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募投项目延期,10亿买理财,上市当年计提坏账4290万,次年计提6269万的索辰科技,对得住2023年的天价股称号吗?

2025-07-03 15:38

索辰科技:245元"天价股"的崩塌进行时?带病上市、坏账造假、收购续命,谁在纵容这场资本游戏?募投项目延期,10亿买理财!招股书涉嫌虚假陈述!

2023年4月18日,索辰科技以245.56元/股的"天价"登录科创板,复权价约119元,发行市盈率高达惊人的368.92倍,发行股票1033.34万股,当时号称“最贵”的上市公司。而且公司招股说明书拟募集资金只有9.6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25.37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募集资金23.16亿元,超募资金多出十多亿元,戴上"国产CAE第一股"的光环。但谁也没想到,这顶桂冠下藏着的是一地鸡毛——上市当天股价一度破发,之后几天在发行价附近波动。之后股价急跌破发,该股上市的第8个交易日,股价终于完全破发,正式加入破发股行列。而且索辰科技上市不满10个月,股价就完成了腰斩,上市以来,该公司股价一度跌至40元/股左右。在9月份整体资本市场行情回暖的情况下,2024年11月14日,索辰科技盘中股价71元/股,距离发行价遥不可及。

2023年4月27日即报出亏损季报,上演了典型的“上市即变脸”一幕。当时索辰科技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714.1万元,同比增长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951.1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2002.7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63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285.18万元,同比增长58.23%;归母净利润为-7064.72万元,同比下降90.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523.18万元,同比下降77.51%;基本每股收益-0.80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索辰科技毛利率为42.63%,同比下降35.53%;净利率为-89.58%,较上年同期下降26.31%。

2024年应收账款像滚雪球般膨胀,三次高溢价收购也填不满业绩窟窿。

今天(2025年7月3日)股价跌至72元附近,套牢的投资者终于看清:这哪是"工业软件龙头",分明是一场精心包装的资本游戏。

一、带病上市:IPO前业绩就"带伤",招股书或隐瞒关键风险

翻开索辰科技的招股书,"高成长"的故事讲得漂亮:2019-2022年营收从1.16亿涨到2.68亿,净利润从亏损1259万到盈利3264万。但细看数据,这不过是"小基数蹦跶"——上市前四年营收从未突破3亿,2021年后净利润增速从359%暴跌至6.78%,明显后劲不足。

更关键的是,公司反复强调"军工客户为主",却对一个致命风险避而不谈:应收账款像颗定时炸弹。截止2022年12月30日,索辰的应收账款已达3.31亿,占营收的123.57%;而同行中望软件同期应收账款仅占营收的90%,霍莱沃更是低至52%。更诡异的是,索辰的坏账计提比例低得离谱——三年以上应收账款仅计提50%,而中望软件计提90%,霍莱沃直接100%。

当时就有财务专家质疑:"军工客户回款慢是事实,但作为CAE软件商,技术壁垒高、议价能力强,凭什么坏账计提比民用软件商还松?"如今回头看,这哪是"行业特性",分明是招股书里藏着的虚假陈述——用宽松的坏账政策粉饰利润,把风险留给上市后的投资者。

二、坏账迷局:上市后"变本加厉",财务洗澡痕迹明显

截图来源:招股书注册稿P269页

截图来源:招股书注册稿P269页

2023年上市后,索辰的应收账款问题彻底暴露。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飙升至6.05亿,占营收比例涨到159.82%,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从2022年的73%跌到58%。更讽刺的是,计提比例问题,索辰三年以上计提50%起,再看看相关同行:中望软件三年以上计提90%,产品和客户较为接近的霍莱沃三年以上计提100%;如此看来,索辰在坏账计提上有些不够果断,或许是为了财报不至于太难看吧。 24年计提坏账6269万,23年是4290万,同比增长了46%;上图招股书不是陈述“相关款项不能收回的风险极低”吗?算不算虚假陈述?虽然同比暴增46%,但按照行业惯例,这个数字至少被低估了一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3年的473天增长到24年的535天;

