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王颖:从空间到枢纽,产业园区如何成为AI商业化“试验场”?

2025-06-25 15:51

产业园区不仅仅是空间的提供者,更是将政府的政策、场景、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多元化的产业生态要素形成枢纽和链接。

文|吕笑颜

ID | BMR2004

在2025“破界·共生:新商业文明重构未来暨《商学院》第二届新商业文明论坛”上,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发展集团”)总经理王颖发表了题为《产业园区如何成为AI技术商业化与新商业文明试验场》的主题演讲。她表示:“产业园区不仅仅是空间的提供者,更是将政府的政策、场景、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多元化的产业生态要素形成枢纽和链接。通过场域营造,让大中小企业享受产学研金等多维资源,并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产业之间实现双向奔赴、抱团取暖和协同推动,从而让AI赋能到各个行业,使之真正从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化,实现更加快速的迭代并实现落地。”

演讲中,王颖介绍了昌发展集团通过空间多元、场景开放、技术赋能、政策支持等,打造AI技术商业化与新商业文明试验场。

01

“硬科技”与“大场景”融合的创新底座

“如何让创新技术从实验室产业走向商业,产业园区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迭代发展的枢纽产业园区,其核心是将技术、产业与商业文明形成内循环,为更多技术提供更好的商业化应用场景。通过政府资金、政策和人才的循环和引导,实现更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为产业园区进一步实现优化产业结构和内部赋能。”王颖表示。

王颖认为,昌平为硬科技和大场景融合提供了创新的基础。

首先,昌平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三城一区”主平台地位。在先进制造、医药健康、先进能源三大千亿级产业为AI提供场景验证场。

其次,昌平以源头创新为AI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园区通过跨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和互动交流,为AI和产业应用紧密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例如,昌平已入驻40多所高校科研院,“这些院所在AI技术人才与各个龙头企业的研发人才实现了良好的融合”。

再次,政策供给充分为AI浇筑产业发展沃土。昌平量身打造“1+1+N”政策体系,全方位呵护AI 产业落地发展。

02

产业向新,加速AI场景落地

昌平构建“3+2+1”产业结构,通过发挥新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主阵地策源地,实现AI场景的应用落地。

首先,园区重点聚焦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

在AI应用方面,例如,在医药健康产业中,AI在新药研发、临床设计和临床实践的开展中,能够实现精准疾病的靶向和精准人群的匹配。此外,在高端医疗装备中,如何将算法与软硬件结合,包括数字疗法、精神类疾病以及院外管理等领域,都为AI提供了应用场景。

其次,除了传统产业,昌平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园区制定未来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合成生物赛道,推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机器人赛道,建设面积达30万平米的机器人产业园,打造北京北部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在6G赛道,推进朱辛庄数智创新港、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等项目,打造6G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先导区。

在AI的应用上,例如在合成生物制造产业,AI利用基因编辑和底盘细胞对细胞工厂进行改造,通过代谢优化实现将农作物和非农经济作物,包括卫生微生物替代化工能源和生物基上的材料。AI实现了高通量菌株构建筛选和代谢优化路径,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的助力作用。

王颖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发展未来健康、制造、能源产业,实现一批标志性的拳头产品、关键性的前沿技术、示范性应用场景、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平台载体的构建,以实现对未来产业的快速发展。”

03

政策支持、资本助力,为技术商业化提供发展动能

AI场景能否成功实现商业化落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金融资本的赋能。

在政策供给方面,针对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国家功能区政策叠加优势,为企业的人才引进、产业转化和资金触达提供高效的一站式触发享受。同时,围绕各个重点产业领域,实现数字化和产业紧密结合,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

据王颖介绍,昌发展集团作为政府的产业投资平台,主要通过管理政府的产业母基金、直投基金、产业园区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试验场信息撮合服务。“例如我们管理的产业园区围绕三大产业主题已经形成了百余万平米的创新场域,这里聚集了2000多家创新企业,龙头企业之间能够相互形成良好的上下游协同。我们还通过专门设立孵化创业的AI加速中心吸引了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文娱等赛道的企业100多家。”

据介绍,昌发展集团管理着昌平区的科技产业母基金,目前已有50多只合作基金,投资全国企业超过1000家。“我们的直投业务投资规模已经超过10亿元。通过对接新药研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能源领域的各种专业投资机构,并通过投融资对接帮助企业引入资本活水。”

王颖介绍说:“围绕AI,我们在医疗、能源和材料等方面进行了专项基金投资布局和投资项目储备,并开展相应投资实践。我们希望通过子基金和自身直投实现资本、技术和产业之间的更好协同。我们提供的产业服务包括基础性通用服务、人才猎聘以及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联合形成方案集成、获得政府业务订单以及围绕各细分领域形成的专业生产业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快的转化和商业化。”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