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7-02 06:58
(转自:海运经纪)
1、中东地缘政治对原油市场的影响
6月以来,中东地缘政治事件显著影响原油市场。地缘政治缓和后,原油市场交易重心转向基本面,油价预计震荡走弱。供应端,OPEC已连续三个月增产41.1万桶/日,7月初进一步增产概率高,后续仍将维持该增产节奏,供应压力较大。需求端,中美贸易谈判虽有进展,但美国对中国进口关税90天窗口期8月12日到期,是否延长尚无定论,需求面临不确定性。综合来看,地缘政治影响减弱、供应增加、需求不确定等因素,将使油价趋势性震荡走弱,不排除击穿前期低点的可能。特朗普对油价的发言至关重要,观察其言论并结合地缘政治和供需情况,有助于判断市场走势。
2、原油与LPG市场传导逻辑
·原油到LPG的传导路径:原油对LPG市场的传导主要通过碳四价格实现。具体路径为:原油价格波动首先影响成品油(尤其是汽油),汽油价格传导至调油料(如烷基化、MTBE),而调油料的上游原料为碳四(包括醚后碳四、民用碳四等),碳四价格波动直接作用于LPG期货。例如,贸易战期间OPEC增产导致碳四价格大幅回落,华东民用碳四价格一度跌至4200元/吨,显著低于民用气价格,最终引发LPG价格大幅回落;地缘政治局势紧张时油价上涨,碳四价格同步大幅上涨,抛压减轻带动LPG价格大幅拉涨。LPG期货的可交割品包括丙烷、丁烷及丙丁烷混合物(炼厂气、民用气),其中丙丁烷混合物的丙烷含量需在20%-60%之间。贸易战之后,LPG期货定价基准从民用气转向碳四,而海外丙烷CP价受影响较小,仅从605美元/桶跌至595美元/桶。
3、LPG期货交割品与定价逻辑
·可交割品动态变化:LPG期货最便宜可交割品存在动态切换逻辑。油价下跌时,碳四(醚后碳四)主导,如油价大幅下跌后,华东地区醚后碳四价格最低至4200元/吨;油价上涨时,民用气(宁波民用气)成为基准,如中东冲突前宁波民用气价格为4500元/吨,冲突期间油价上涨十多美元,民用气价格仅涨至4600元/吨。当前华东地区醚后碳四价(更多实时纪要加微信:aileesir)格在4700 4750元/吨,仅比宁波民用气价格低100元。LPG期货7 9月合约已出现跌停,8月合约价格约为4250元/吨。
·后续定价影响:后续碳四价格将随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及原油价格表现明显走弱,带动LPG期货整体震荡走弱,大概率可能探至前期起涨低点。民用气价格因供应增量受限,宁波大榭炼厂及镇海炼化二期,其伴生气(碳三碳四混合物)的增量将压制民用气价格,上方锚定4600元/吨,若期货价格涨破此价,场库可能注册较多仓单,对盘面形成压力。对于碳三(沙特CP),其价格相对抗跌,整体呈震荡向上走势,表现强于油价及国内碳二PE价格。
4、LPG贸易与进口成本分析
·贸易企业盈利分化:碳三与碳四贸易的盈利存在显著差异。碳三贸易方面,民用气、炼厂气及进口丙烷的价格波动较小。例如,宁波民用气现货价在俄乌战争前约为4000 4500元/吨,截至当前涨至4600元/吨;海外丙烷CP价格(如7月CP在600美元/吨附近波动)因PDH开工率支撑表现抗跌,进口丙烷贸易波动有限。碳四贸易则受油价影响显著,其下游涉及MTBE、烷基化装置,与柴油料关联密切。华东的煤化工价格前期曾从5500 5600元/吨大幅回落至4200元/吨低点,后随油价上涨回升至最高5000元/吨以上,价格波动较大,导致碳四贸易及下游工厂采购的利润波动更为明显。此外,国内碳三需求自2025年5月中旬起持续提升,PDH开工率从最低57%附近回升,但碳三价格走强未带动碳四价格同步上涨,两者价格出现明显分化。
·进口成本与价差:国内LPG进口主要来源为美国、中东及伊朗。2024年中国LPG进口总量约3600万吨,其中美国占50%(1800万吨),伊朗占1/3(约1200万吨),剩余来自其他中东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美国LPG定价采用MB离岸价,中东则以沙特CP价为主。沙特CP通过OTC市场交易(需通过broker询价,成交后由ICE或CME清算),月度结算价由沙特阿美于月底公布,进口合同价通常为CP价加升贴水。中东到远东的到岸价(FEI)以日本千叶价格为基准,此前国内进口商多使用FEI计价,但贸易战后因美国货关税风险,进口商转向以中东货为主,更关注沙特CP定价。内外价差方面,海外丙烷CP因PDH开工率70%左右的采购需求支撑表现抗跌,而国内LPG期货受油价走弱影响被压制,导致内外价差持续走弱。
