛利率达29.9%,高于国内业务6pct;在手海外订单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结构件业务延伸锂电产业链,业绩持续突破收购对赌:2022年先惠收购福建东恒51%股权,切入锂电模组精密结构件领域,形成“自动化产线+结构件”双轮驱动格局。福建东恒为宁德时代系客户提供模组侧板、端板等核心结构件,已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产品广泛用于电池模组外壳,需同时满足导电性、阻燃性和结构强度等多重性能标准,具备技术壁垒。自动化产线与结构件业务在客户与订单层面具协同,结构件周转更快、回款更及时,有助于平滑装备业务回款波动、增强盈利稳定性。未来公司拟通过客户协同与工艺整合持续提升结构件业务效率与利润率。福建东恒超额完成业绩承诺,未来将持续增厚公司业绩。2022年以来,福建东恒持续超额兑现业绩承诺。2022-2024三年东恒合计承诺净利润4.8亿元,实际达成5.32亿元,达成比例达110.9%;2024年1.7亿元承诺净利润,东恒实际达成1.99亿元,公司持股东恒51%,2024年对应1.0亿元业绩贡献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锂电行业回暖&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3.7/4.5亿元,2025-2027年对应PE分别为22/18/15倍。基于公司固态电池业务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锂电业务复苏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新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分析师 周尔双、李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