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03 09:58
(转自:半导体前沿)
7月2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鸿海集团旗下的电子代工大厂富士康已经要求数百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从其位于印度的iPhone工厂撤回中国,此举对苹果公司在南亚地区的制造布局造成冲击。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称,富士康在印度南部的iPhone代工厂的大部分中国大陆员工已被要求撤回,这一行动始于大约两个月前。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约有300多名中国大陆技术人员已经离开,而大部分来自中国台湾的支持人员仍留在印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已经通知印度政府将撤离中国员工,但没有被告知此举的具体原因。该人士表示,印度政府尚未看到对手机生产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富士康为何将这些工人撤回中国大陆。但根据彭博新闻社此前的报道显示,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政府口头鼓励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限制向印度和东南亚的技术转让和设备出口,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富士康将生产转移到印度等其他地方。
虽然目前苹果公司仍然通过富士康等代工厂在中国生产大部分iPhone,但近年来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合作伙伴已经逐渐在印度建立了相当大的iPhone制造产能。资料显示,印度从四年前才开始大规模组装旧款iPhone,但去年已经开始在印度同步生产最新款的iPhone,目前印度已经占据了全球iPhone产量的五分之一。
数据显示,过去 12个月,苹果公司通过富士康等代工厂已经在印度组装了价值超过220亿美元的产品。这个数字比上一年高出60%,这表明苹果公司及其代工合作伙伴在增加印度产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在这过程中,富士康在印度部署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中国工程师,以帮助其加快在印度的制造产能的扩张速度。
报道称,中国员工在培训富士康在印度的员工方面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前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就曾称赞中国装配工人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强调这是苹果在中国建立大部分产能的关键原因,而不仅仅是因为更优惠的成本。
知情人士表示,这些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工人从印度撤离,将减缓当地劳动力的培训,以及从中国转移制造技术的速度,这可能会提高在印度生产的成本,生产效率可能也会降低。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虽然这不会影响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iPhone的质量,但可能会影响生产线的效率。
这一变化对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个糟糕的问题,因为它正准备与富士康等在印度的合作伙伴一起提高自当地的iPhone的产量,并积极准备新一代的iPhone 17系列的生产,以供应美国市场,并降低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此外,富士康还正在印度南部建造一座新的iPhone工厂。
根据此前苹果披露的信息显示,美国市场的iPhone手机原本50%是由印度生产的,剩下的50%仍依赖于中国大陆生产。但随着今年4月初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大陆生产的iPhone出口到美国可能需要面临高比印度更高的关税,因此苹果开始进一步扩大印度iPhone产能,将更多印度制造的iPhone出口到美国。
印度海关的数据也显示,今年3~5月鸿海旗下富士康在印度出口了价值达32亿美元iPhone,平均97%运往了美国,而去年这一占比只有50.3%。
库克此前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曾表示,“从截至6月底的季度来看,我们预计在美国销售的大多数iPhone将由印度生产。”苹果的目标是到2026年,在美国销售的iPhone全球都是由印度生产的。
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公开表示不满,他认为,苹果应该为美国客户在美国本土生产iPhone。
但是,由于全球智能手机制造供应链都集中在亚洲地区,再加上美国高昂的劳动力和组装制造成本,使得在美国制造iPhone几乎不可行。
如果中国限制相关技术、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以及设备的转移,不仅美国制造iPhone将会更加遥不可及,印度iPhone制造产能和效率的提升也将会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中印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直飞航班尚未恢复,印度还继续限制中国公民赴印度的签证,并封杀了包括 TikTok 在内的众多中国应用程序。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会议背景
电子特气是半导体制造中的关键材料,对芯片性能和良率有直接影响,是半导体制造的第二大耗材,占比约14%。2025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近300亿,且保持每年10%的增长。
追随空气化工、林德、液化空气、大阳日酸等国际企业的步伐,国内电子特气企业金宏气体、华特气体、南大光电、中船特气和雅克科技等纷纷取得突破。国内企业已经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产品进入台积电、美光、中芯国际等国际头部晶圆厂供应链。然而,高端前驱体和光刻气等仍依赖进口,国产化率低,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全球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市场规模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作为重要市场,亚化咨询预计2028年半导体前驱体市场将达12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存储芯片及逻辑芯片先进制程的需求。伴随中芯、华润、华虹、长江存储、长鑫、等本土晶圆厂扩产,国产前驱体在纯度、定制化解决方案领域替代空间巨大。国内龙头企业雅克科技、南大光电、正帆科技发展迅速,厦门恒坤、上海至纯等在前驱体领域也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