5、LPG运费、贸易流向及库存
·运费与贸易流向: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中东到远东的LPG运费,自开战以来,该航线运费上涨约15 20美元/吨,当前维持在85 86美元/吨,处于历史中间位(历史低位曾达40美元/吨)。运费上涨因地缘政治不稳使船东避险,需更高溢价才愿前往中东拉货。贸易流方面,受关税影响,国内进口商大幅减少美国LPG进口,近期每周仅进口1 2船(约10万吨),转而依赖中东货源。但中东局势动荡使进口商观望,消耗自身库存,待局势明朗再操作。随着局势缓和,霍尔木兹海峡外停靠的25 30艘液化气船有望进港装货,贸易流或恢复正常。
·到港量与库存变化:LPG到港量与库存呈阶段性变化。2025年5月13日加征关税前,进口商集中进口使到港量较多;5月13日后到港量明显回落,美国货到港量更低,当前主要以中东货源为主,近期周均到港量约50万吨(2024年周均65万吨)。同时,国内PDH开工率升至70%(接近顶部水平),在到港量下滑的情况下,港口库存持续回落,后续随着PDH装置开工稳定,中东局势缓和后进口商补货需求增加,到港量有望逐步恢复,港口库存经历持续回落后或趋于企稳,美国货进口量仍将较低。
6、LPG下游需求分析
·居民需求趋势:居民燃烧需求逐年减弱,且速度加快。原因有三:一是管道天然气替代液化气;二是经济不佳,餐饮行业燃烧需求下降,而餐饮是液化气燃烧需求的重要部分;三是银川等地液化气管道安全事故后,地方政府加强监管,推动天然气替代液化气。此外,经济形势差时,居民燃烧需求更弱。
·工业需求分化:工业需求分碳三(PDH)与碳四(调油料)两类,表现分化。碳三需求方面,国内PDH(丙烷脱氢制丙烯)产能2400万吨,2025年有部分装置投产,但面临挑战:乙烷裂解经济性强于丙烷裂解及PDH,部分装置进料从丙烷转向乙烷(如万华10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将丙烷进料改为乙烷);同时,PDH装置长期亏损,投产装置减少且部分推迟。综合来看,2025年碳三(PDH)化工需求不乐观,或与2024年持平,仅可能略微增长。碳四需求方面,其下游为烷基化、MTBE等调油料,终端关联汽油。该类装置开停工灵活,开工率随油价及成品油利润波动(如山东地区MTBE单周开工率曾上浮6 7%)。但受国内成品油过剩(受原油、新能源汽车对汽油需求替代等影响)影响,碳四需求大方向偏弱,可能持续作为液化气期货的最便宜可交割品,对价格影响及定价主导性最强。
Q&A
Q: 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对原油价格的影响及后续走势如何?
A: 伊朗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地缘政治溢价基本回调,目前布伦特油价处于66.5-67美元/桶区间。整体来看,以色列与伊朗大范围冲突已结束,小范围冲突可能短期影响市场情绪,但地缘政治局势整体缓和,油价难以再次达到80美元/桶高位,后续大概率震荡走弱,存在趋势性下跌并击穿前期低点的可能性。
Q: 原油市场基本面对价格有何影响?
A: 供应端方面,OPEC已连续三个月增产41.1万桶/日,7月初进一步增产概率较高,后续数月将延续该增产节奏,对油价形成供应压力。需求端方面,尽管中美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但美国对中国进口关税的90天窗口期将于8月12日到期,是否延长或具体应对方式尚未明确,需求端存在较强不确定性,对油价形成需求压力。
Q: 液化气市场与原油价格的传导逻辑是怎样的?
