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04 08:30
(转自: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理工导航(688282.SH)
传统型号项目持续落地,新兴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客户资源广阔。惯性导航技术是军事领域最重要的核心通用技术之一,惯性导航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该技术对提升我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实现精准的军事打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将会长期增加惯性导航技术的研发力度。公司所处的军用惯性导航领域暂不存在产能过剩、持续衰退和技术替代等情形。公司团队深耕惯性导航与控制领域三十余年,产品在远程精确制导弹药等多型核心武器平台中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口碑,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传统型号项目持续落地,新兴市场开拓稳步推进。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为后续市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持续完善公司内部市场管理,形成了本地化、可落地的市场绩效考核制度,待有效执行后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公司积极跟踪远程制导弹药领域订货情况,配合主要客户完成各种联调和靶试试验。签订了某型惯导装置订货合同,并在2024年内完成了批产交付。在此基础上,紧跟既有客户需求,积极配合总体技术论证及产品研制,取得了多个系列化、改进型及新产品的配套研制资格。
持续发力航空领域,积极拓展民用市场。航空领域是公司2024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多个项目进展顺利。某航空项目,配套的某型光纤惯导按总体要求完成了首批产品研制交付并配合总体完成联试验证;某航空项目,配套的某型电动舵机完成了多批次产品交付并配合总体完成了多次靶试试验;某航空项目,配套的光纤陀螺完成了试样阶段小批量产品研制交付,并首次配合总体完成靶试试验。与此同时,在航天、航海和陆用等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承研承制机会,积极参与总体单位组织的或支撑总体单位参与的竞标择优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跟踪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非军领域,适时把握行业动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次和国内某商业航天企业签订惯导系统配套合同,为公司后续在军民两用领域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尝试,进一步规范了公司市场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各级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对外交流,各层面展示公司实力和优势。组织参加了珠海航展等展会,提升了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公司产品力较强,惯性导航订单陆续签订。公司主要产品惯性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远程制导弹药,已定型的**51、**51A、**51B和**51C型惯性导航系统均为相关配套装备的唯一供应商,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随着公司下游客户的其他配套厂商产能的逐渐恢复,预计**51系列惯性导航系统的订货合同会陆续签订。2025年1月,公司与单位A完成1份某型惯导装置的合同签订,合同金额为:17,579.38万元2025年4月,公司与单位A完成2份某型惯导装置的合同签订,合同金额为6,526.60万元(合同价格为含税暂定价,最终价格待后续依据装备部下达的谈判措施,完成谈判后签订补充协议对合同价格进行追溯),上述3份销售合同金额共计24,105.98万元。根据上述合同的约定,此次产品的交付时间为2025年,预计将对公司2025年度的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及营业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技术创新风险、财务风险、环保风险。
行 业 周 报
小米集团-W(01810.HK)
小米YU7大定数量亮眼,发布AI眼镜加速个人端智能化布局
事件。6月26日小米举办“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正式推出小米YU7、小米MIXFlip2和小米AI眼镜等众多新产品,并在26日晚十点正式开启小米汽车YU7下定通道。
不断开拓AI领域智能产品,推出首款AI眼镜。小米在家庭场景、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不断拓展出新,在个人至家庭等智能设备方面不断深耕。此次发布会公司推出首款AI眼镜,拥有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根据语音指令完成拍照、录像、问答和翻译等任务,并计划和支付宝达成线上扫码安全支付的合作,使AI眼镜达到语音操控支付的能力。此款AI眼镜具备支持第三方App视频通话与直播能力,呈现出小米系统较好的兼容能力。目前,全球各大厂商已推出多款AI眼镜,包括Meta、Google、Ray-Ban在内。根据GMInsights的统计显示,2024年全球可穿戴AI市场规模为397亿美元,预计2025年到2034年间CAGR市场将达到27.7%;其中AI眼镜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到152万副,预计2025年将达到350万副,2029年将达到6000万副,到2035年可能达到14亿副,中国市场占很大份额。我们认为,小米作为目前国内智能智造行业的领军人物,在AI眼镜领域的入局将推动市场对智能眼镜行业发展的信心,也将助力公司在个人智能领域不断完善产品矩阵。
小米YU7正式发布,大定数据亮眼。小米YU7作为高性能智能汽车,搭载的电子电气架构采用行业领先的四合一域控制器模块,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整车控制器和通讯模块集成,更高的提升控制效率,减少多模块带来的能耗。YU7智能座舱的SoC芯片采用4nm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辅助驾驶芯片采用全新NVIDIADRIVEAGXThor™车载计算平台,算力高达700TOPS。小米将其端侧大模型超级小爱应用至眼镜、汽车等多场景中,可满足使用者无网环境的需求。小米YU7全套硬件配备包含英伟达最新Thor芯片,算力700TOPS,还标配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6月26日晚十点,小米YU7正式开启大定通道,一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我们认为,小米在汽车领域持续提升智能化水平,SU7、YU7等汽车销量订单或将不断增长,助力公司长期在智能智造领域深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新产品技术开发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宏 观 动 态 点 评
宏观经济研究
需求回暖带动生产上行,价格指数明显回升——6 月 PMI 点评
核心观点:2025年6月份,制造业PMI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49.7%,连续2个月上升,接近荣枯线,增幅大于2016年-2019年同期的平均值0.0%,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PMI指数回升0.2个百分点至50.5%,维持在扩张区间。其中建筑业指数环比增加1.8个百分点至52.8%;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受季节因素影响环比下滑0.1个百分点至50.1%,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从业人员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7.9%,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下降。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维持在45.5%,其中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46.4%;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增加0.4个百分点至39.9%,建筑业回暖带动建筑业从业人员就业压力相对减轻。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不及预期;数据提取不及时;财政政策不及预期;信用事件集中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