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6-24 07:31
(转自:信达证券研究)
摘要
全球智能影像龙头,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公司是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2015年成立于深圳,在技术背景创始人刘靖康带领下不断创新影像技术,已形成显著品牌和技术优势,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公司先后开发Insta360 ONE X/GO/Ace Pro等消费级产品系列,实现业务快速增长。19-24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5约56.8%、归母净利润CAGR5约77.6%。
持续渗透目标群体,国产厂商后来居上
1)市场规模:科技赋能智能影像,下游场景不断延伸。智能影像设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实现更强大的功能,我们预计全球潜在用户约9亿人,测算23年渗透率约10%,尚有巨大扩容空间。2)竞争格局:国产厂商技术突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影石、大疆等本土厂商后来居上:①全景相机,23年公司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约67.2%位居第一,远超日本理光(12.4%)、GoPro(9.2%);②运动相机,相对分散,23年全球前三为GoPro、影石创新、大疆。
产品技术领先为基,精准圈层营销为翼
我们认为公司对产品&技术创新的坚持是其成功核心,精准的圈层营销是打“Insta360影石”用户口碑的关键,全渠道+全球化布局则是快速放量的基础。1)研发:公司保持“创新基因”,掌握全景图像采集拼接、防抖、AI影像处理等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费用率均值约12.4%,24年研发人员数量占比57.7%。2)品牌:公司“Insta360影石”品牌市场口碑良好屡获殊荣,22年提出“Think Bold”口号并开展内涵相契的营销活动,例如公司邀请垂直KOL作为“影石品牌大使”打入科技/摄影/运动等细分群体市场,并推出丰富的配件产品。19-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均值约14.4%,持续投入品牌宣传带动品牌势能提升&业务规模增长正循环。3)渠道:公司销售体系完善,拥有官方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入仓/线下经销/大型商城/线下直销六大细分渠道。24年线上收入占比48%,海外收入占比76.4%,覆盖全球主要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6.9/2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3%/47.1%/44.0%。公司作为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稀缺标的,兼具“科技+消费”属性,以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壁垒显著,充分享受市场扩容红利,新系列推出亦有望带来进一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
产品及技术研发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境外经营风险、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
1. 公司:智能影像技术先驱,产品创新驱动成长
1.1、影石创新:智能影像龙头,创新驱动成长
智能影像龙头,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影石创新是全球智能影像设备龙头,2015年成立于深圳,在拥有技术背景的创始人刘靖康带领下在影像技术领域持续积累和创新,已形成显著品牌和技术优势。公司近年来不断投入研发,先后开拓了Insta360 ONE X、GO、Ace Pro等消费级产品系列,并积极布局线上线下渠道,在海外市场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实现整体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9-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CAGR5约56.8%、归母净利润CAGR5约77.6%。
产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技术升级。纵观公司发展历程,具有显著的产品创新驱动特征,以“供给创造需求”。公司自2015年成立后积极探索影像技术落地,推出了业内首款手机直连全景相机Insta360 Nano、专业VR相机Insta360 Pro、全景运动相机Insta360 ONE,奠定基本产品形态。2018年推出标杆性Insta360 ONE X系列后则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以1.0-1.5年的迭代频率打造X系列大单品,截至2024年X系列收入占比达到52.3%。公司亦积极布局新品类、新场景,2019、2020、2023年分别推出GO系列、ONE R系列、Ace系列,并在近年以Insta360 Sphere、Insta360 Flow、Insta Link/Connect切入无人机、手机和视频会议场景。
消费场景为主,产品矩阵布局完善。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三类: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配件及其他产品,全面覆盖消费及商用场景,并且提供了广泛的创意性配件以扩充使用场景。其中消费级产品是公司业绩支柱,对配件产品亦有明显的连带销售拉动作用。
2024年公司消费级、专业级、配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6.6%、0.4%、13.0%,在滑雪、骑行、摩托车等户外运动群体中已具有良好口碑和市场渗透,近年来亦开始对vlog等视频创作群体进行渗透。毛利率方面,公司产品由于技术创新特色突出,维持较高水平。其中消费级产品2024年约51.4%,专业级产品、配件则略高,分别约为56.5%、57.3%。
1.2、业务结构:聚焦核心单品,全渠道+全球化布局
