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中国东航扩大SAF应用,“垃圾变燃油”最高减碳85%

2025-06-24 11:00

转自:中国民航网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报道:6月23日至29日是第35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节能增效,焕‘新’引领”成为各行业绿色发展实践的聚焦点。近年来,中国东航持续积极参与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应用试点工作;与传统的航空燃料相较,在从采集原料、生产储存到最终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SAF最多可以减少85%的碳排放,东航以此致力推动民航的“节能减碳、绿色飞行”。

持续领跑,创下业内SAF应用诸多“第一”

SAF是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航空替代燃料。它的生产原料可能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餐饮废油、能源作物等生物资源,也可能是城市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工业废气等非生物资源,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助力飞机翱翔天际的航空燃料。SAF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跟传统航空燃料几乎相同,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安全地和传统燃料混合,一起加注到飞机的油箱中。因此,SAF可以快速应用于航空业,是行业首推的绿色替代能源。

近年来,东航一直密切关注全球SAF动态,积极跟进全球范围内相关政策法规,力争做SAF应用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早在2013年4月24日,东航就在A320客机上率先首度加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空燃油,并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完成本场试飞,为后续SAF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10月12日,东航携手空客公司,在天津交付的全新A320neo飞机上加注SAF混合燃油进行首飞。此次使用的SAF也是中国首套可持续航空燃料工业装置实现规模化生产后的首批国产SAF燃料,这一举措此后得以持续实施。

2023年5月27日,东航在上海虹桥飞往西安咸阳的MU2225航班上,加注了掺混15%SAF的混合燃油,实现了SAF在国内首次应用于商业航班飞行。

2024年9月19日,中国民航正式启动国产SAF应用试点工作,东航深度参与其中,于当天成功完成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商业飞行。在此后的第一阶段试点工作中,东航每日常态化执行4个SAF应用试点商业航班,全力配合航班运行监控、绿色产品设计推广以及飞发数据统计等关键任务。2025年3月19日起,东航投身第二阶段试点应用,进一步扩大了SAF燃油的使用规模。

东航航班加注SAF

东航航班加注SAF

与此同时,自2025年1月1日起,东航在欧盟境内起飞的航班均加注了2%的SAF掺混燃油,在国际航线上践行绿色飞行。

“绿色”在全产业链开花,2024飞行环节减碳超68万吨

东航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不仅仅局限于SAF的应用,而是从空中到地面的全面布局、全面开花。

在飞行环节,东航通过精细化运行管理,从源头降低碳排放。2024年,东航通过优化航线设计、推广单发滑行、应用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技术及航行新技术等措施,累计节油2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8.04万吨。

2025年,东航在指定航线上推出“线上选餐”服务和“轻飞享”产品,旅客可在起飞前根据个人口味,提前选择飞行旅途中的心仪餐食,同时也能实现机上餐食“按需备餐”,大幅降低餐食浪费,为绿色飞行助力减碳。东航还将塑料污染治理融入机上服务领域,将机上供应品替换为可降解材质,其中环保餐盒采用麦秸、稻秸、甘蔗渣作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材质制作,每吨环保餐盒制品可减排15.64吨二氧化碳,预估到2035年可为东航累计减排二氧化碳约100万吨。

使用可降解材质制作的东航机上供应品

使用可降解材质制作的东航机上供应品

万米高空之外,东航聚焦智能绿色环保技术研发,致力打造“绿色机坪”。东航不仅积极引进民航新能源车辆、设备,还高效推进新能源车辆研发,共完成11个大类26个型号场内新能源特种车辆的研发及纯国产化生产,服务于各大机场。

东航新能源旅客登机车车队(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东航新能源旅客登机车车队(本文图片均由东航提供)

在建造绿色低碳建筑方面,东航在近零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民航绿色建筑领域树立典型,构建航空主业建设与航空地面服务的全面可持续能源转型。目前,东航正在建设国家首批、东航首个零碳建筑示范项目,通过采用自主研发的光储直柔微网控制系统、低压直流照明系统、模块化隔音墙等技术,实现建筑的绿色、健康、可持续。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