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07 23:51
“今天,‘美国党’的成立还给你们自由。”2025年7月5日,科技巨头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敲下这句宣言,正式向美国两党制发起挑战。短短24小时内,这条消息如野火燎原般席卷全球媒体头条。
在宣布成立“美国党”前,马斯克发起了一项网络投票:超过124.9万网民参与表决,其中65.4%的人支持建立新政党。这场政治实验的直接导火索,是马斯克与特朗普在“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上的激烈冲突。马斯克曾放言:若法案通过,“美国党”就会在第二天正式成立。
特朗普的回应充满讽刺意味。他在被问及此事时轻描淡写地说,马斯克“可以从中找点乐子”,但随即补充道,这实属 “荒谬”。他还在社交媒体上感叹:“看到马斯克在过去五周里彻底‘脱轨’,我很难过”。
昙花一现:美国第三党的百年宿命
翻开美国政治史,第三党的命运如同一个魔咒。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民主与共和两党构筑的政治堡垒几乎坚不可摧。那些试图打破二元格局的努力,最终都化作历史的陪衬。
1924年,进步党候选人罗伯特·拉福莱特赢得16.56%的普选票,却因选举人票颗粒无收而黯然退场;1968年,乔治·华莱士的美国独立党创造了第三党最佳战绩——13.53%的普选票和8.54%的选举人票;1992年,罗斯·佩罗更拿下惊人的18.91%普选票,却依然无法获得一张选举人票。
这些第三党如同政治流星,短暂划破夜空后便消失无踪。政治学者伯纳德·塔马斯曾形象地比喻:第三党“像蜜蜂一样蜇人”,然后就死了。在美国,最成功的第三党通常也只能维持十年左右。一旦它们变得强大,主流政党就会开始窃取其政策主张。
制度牢笼:为何第三党难以生存?
美国政治制度的设计本质上是第三党的天敌。其核心在于 “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每个州的选举人票全部归属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的候选人,而不考虑具体得票比例。
这种制度导致:“浪费选票”效应,选民担心支持小党等于浪费选票。第三党需在特定州赢得多数才能获得选举人票,小党难以在全国范围展开有效竞选
各州对新政党的准入限制更是雪上加霜。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一个新政党要获得选票资格,必须吸引该州0.33%的选民(约7.5万人)注册为党员,或收集110万选民的签名。
资深选举律师布雷特·卡佩尔直言:“所有州的法律都偏向两大政党,并尽可能阻碍第三政党的出现。”创建新政党并使其获得参选资格的门槛极高,“如果有无限资金或许可行,但这是一个多年项目,耗资将达数亿美元”。
美国党的基因:硅谷精英的政治实验
从马斯克透露的线索看,“美国党”将基于两大支柱:财政保守主义和对未来产业的积极投资。当网友提出一份包含“缩减债务、军事现代化、支持科技发展、主张言论自由”的纲领草案时,马斯克简洁回应:“没错!”
这种定位折射出典型的硅谷自由意志主义视角。美国《新闻周刊》分析指出,该党可能会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有前瞻性和商业头脑的政党”,但未必能满足更广泛公众需求,特别是与高科技经济关联较少的工人阶级和农民。
小切口突破的可能性
深谙工程思维的马斯克提出了一个精明的政治策略:“集中精力争取2到3个参议院席位和8到10个众议院选区”。他认为,鉴于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席数相差较少,这些席位足以在争议性法案表决中成为决定性力量。
这一策略与历史教训不谋而合——1968年美国独立党的相对成功,正是源于其集中资源在南方五州取得突破。马斯克还暗示新政党将瞄准2026年中期选举,而非好高骛远地直接挑战总统大位。
美国党的可能命运,面对马斯克的政治豪赌,专家们普遍持审慎态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张腾军认为,马斯克与共和党仍有利益捆绑,“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特朗普政府”,组建新党更多是威胁或情绪宣泄。
朴茨茅斯大学美国政治专家达菲德·汤利指出,若马斯克真创立新党,最可能的效果是分裂共和党票源,反而使民主党在众议院占据主导地位。澳大利亚学者马修·阿什顿在《对话》网站撰文强调,“赢者通吃”制度让两大党具备巨大优势,“第一名和第二名可以得到奖励,第三名什么都没有”。
马斯克面临的另一重障碍是个人特质。亿万富翁马克·库班虽表态支持,但意味深长地提醒:“我与‘竞争民主中心’有合作,他们会帮你搞定选票资格”。这暗示马斯克需要建立联盟,而他素来以不善合作闻名。
第三党的价值
纵观美国政治史,第三党虽如昙花一现,却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们将主流政党忽视的议题推入公共议程:1924年进步党推动劳工权益;1948年州权民主党凸显种族问题;1990年代改革党关注财政赤字;绿党则力推环保议题。
第三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赢得选举,而在于改变对话。正如1948年成立的进步党被赞为 “美国民主势力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其意义超越了选举胜负。
马斯克的“美国党”实验,恰逢美国民众对政治僵局空前不满的时期。皮尤研究中心近期民调显示,37%的受访者表示 “非常希望有更多政党选择”,31%表示“比较符合”;25%认为两大党都不能代表其利益。
这场政治豪赌的结局尚未可知,但历史经验昭示:在美国政治舞台上,第三党的角色注定不是主角,而是变革的催化剂。马斯克或许无法打破百年魔咒,但“美国党”的诞生本身,已然成为对美国政治生态的一次重大压力测试。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