公司业务结构具有“大单品策略+全渠道布局+全球化扩张”的特征,产品端以各系列大单品为主树立品牌&技术标杆,渠道端则全面覆盖线上线下与国内外市场,触达以中国大陆及海外发达国家市场为主的核心消费者。
聚焦消费级市场,践行大单品策略。公司核心产品主要为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划分为具有不同形态、技术参数的产品系列,集中资源打造和推广以Insta360 ONE X为代表的大单品,Insta360 Go、Ace pro系列推出后亦取得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4年,公司消费级产品中ONE X、ONE R、GO、ACE系列收入占比分别为60.9%、1.6%、18.8%、12.1%,其中2018年底推出的ONE X系列是公司的重点产品,目前已迭代至2025年4月发售的第五代Insta360 X5产品。2019-2024年,ONE X/R系列收入占消费级产品收入比例维持高位、均值约为80%,对公司业绩贡献突出。
全渠道均衡布局,跨境电商增长快。公司在渠道布局上较为均衡,截至2024年线上、线下收入占比分别为48.0%、52.0%,并不断拓展新渠道、新客户。分类型看,目前共分为六大类销售渠道:①官方商城,即官网自营电商;②第三方电商平台,包括亚马逊、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③电商平台入仓,主要为京东自营;④线下经销,线下经销商网络;⑤大型商超,例如Bestbuy、Sam’s Club;⑥线下直销,包括对企业客户的销售以及2023年开始铺设的自营门店。
官方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线下经销是公司销售基本盘,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18.8%、24.4%、44.4%,合计占比87.6%。但从增长趋势来看,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第三方电商增速较快,2020-2024年收入占比已从17.4%上升至24.4%、提升7.0pct,主要得益于公司产品在海外品牌知名度提升带动跨境电商销售增长。此外大型商超渠道分别在2019年、2023年、2024年与Bestbuy、Sam’s Club、Target达成合作,因此收入占比2020-2024年也提升了4.5pct。
境外收入占比高,出海探索新市场。公司在成立初期即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8年3月Insta360 ONE系列已上线全球苹果店渠道。公司境外收入占比一直较高,2019-2024年均值约为74.2%,我们认为或许与海外消费者户外运动场景多、消费能力更强有关。分地区看,2024年中国大陆、欧洲、美国、日韩收入占比分别为23.6%、23.4%、23.4%、7.8%,海外市场主要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2. 行业:持续渗透目标群体,国产厂商后来居上
2.1、市场规模:科技赋能智能影像,市场拓展空间广阔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相比传统影像设备在计算处理能力上进一步升级,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从而实现更强大的功能,例如防抖、画质增强、快速剪辑等。从发展历程上看,2010年GoPro推出Hero HD相机使运动相机获得广泛关注、2013年日本理光推出第一款全景相机,共同推动智能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截至2023年全球智能影像设备规模364.7亿元,2027-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4.3%。
目前智能影像设备主要包括运动相机、全景相机两大主要产品形态:①运动相机起源于运动户外场景,通常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拍摄,通过配件固定在身体某部位、头盔、滑板、自行车把手上,并具有更强的抗震、防水、防尘、耐热、耐摔等性能。②全景相机则基于全景技术拍摄三维全景图像,具有全方位、真实性、三维性特点。从下游使用场景上看,主要可分为户外运动(包括骑行、滑雪、潜水等)群体和Vlog视频创作者群体两大类。
作为典型的以产品创新驱动需求增长的行业,智能影像设备需求增长目前主要由产品渗透率提升带动,未来市场规模随着产品进一步完善以及消费者教育普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户外运动群体、Vlog视频创作者群体分别接近6亿、3亿人,对快速拍摄、三防属性和更具创意的多视角玩法&剪辑模板有较强需求,是值得重点探索的潜在消费群体。我们测算2023年全球智能影像设备渗透率接近10.9%,2027年可能达到15.9%。
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的增长可期,但产品技术形态、适用场景依然在不断变化。
产品技术方面,近年来呈现以下趋势:①微型化:轻量化产品更便于消费者携带,能解锁更多应用场景,大疆2018、2019年发布的OSMO POCKET、OSMO ACTION 以及影石创新 2019 年发布的 GO 都属于轻巧便捷、可携带或可穿戴的影像设备产品。②个性化:消费者对外闪设备、镜头、甚至机身的形态都有了个性化的需求,以便于提供更多拍摄思路。③增强软件技术:相比传统影像设备,智能影像设备同样侧重影像处理、编辑和特效等基于算法的软件技术,实现防抖、色彩强化、渲染等功能。④续航能力提升:随着电池技术和容量的扩充,智能影像设备续航时间不断延长,也可支撑在更高画质下的持续拍摄。⑤画质提升。从“拍的到”到“拍的好”,消费者对图片视频的画质需求日益增长,智能影像设备的拍摄规格也在同步提升。
基于智能影像设备功能的不断强化,其应用场景也在快速扩展。一方面消费级产品渗透率继续提升,推出符合各类运动和户外场景的产品,以供给创新推动市场增长。另一方面企业级商用场景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包括VR看房、视频会议、全景街景、智慧安防、机器人全景视觉、远程医疗等。
2.2、竞争格局:国产厂商技术突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公司作为新晋智能影像设备品牌,凭借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份额,2023年全景相机市占率全球第一、运动相机市占率全球第二,具备明显领先优势。
