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又一巨头入局!押注亏损企业,120亿市场要火?

2025-07-03 18:03

(转自:新材料研习社)

朗迪集团近期发布公告,计划以现金方式收购聚嘉科技至多 20.17% 的股权,交易总价上限为1.21亿元。

宁波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核心业务覆盖LCP 纤维、薄膜及树脂三大产品线,是目前业内唯一实现从高性能 LCP 纤维级基体树脂、改性树脂到高性能 LCP 纤维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与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不过,该公司2024年亏损 4630.96万元,2025 年一季度亏损609.29万元。

作为收购方的朗迪集团,是国内空调风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已持有聚嘉科技 1.3721% 的股权。据其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家用空调风叶(占比 58.83%)、机械风机(28.85%)、复合材料(10.14%)及其他业务与产品等。在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朗迪集团深耕多年,已形成包括PP、PC、ABS、PA、AS等增强、增韧、耐候、阻燃高性能材料,以及系列 ASA、PC高分子合金改性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电气、建材等领域。2025 年以来,公司紧跟汽车轻量化与免喷涂两大行业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持续创新以拓宽产品应用范围。

朗迪集团此次收购旨在助力公司产品向汽车电子、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延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朗迪集团已布局机器人核心运动部件,研发出集成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关节模组解决方案,目前相关样机已完成验证测试,但仍处于前期开发阶段,量产条件尚未成熟;在低空飞行领域,公司的机械风机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

那么,朗迪集团为何要斥资布局聚嘉科技这家持续亏损的企业呢?液晶高分子(LCP)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能以液晶态存在的高分子材料,具备耐高温、高强度机械性能、优异的电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工业、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按形态划分,LCP 产品可分为树脂、薄膜和纤维三类,而聚嘉科技是国内实现该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的领先企业。

LCP树脂具有低介电损耗和良好的加工特性,主要用于电子连接器、高频电路板及汽车零部件,如 5G 基站天线振子、手机天线和汽车传感器。全球LCP树脂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宝理塑料、住友化学、塞拉尼斯、东丽等;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金发科技(现有产能0.6万吨1.5万吨在建)、沃特股份2.5 万吨)、聚嘉科技、清研高分子、德众泰(现有0.1 万吨0.6 万吨在建)、普利特1 万吨)等。

LCP纤维凭借高强度和耐高温特性,应用于航空航天部件、防割手套及特种绳缆,例如雷达天线屏蔽罩和宇宙飞船安全气囊。全球LCP 纤维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可乐丽、东丽和 KB SEIREN 等;国内方面,聚嘉科技(年产能2000吨)、普利特(年产能1000吨)是该领域的领先企业。

LCP薄膜因低介电损耗特性,成为柔性电路板(FPC)和高频信号传输介质的理想材料,尤其在 5G 毫米波频段(损耗仅 0.2%-0.4%)表现优于传统材料。全球 LCP 薄膜生产企业主要有可乐丽、村田制作所、千代田等日本企业;国内生产企业包括普利特、友维聚合、聚嘉科技等。

此外,在LCP改性工程塑料领域,全球主要布局企业有塞拉尼斯、宝理塑料、住友化学、可乐丽、世洋树脂等;国内相关企业包括金发科技、沃特股份、聚嘉科技、清研高分子、德众泰、普利特、优巨新材、聚威新材、广东川旭、广东美塑、广东君茂、塑高新材、欧瑞达、新孚达等。

LCP市场需求来看,其核心驱动因素显著。5G/6G 通信技术不断升级,带动了对高频高速连接器的需求,而 LCP 造粒材料介电损耗低于 0.002 的优势十分突出。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用量逐渐增加,2024 年汽车领域的 LCP 需求占比已达到 18%。在消费电子领域,受轻薄化趋势影响,LCP 替代 PI 材料的趋势愈发明显,在手机天线领域的渗透率已超过 60%。

市场规模方面,全球 LCP 树脂需求量从 2019 年的 7.4 万吨增长至 2024 年的 11.2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 8.7%。中国在全球需求中占比 50%,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20 亿元。

对于发展前景,技术趋势上,薄膜级LCP造粒工艺取得突破,2024年国产薄膜良品率提升至85%。同时,低介电损耗(低于 0.001)型号的研发正在加速,以满足6G通信的需求。不过,也存在一些风险挑战,上游联苯二酚等原料的进口依赖度超过 70%,高端注塑级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超过30%的性能差距。

增长预测方面,2025-2030年全球 LC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9.2%,中国市场增速可达12.5%。汽车电子领域将成为第二大增长极,预计2030年其占比将提升至25%。

资料来源:网络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