A: 原油通过影响成品油,进而影响调油料及其原料碳4,最终传导至LPG期货价格。LPG期货可交割品包括丙烷、丁烷及丙丁烷混合物。近期碳4成为LPG期货定价基准,与原油联动性较过去两年显著增强。
Q: 液化气市场后续走势如何?
A: 基于中东地缘政治缓和及原油基本面偏弱,LPG期货跟随原油震荡走弱。碳4价格预计明显走弱,成为期货最便宜可交割品,对盘面构成重大利空。LPG期货可能探向前一轮上涨低点,短期反弹较弱,大概率以做空为主。
Q: 碳3定价主要受下游PDH影响,碳4定价与油价波动关联更大,且后续交割品以LPG碳4为主,是否意味着后续LPG期货价格变动更多跟随原油价格而非丙烷需求?
A: 碳3与碳4的传导逻辑存在差异。碳3价格主要受国内PDH开工率提升及中东采购驱动,价格表现较强;碳4价格波动与原油关联更紧密,其价格变化存在滞后性,且后续将长期主导LPG期货价格交易逻辑,因此LPG期货价格变动更多跟随原油价格而非丙烷需求。
Q: 近期LPG价格波动较大,对国内LPG贸易企业的盈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A: LPG贸易企业的盈利影响需区分碳三与碳四贸易。碳三贸易方面,民用气及炼厂气价格波动较小,例如宁波民用气现货价在俄乌战争前为4000-4500元,油价涨跌仅影响情绪面,实质影响有限;进口丙烷贸易因海外CTK价格偏强,未随油价大幅波动,盈利波动亦有限。碳四贸易方面,其下游涉及MTBE、烷基化等装置,与柴油料关联密切,价格波动较大,对下游工厂采购及利润影响显著。
Q: LPG 运费今年表现如何?中东地缘局势持续紧张对 LPG 贸易流向有何影响?
A: 中东至远东 LPG 运费自地缘冲突爆发以来上涨约15-20美元/吨,当前维持在85-86美元/吨,处于历史中间水平。运费上涨主因是地缘局势不稳导致船东不愿前往中东运输,需支付更高溢价吸引船东。贸易流方面,受贸易战影响,国内进口商因担忧美国关税已大幅减少美国货进口,主要转向中东货源;但中东地缘紧张导致进口商普遍观望,选择消耗自身库存,暂不进行新采购,且仍未转向美国货。当前地缘局势缓和后,霍尔木兹海峡外约25-30艘液化气船有望进港装载,贸易流或恢复正常。
Q: 近期LPG到港量及港口库存是否出现明显变化?
A: 5月13日加征关税前LPG到港量较大,5月13日后到港量明显回落,其中美国货源到港量显著减少,当前以中东货源为主。最近几周国内LPG周均到港量约50万吨,低于2024年全年周均65万吨水平。由于国内PDH开工率持续上升,叠加到港量下滑,港口库存自5月13日的约320万吨持续回落,上周降至270-280万吨。后续随着PDH开工率升至70%附近,叠加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缓和,到港量有望缓慢恢复,港口库存或逐步趋稳。
Q: 今年液化气下游需求情况如何?分居民和工业领域说明。
A: 居民需求呈现逐年减弱趋势且速度加快,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天然气管道对液化气燃烧需求的替代;二是经济环境不佳导致餐饮行业燃烧需求下降;三是近年液化气管道安全事故后,地方政府加强监管推动天然气替代。工业需求分为碳三和碳四两部分:碳三需求主要来自PDH,国内PDH产能2400万吨,今年部分装置投产,但受乙烷裂解经济性更强冲击,部分装置将丙烷进料改为乙烷,叠加PDH装置长期亏损、新增装置减少,今年碳三需求预计与去年持平或微增;碳四需求关联烷基化、MTBE等汽油调油料,其装置开工率随原油及成品油利润灵活调整,但受成品油
整体过剩影响,碳四需求大方向偏弱,预计持续作为液化气期货最便宜可交割品,对价格影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