■ 全景相机:2015年VR热潮推动下传统影像企业如柯达、三星、理光等都推出相应的全景相机产品,但随着行业技术逐步成熟,市场份额逐步向头部企业靠拢,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凭借图像处理技术优势逐步抢占市场份额,2023年公司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占率约67.2%。分类型看,消费级全景相机领先企业包括中国影石创新、日本理光及美国GoPro,专业级VR全景相机则以影石创新、深圳看到科技为主导。
■ 运动相机:整体市场仍较为分散,2023年全球市场排名前三为美国GoPro、影石创新、大疆,其他厂商还有AKASO、SJCAM等。但从趋势上看,新晋品牌厂商凭借创新实力及研发技术迅速抢占市场,随着全景技术在运动相机的应用加速渗透,公司有望凭借先进的全景技术、模块化技术、防抖技术及 AI 技术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智能影像设备作为深度融合前瞻技术、以消费场景为主的产品,其技术水平、产品创新、营销渠道都是重要的竞争壁垒,但产品本身的性能(分辨率、续航、流畅性等)、价格是更重要的因素,公司在这两方面均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以公司ONE R/X、Ace系列为代表,选择GoPro推出的GoPro Max、GoPro Hero12、GoPro Hero13,日本理光推出的Ricoh Theta V以及大疆推出的DJI OSMO Action 4、DJI OSMO Action 5 Pro作为对标产品:
3. 竞争力:产品技术领先为基,精准圈层营销为翼
纵观公司成为智能影像设备龙头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对技术的坚持和对产品的打磨是其成功的基石,引领行业发展享受市场增长红利。其次公司全球化+全渠道布局则有助于覆盖核心用户群体,通过绑定垂直KOL、多元化营销活动巩固“Insta360影石”品牌消费者认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3.1、技术:秉承创新基因,技术优势领先
核心团队技术背景突出,公司长期重视研发投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将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技术研发纳入重点经营规划,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我们认为这与公司重视技术的“底色”有关,公司创始人刘靖康毕业于南京大学,在校期间曾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创立公司后作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组建了研究院、技术中心、产品中心等一级核心研发部门,完善公司技术研发流程。其他重要技术负责人贾顺、姜文杰为创始人刘靖康同学并曾为公司底层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分别担任软件研发总监、行业应用中心总监及研究院负责人。公司研发费用率长期维持较高水平,2020-2024年均值约12.4%;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同样较高,截至2024年拥有1367名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57.7%。
多维研发架构清晰,产品技术行业领先。公司设立了以研究院、产品中心和技术中心为主的多维度研发体系:①研究院主要负责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储备和算法加速等核心技术研究;②产品中心主要负责完成产品的需求设计、交互设计等;③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技术、原理及电路板设计等。此外公司还设立了品牌中心、行业应用中心、供应链中心,在交互设计、行业及竞品分析以及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技术落地和商业化。截至2024年,公司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900项,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防抖技术、AI影像处理技术、计算摄影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框架、模块化防水相机设计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和框架等智能影像设备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
3.2、品牌:绑定垂直KOL,增强品牌势能
树立创新品牌形象,品牌势能持续提升。公司品牌“Insta360影石”依托技术引领市场的核心大单品、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已经建立了良好口碑,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公司品牌产品屡获殊荣,包括美国CES创新金奖、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iF设计奖、日本Good Design 设计奖等。公司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为使命,逐步实现“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影像品牌”的发展愿景。2022年公司继续丰富品牌内涵,提出了“Think Bold(始于敢想)”的slogan。公司2019-2024年销售费用率均值约14.4%,持续投入品牌宣传,随着公司业绩与用户数增长进一步巩固品牌美誉度形成正循环,头部品牌地位不断提升。
深度绑定垂直KOL,创新营销打法。从具体营销打法上看,公司的特色在于与主要下游垂直领域KOL深度合作,打入科技、摄影、运动等细分群体市场。例如公司“影石品牌大使”汇集了全球众多顶尖运动员、冒险家和创作者,在圈层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通过与KOL进行合作,配合产品升级尤其是丰富的配件创新,公司有效打开了细分市场、激发消费者购买。例如公司与自行车手Safa Brian合作针对骑行群体推出自行车套餐,与资深滑雪与户外博主小雪合作推出滑雪配件套餐,与自由潜水员&冒险家Anne Gumiran合作推出全隐形潜水套餐。
