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职业院校多元学情分析与精准教学实践思考

2025-06-23 07:30

转自:黑龙江日报

□叶春汉 朱小艳 颜洁 姜蕾

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职业院校学情更为多元,招生对象不仅有传统的初高中毕业生,还包括其他一些生源,在年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精准教学能够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制定学情分析和个性化教学方案,便于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强化五育并举学情分析、健全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实现多元学情分析下的精准教学实践,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

强化五育并举学情分析。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明确要求职业院校须精准把握新时代育人导向,将核心育人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系统构建并实施“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新时代学生群体繁杂、个性思维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学情分析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成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从“托底”向“引领”转向,用学情分析实现“五育并举”,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以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个性发展状态等多维度为切入点,分析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个体化差异,深入了解学生,有节奏和有规划地组织思想教育、学业帮扶、生涯规划等工作。学情分析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武器,也要成为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差的工具,对不同类别的教育工作者,以不同的角度呈现学情分析的情况,做好有指向性的引导工作,切实运用好学情分析这一工作方法,下好人才培养工作“一盘棋”,打造自主管理、人本管理、信息化管理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健全分类分层教学模式。教育方针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立德树人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把思政元素和教育方针嵌入分层分类教学的各个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系统化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紧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严格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针,依据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获得契合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对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分层分类,能够精准匹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进度方面,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群体,制订差异化教学进度计划。授课方式上,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实际项目中提升技能;运用案例分析、小组研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职业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一刀切”的考核方式难以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分层过关”考核方式以学生的多元学情为依据,对考核目标、内容和标准进行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入学水平、学习能力倾向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设置分层过关标准,以此获得系统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是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升级、强化人才实战素养的核心载体。其内核在于以企业生产岗位能力清单为起点,模块化课程为支撑,技能竞赛为检验手段,职业证书为能力。院校实施过程中,需将行业技术规范、赛事评价标准、证书考核要求同步植入课程开发,重构教学内容框架。

面对生源结构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的新时代学情,职业院校可以采取健全分类分层教学、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等措施。未来,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强化“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双向融合,实现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升”的高质量转型。

本文系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研究——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情分析和思想动态研判,编号:XJSM202406。

(作者单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