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博瑞医药冲破200亿!一家没有灵感的减肥药公司,被悄悄追捧

2025-06-25 17:46

  来源:E药资本界

  割裂得是,博瑞医药(维权)在国际舞台上叫板GLP-1双王,然而现实是机构离场,关注度不高,基本面恶化,在减肥药布局上快但灵感不多,股价在一年多悄悄涨出一两倍。

  你知道“脂包肌”“瘦胖子”……吗?

  就像五年前席卷26女性HPV疫苗焦虑一场关于“肥胖”新概念营销已经悄然拉开大幕,这次全民当然首当其冲还是女性

  这几天全球糖尿病领域的春晚——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大会收官,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先为达生物、华东医药、博瑞医药、来凯医药等十余家国内药企携研究成果亮相大会。

  开完ASCO带动创新药高潮不一样,ADA概念股有些冷静

  大家都有些疲乏了。有业内人士直言,当前减重药市场已进入“大道至简”的阶段:单纯的临床数据细节难再驱动股价突破,除非拓展至阿尔茨海默病(AD)、成瘾性疾病等新适应症,而销售增长能力正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这也不难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但凡沾上一点减重概念,便追捧。吃肉的吃肉,喝酒的喝酒谁都想借由肥胖造梦,入局繁华。入局的多了大家未免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感受差异化优势定位到底在哪

  你可以想象,众多减重创新药上市时,这种C属性产品玩得可能就是谁能占领用户心智造概念因而我们在众多GLP-1企业选取一家有梗公司博瑞医药一家原料药企,市场对其估值不高,但获得GLP-1加持,博瑞医药股价腾飞近半年股价20多元/股涨到而今60多元/股,市值已冲破200亿元,在A股近500家医药公司中,已处于中上游(前10%-15%)。

  一方面,它核心产品布局靶点为GLP-1R/GIPR双靶点,有礼来替尔泊珠玉在前,凭借快速的临床推进跻身第一梯队,在本届ADA大会上释放了积极预期。另一方面,它又代表了更多Biotech,虽然它临床推进速度够快,但相较竞对,没有过硬的降糖减重领域商业化实力。

  至于博瑞医药在行业中的真实定位、竞争优势与挑战何在?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从行业稀缺性、财务健康度、业务健康度等维度展开深度复盘,为市场提供全景式分析参考。

  GLP市场养活的鱼苗们

  GLP-1,公认的“造富”赛道。

  2024年,礼来替尔泊肽销售额165亿美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93亿美元,并于2015一季度正式超越默沙东K药,登顶药王宝座,短短几年间GLP-1“造神”能力毋庸置疑。

  极致的诱惑,必然面临极致的内卷。GLP-1市场天花板的争议从未停止:高盛曾预测2030年全球GLP-1市场达1300亿美元,但在今年5月又下调至950亿美元。背后或折射出行业对过度内卷的担忧。

  在国际上,诺和诺德、礼来凭借先发优势、产能壁垒和管线厚度形成双雄争霸;在国内,尽管获批GLP-1减重药物仍属稀缺,为本土企业留下差异化突围的窗口期,但是在研管线的纷繁足以迷人眼,在这一群选手里,哪些真能和国际巨头掰手腕?哪些只是陪跑?

  据摩熵数据库,2024年国内已有超过110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国内GLP-1市场呈现“进口主导+国产追赶”格局。国内药企如华东医药、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博瑞医药等也在GLP-1减重药领域积极布局,相关产品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市场空间是有的,但总会被瓜分完,企业需要在其中找一个市场生态位。竞争越激烈越需要差异化,那么减重市场争夺的重点到底在哪里?

  实际上,在E药资本界看来,减重市场的争夺本质,是一场临床价值的比拼,当前竞争主线无非以下几大核心路线,长效、口服、“减脂不减肌”等成诸多药企差异化布局的突围重点。

  一是长效性突破。通过延长药物作用周期减少给药频率,提升患者依从性,如GLP-1类药物从每日注射向周制剂升级。二是体成分优化。区别于单纯减重,聚焦“减脂不减肌”,解决“瘦胖子”群体(体脂率高但肌肉量不足)的健康需求。三是安全性升级。比如降低胃肠道反应、低血糖风险等副反应,扩大适用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安全性优化)。四是给药方式革新,从注射剂型向口服制剂转型,不仅突破用药场景限制而且提高便利性。