此外公司还积极举办品牌宣传活动增强粘性和“Insta360影石”品牌美誉度,例如Insta360 Awards、Think bold.挑战基金、Think bod.英雄基金等,鼓励用户使用公司产品拍摄创意视频、记录公益行为,并提供拍摄设备、技术支持等帮助。公司也已布局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作为对传统新闻媒体、展会等宣传渠道的补充。
3.3、渠道:全球多元布局,覆盖核心用户
渠道布局全面,线上线下均衡。作为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龙头,公司已经建立了全面的销售体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往全球。截至2024年公司线上线下收入分别为48%、52%,布局较为均衡,各细分渠道各有侧重。其中线上方面包括公司官方商城、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入仓;线下渠道覆盖线下经销、大型商城、线下直销。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各渠道优质客户,线上方面与亚马逊、天猫、京东达成合作,线下则通过包括Apple Store零售店、佳能金牌店、Best Buy、B&H、顺电、JB Hi-Fi、Media Markt、Sam's Club、Costco、Argos等知名渠道进行销售,新客户拓展亦带来业务增量。
全球市场布局,覆盖目标群体。公司渠道布局上的另一特色在于侧重海外,尤其是针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等消费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于智能影像设备需求早期发轫于欧美等地区、较早完成消费者教育启动市场渗透。率先出海扩张为公司业务成长带来助力,目前线下渠道已覆盖全球60+国家和地区。公司产品在亚太地区的销量、影响力也在快速增长,通过公司全渠道布局预计也能充分实现覆盖、顺应各类型消费者购买习惯。
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4.1、盈利预测
公司主要业务预测如下:
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公司聚焦消费级产品研发创新,以全景拼接技术、防抖技术为核心不断探索新产品、新系列并加快了推新节奏。我们预计公司ONE X系列全景相机仍将保持市场领先优势、GO & Ace Pro系列运动相机保持增长势能、潜在新产品推出则带来增量。全球智能影像设备渗透率提升是最大的增长机遇,此外公司在渠道、市场上的进一步完善也将有助于其享受市场红利。我们预计2025-2027年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收入增速分别为45.3%/44.9%/39.3%,毛利率分别为51.5%/51.4%/51.3%。
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公司在VR全景相机等专业级产品方面具备深厚技术储备,Pro、Titan具有先发优势,未来市场应用场景有待继续探索,业务规模止跌企稳。公司近年来亦推出以Connect系列为代表的会议场景产品,有望带来增量。我们预计2025-2027年专业级智能影像设备收入增速分别为-19.5%/-3.4%/-0.9%,毛利率分别为55.5%/55.4%/55.3%。
配件及其他产品:配件及其他产品受公司智能影像设备连带销售影响较大,且由于品牌溢价具有更高的毛利率。我们预计在公司的用户基数提升、创意配件扩容背景下配件及其他产品收入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计2025-2027年配件及其他产品收入增速分别为50.3%/49.9%/44.3%,毛利率分别为54.5%/53.4%/53.3%。
4.2、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81.1/117.7/16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5.4%/45.3%/3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16.9/24.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3%/47.1%/44.0%。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影像设备行业,我们选择消费电子龙头绿联科技、小米集团、安克创新作为可比公司,平均PE 2025E约29.1X。影石创新作为智能影像设备行业稀缺标的,兼具“科技+消费”属性,以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壁垒显著,充分享受市场扩容红利,新系列推出亦有望带来进一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产品及技术研发风险:若公司对未来市场趋势预判失误,或新技术、新产品未达预期,将对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若行业竞争加剧或压缩整体利润空间,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公司所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依赖行业经验丰富、结构稳定的研发团队。若未来核心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可能削弱公司竞争力。
境外经营风险:公司海外业务规模较大,若因国际市场产品设计理念、关税摩擦等因素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公司业绩可能受损。
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该股为次新股,流通股本较少,存在短期内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
本文源自报告:《影石创新首次覆盖:智能影像设备龙头,技术为基品牌为翼》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6月23日
报告作者:姜文镪S1500524120004、龚轶之S15005250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