举个例子:某军工客户2021年欠款5000万,合同约定2022年底结清,但直到2024年仍未支付。索辰在2022年仅计提500万坏账,2023年再提500万,2024年突然计提2000万——这种"阶梯式计提",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财务处理,倒像是为未来业绩"预留亏损空间"

更离谱的是现金流:2024年公司营收3.79亿,净利润却只有4144万,经营活动现金流更是-4881万。也就是说,赚的钱全变成了应收账款,连"纸面利润"都保不住。有投资者吐槽:"买索辰的股票,不如买它的应收账款——至少后者还能打折收回,前者连本金都可能打水漂。"

三、收购续命:三次"蛇吞象",能填满业绩黑洞吗?

面对业绩下滑,索辰的选择是"买买买"。2023年至今,公司三次高溢价收购,累计花费超5亿:2023年收购广州阳普(溢价1000%)、宁波麦思(溢价1200%),2025年初又以1.8-2亿收购力控科技51%股权(半年估值缩水70%)。

但这些收购真的能救索辰吗?看看标的的成色:广州阳普2023年净利润仅800万,却承诺2024-2026年合计赚5000万;力控科技2024年前5个月亏损4194万,2025年却要完成3370万净利润的业绩对赌——这哪是并购,分明是"财务洗澡后找接盘侠"。

更要命的是商誉风险。三次收购后,索辰商誉余额已达1.5亿,其中前两次收购的商誉占了1亿。如果标的业绩不达标,这部分商誉一旦减值,将直接吞噬净利润。2024年索辰净利润才4000多万,若商誉减值5000万,当年就要亏损——这不是"战略扩张",是"饮鸩止渴"。

四、物理AI是救命稻草?

2025年3月,索辰高调发布"天工·开物"物理AI平台,宣称要"推动AI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消息一出,股价短暂反弹,但很快被打回原形。

业内专家指出:工业软件的核心是"技术壁垒+客户粘性",物理AI需要海量真实数据训练,而索辰的客户集中在军工领域,数据获取难度大、成本高。更关键的是,公司连主业都做不好,哪来的资源投入AI研发?2024年研发费用1.08亿,同比持平,研发人员从202人减到195人——所谓"AI转型",不过是给投资者画的饼

五:尽管索辰业绩如此暗淡,但不妨碍吹票们“抬轿子”,并且是在2023年Q1亏损的前提下,还是继续吹!事实证明实际利润不到吹的一半!

(1)券商就算了,见怪不怪!

索辰科技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714.1万元,同比增长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951.1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2002.7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63元。

(2)官媒也重大遗漏:咋只报增长部分呢,利润是亏损的,咋不报?

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285.18万元,同比增长58.23%;归母净利润为-7064.72万元,同比下降90.2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523.18万元,

六:募投项目延期,招股书中说的项目前景好,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是不是虚假陈述?募投的资金10亿买理财,买理财总比干主业强?!

七、谁在为这场游戏买单?

索辰的崩塌,受伤最深的是普通投资者。2023年IPO时,散户中签率仅0.03%,如今股价跌去67%,人均亏损超20万。更讽刺的是,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赚得盆满钵满:承销保荐费1.92亿,跟投股份浮亏3243万,但整体还是赚了。

监管呢?索辰上市前坏账计提异常、上市后频繁收购,交易所问询函发了三封,但至今没有实质性处罚。有投资者质疑:"如果连'国产CAE第一股'都能带病上市,A股的'看门人'到底在看什么?"

结语

索辰科技的故事,是A股"带病上市"的又一个典型案例。从IPO前的坏账粉饰,到上市后的收购续命,再到画饼式的AI转型,每一步都写满了资本的贪婪。当245元的"天价股"跌至今天的72元,当三次收购填不满业绩窟窿,我们终于看清:所谓"国产CAE龙头",不过是用资本泡沫堆起来的空中楼阁。

现在的问题不是继续纵容造假者圈钱,还是让监管利剑出鞘,还投资者一个公道?这不仅是索辰的问题,更是整个A股的必答题。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