  这些临床价值的获益成为了后发者们差异化突围的抓手。对于后来者而言,产品设计逻辑多是从“满足基础需求”再到“填补未弥补的空白”。

  我们将其主要分为两类:全能选手及专精奇兵

  一类是大而全的综合布局,典型如恒瑞医药和华东医药。

  在GLP-1领域,华东布局倒是全,单靶点、双靶点、三靶点都有。毕竟财大气粗,有这个资金实力。可以看到,华东是糖尿病用药领域的老牌玩家,至今布局二十余年,在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已拥有小分子和生物药创新产品近20款。在研产品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FGF21R/GCGR/GLP-1R三靶点受体激动剂,形成以GLP-1靶点为核心的“口服+注射液”、“短效+长效”、“减重+其他适应症”拓展的产品矩阵。

  恒瑞医药,也是大而全的代表,涵盖了口服、双靶点、复方制剂等产品类型。与华东医药一样,都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临床管线推进能力。目前双靶点进度国内靠前,仅次于信达。另外,恒瑞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HRS-7535片,现已启动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减重适应症的III期临床研究。

  第二类是专精突破的差异化玩家。

  信达生物算是最为大众看好的一位选手,凭借玛仕度肽,国产首个GLP-1R/GCGR双靶点减重药,将占得一席。掐着日子来算,大概率将于2025年H1在国内获批,市值也直接冲了新高,一度超过1300亿元。

  歌礼药业、众生医药,银诺医药等诸多药企同样如此,各有各的一席之地。以一度快凉了的“本土丙肝一哥”歌礼为例,靠着GLP-1重拾剧本,旗下有两款GLP-1产品,其中ASC30是全球唯一兼具口服与皮下注射剂型的GLP-1药物,为其加持了不少估值想象空间。

  再如最近热议的下一代迭代产品——减重增肌,也是一大具象体现。往往,第一代产品的市场定位,以早期GLP-1类药物为代表,主要针对BMI≥30的超重人群设计,未考虑“隐性肥胖”群体(即体重正常但体脂率偏高者),而恰是该类人群对“肌肉流失”的焦虑催生新需求——第一代产品在减脂过程中伴随的肌肉消耗,形成市场痛点。

  这也就为第二代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提供了方向。纵观在研产品来看,大多瞄准替尔泊肽等标杆产品的未满足需求,要么优化配方减少肌肉分解(如双靶点激动剂兼GLP-1/GIP受体);要么强化局部减脂效果(如针对腹部脂肪的特异性作用)。

  博瑞医药的江湖地位

  ❤️关注我,不迷路

  那么,博瑞医药在其中又算是个什么存在?

  强劲的后发者。其自主研发的BGM0504,是一款GLP-1R/GIPR激动剂,因极强的研发效率和不错的数据,一度被产业界视为跑出了一匹黑马。

  先摆一下竞争格局。在国内,GLP-1R/GIPR双靶点产品布局居多,目前信达生物GLP-1R/GCGR双靶点产品玛仕度肽已在上市申请阶段,即将成为首个上市的国产减重双靶点创新药。紧随其后的是恒瑞医药GLP-1R/GIPR双靶点产品HRS9531,目前减重与降糖适应症均已进入III期研发阶段,而且它在同步推进口服剂型,商业化资源强大。

  博瑞BGM0504的进度仅次于信达和恒瑞,目前降糖/减重III期均启动。但面对前述强势对手,博瑞BGM0504上市时间略显滞后,而且商业化能力弱于恒瑞、信达等大型药企;另外还存在专利与竞品迭代问题,如三靶点药物(如信达IBI-3012)或于2030年前上市,形成技术代差。这均加大了其未来商业化挑战。

  不过,其临床数据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

  这次ADA大会,博瑞医药公布了BGM0504的II临床数据,2型糖尿病患者中显示出在降糖和其他相关复合获益方面的综合潜质并初步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的临床疗效在超重/肥胖非2型糖尿病成人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体重管理潜力和代谢风险指标综合获益的潜质。

  与此同时,博瑞医药还公布了新一代产品减脂保肌重磅项目Amylin BGM1812的临床前数据。值得关注的是,在DIO模型中,BGM1812与BGM0504的联合用药方案初步展现出优于“司美格鲁肽+Cagrilintide”或Amycretin组合的减重持续性和疗效强度。

  通过一、二代两款产品布局,可以看出博瑞对于减重的布局虽然后发但是坚定。

  1.申报策略上,博瑞医药几乎是同时布局糖尿病和减重的。纵观不少药企,其实往往是糖尿病适应证在先,有些这一适应症推至中后期,才开始减重设计。博瑞这款产品BGM0504特别要注意国内申报策略的聪明之处,把成人减重设为突破口,比恒瑞等对手专注糖尿病或更易打开市场。它也成为继翰森药业HS-20094之后,国产第2款同时获批2-型糖尿病及超重或肥胖症临床试验的GIPR/GLP-1R激动剂。

