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重磅!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企业发布(附名单)

2025-07-07 10:17

作者 | 凯西

7月6日,“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在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和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上公布。

01“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发布

2024年,国药集团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继续位居第六,头部阵营格局稳定,强者恒强。

不过,2024年第7至10位出现显著变动,新晋企业占据三席:诺和诺德(中国)凭借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及新一代胰岛素产品的市场表现首次跻身前十;恒瑞医药以49.6%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回归,彰显其研发转型成效;正大天晴则得益于其近年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和新药,以及引进的高价值产品。

2024年,还有8家企业新晋前百,分别是北京同仁堂、四川百利药业、凯莱英医药集团、赫力昂(苏州)制药、中美天津史克制药、华立医药集团、华邦生命健康和亿帆医药

这些企业的成功晋级,得益于其各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百利药业凭借授权收入的强劲拉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实现超过10倍的跨越式增长,从而一举挺进百强第53位;而亿帆医药则主要凭借新产品商业化放量,因此成功迈入前百阵营。

数据来源于反映国家医药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唯一官方资料《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取自年报综合册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序前100位的企业。

02

医药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面临深度调整压力

赛柏蓝在会议现场了解到,“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49.7亿元,较2023年度(10301.9亿元)下降2.5%,利润总额2093.1亿元,较前一年上升0.9%。

据医药地理的报道,在市场环境与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前100位企业的总体收入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从2022年同比下降4%,到2023年降幅收窄至0.3%,2024年降幅增大至2.5%。

与此同时,2024年前100位企业入围门槛降至30.2亿元,前十位企业门槛同步回落至237.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和6.3%,延续了2023年的下行趋势,反映出头部企业正面临深度调整压力。

从集中度情况看,自2018年首次突破30%以来,该指标始终在30%至36%区间波动,2024年较2023年下降1.1个百分点至 33.8%,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的结构性调整过程。

在行业竞争加剧和创新转型压力下,我国医药企业加速分化。

2024年,前100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双增长的企业有42家,其中15家企业两项指标增幅超过两位数;而两项指标双下降的企业达31家,其中17家企业降幅超过10%。

企业的经营表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差距上。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路径的不同。

从行业实践来看,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三个维度:一是以恒瑞医药、信达生物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通过研发突破和专利授权实现业绩增长;二是以哈药集团为典型的营销体系优化模式,借助渠道变革提升经营效率;三是以片仔癀等企业为代表的品牌价值驱动模式,依靠品牌溢价保持稳定发展。

这三种模式分别体现了技术创新、市场运营和品牌建设等不同维度的竞争优势。

最后,从企业主体结构看,2024年前100位企业中,内资、外资、港澳台商投资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数量分别为66家、15家、13家和6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63.1%、17.6%、15.7%和3.5%。

至于区域分布方面,2024年,前100位企业数量超过5家的地区共7个,依次是江苏(16家)、北京(12家)、浙江(12家)、山东(11家)、上海(7家)、广东(7家)和天津(6家)。其中,江苏省前100位企业数量连续两年居首,且其百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在全国占比24.2%。

2024年,北京前100位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居全国首位,分别占前100位企业总体的21.4%和23.6%,且其12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值也领跑全国。

1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

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

3

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4

中国远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7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

8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1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12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15

晖致制药(大连)有限公司

16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7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18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19

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

20

新和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1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22

江西济民可信集团有限公司

23

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4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5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

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7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29

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0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31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32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3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4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

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36

普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37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38

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39

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0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42

江苏济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3

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4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45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46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7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48

默克制药(江苏)有限公司

49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0

哈药集团有限公司

51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2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3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54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55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56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

57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8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59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60

深圳市海普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1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2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63

青峰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64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5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66

上海创诺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67

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68

烟台绿叶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69

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

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71

赫力昂(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72

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73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74

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75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6

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7

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78

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

79

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

80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1

辰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2

南京健友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3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84

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5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6

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7

江苏苏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88

海思科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9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0

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1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

92

华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93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4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95

朗致集团有限公司

96

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7

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8

华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99

卫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100

亿帆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2024《中国医药工业统计年报》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