  2.从临床推进进度来看,效率算是比较高的。BGM0504注射液从获批临床到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工作,仅用一年半就完成了。这点可对比翰森药业HS-20094,2021年启动临床,而今与博瑞BGM0504减重与降糖适应症共同进入III期临床。

  3.在生产制造端进行了超前布局。这本就是一场抢跑赛,早在2023年BGM0504获批临床后不久,博瑞医药便出手布局,拟新增3.5亿支/年BGM0504注射液产能,共3条产线,用途为“降糖、减重”。

  博瑞医药快速的后发布局其实给到行业一些启示:

  首先是决策速度。在此前一次机构调研会议上,博瑞医药透露,经过研究发现替尔泊肽的设计存在改良空间,且博瑞医药拟改进方向不在礼来的专利覆盖范围内。因为,博瑞团队快速进行了分子设计筛选,且成功筛选到表现更好的分子BGM0504,进而迅速将其推上临床,并迅速申请了专利。

  其次是完备的生产要素。在查阅了大量投资者关系纪要后,我们基本可以梳理出如下路线。简而言之,博瑞BGM0504的快速临床推进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踏在已被成功验证的GLP-1/GIP双靶点赛道上,市场时机极其有利,且明确的对标对象降低了开发风险。另外它的主要研究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领军人物纪立农教授,业内知名大咖。

  背后的暗水

  这么大的转型,博瑞能成吗?这就要看公司的资源禀赋和基因如何。

  这是一家老牌原料药企。公开资料显示,博瑞医药创立于2001年,并于2019年11月在科创板上市,其专注原料药与制剂一体,仿制药与创新药结合,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并重的业务体系,聚焦于首仿、难仿、特色原料药、复杂制剂和原创性新药。

  与靠着原料药起家的不少同行一样,博瑞医药面临转型挑战,它选择豪赌新药。目前,其采用精益化研发策略,专注对创新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突出的管线投入,将未来业务的重点投向吸入剂、GLP-1类药物等复杂制剂及原创性新药。

  其20多年基因中,两大核心能力比较明显。

  一是,原料药技术壁垒:2006年成功开发恩替卡韦自主合成技术,助力正大天晴实现首仿上市,打破外企垄断,奠定在抗病毒、抗真菌类原料药领域的技术优势。截至2023年,原料药业务营收从2019年的3.86亿元增长至8.85亿元,CAGR达23.04%,其中抗真菌类原料药毛利率提升至72.30%,成为毛利核心来源。

  二是,全产业链延伸能力:从“起始物料→高难度中间体→特色原料药→制剂”的全链条布局,已获批上市的制剂包括注射用米卡芬净钠、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2024年制剂营收占比提升至17.88%,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但说到底原料药仍是第一营收来源,2024年原料药业务收入9.88亿元,同比增长11.57%,但细分板块表现分化。其中,抗真菌类仍是核心利润支柱,原料药毛利率达72.30%。

  更为艰难的是,博瑞医药业绩面承压显著,已连续两年呈现“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态势。2024年营收12.83亿元,同比增长8.74%,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减少6.57%。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持续恶化,营收2.49亿元,同比下滑26.81%;扣非净利润更是锐减87.49%至803.38万元。

  这直接导致了现金储备的恶化。货币资金从2022年的11.8亿元降至2024年的7.65亿元,同期负债压力有所攀升。

  就在这两天,股东也有所减持。6月24日,博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26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一切迹象显示,余粮告急了。

  在此背景下,押注减重药赛道成为博瑞转型的核心策略,既是救命稻草,亦是“催命神器”。目前,自主研发的多肽类降糖和减重用BGM0504注射液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长效多肽靶向偶联药物BGC0228目前处于临床一期临床阶段。博瑞尤其是对BGM0504寄予厚望,作为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剂,同步开展两种剂型研究。这些临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研发投入达1.32亿元,是其当前投入最高的管线。

  在GLP-1的“卷王之战”中,留给这位原料药老牌的时间,终究比想象中更急迫。

  它既需打破“卖原料赚辛苦钱”的固有标签,又要在创新药红海中考验临床、BD、商业化的综合实力。显然,BGM0504的III期临床数据和BD可能性,将成为市值还能不能再跃迁的关键。尤其随着恒瑞、博瑞等企业双靶点药物 III 期数据陆续公布,未来 2-3 年国产 GLP-1 重磅产品将密集上市,可以想象接下来将是一场多么浩大的营销乱战,这就将课题又摆在了博瑞面前了。

责任编辑:何俊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