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新塍镇:打造主城区西进新版图 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

2025-06-21 07:09

转自:嘉兴日报

■撰稿 蒋彧淼 王凌霄 图片由新塍镇提供

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20年!作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奋进者,秀洲区新塍镇正紧紧围绕“更高站位融入临空、更高水平融合发展,全力以赴打造主城区西进新版图”这一行动纲领,勇立时代潮头,破浪扬帆!

“要抓城市西进机遇,借空港枢纽东风,凭区位空间优势,深度融入临空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让全镇经济再攀高峰,再造一个‘新’新塍!”秀洲区委常委、新塍镇党委书记董宇佳目光坚定地望向镇域规划图上的临空经济区核心板块,手中的笔正沿着机场大道规划线重重勾勒。

当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塍镇锚定“金农业、轻工业、新服务业”三大核心领域精准发力,着力构筑产业发展新高地,一幅主城区西进新版图的宏伟画卷,正以昂扬之姿,徐徐铺展。

沃土耕耘 粮链生金拓新域

在新塍镇这片土地肥沃、水系发达的江南水乡,一直都是农业发展的一方沃土。近年来,新塍镇在农业领域的成绩斐然,2024年,全镇粮食复种面积超13万亩,总产量高达1.27亿斤,连续4年在全市独占鳌头。作为农业大镇,新塍镇的地位坚如磐石。

看科技赋能!万亩智慧农田里,无人驾驶农机穿梭如织,精准播种、施肥、收割;5G物联网覆盖的大棚中,温湿度、光照实时调控,让果蔬生长在“黄金环境”。无人机巡田、大数据分析病虫害,传统农耕变身“数字战场”。

“以前耕地分散,机械作业难,现在土地连片,农机直接开到地头!”种粮大户王建根感慨道。全域统筹、拆旧建新后,新塍镇腾挪出连片耕地超万亩,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95%,亩均粮食增产8%,“巴掌田”变身“吨粮田”,“浙北粮仓”根基更稳。

创规模效益!“我们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新塍镇农业农村与生态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娄晨慧介绍,统一良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与科研院所合作选育的高产抗病新品种,以及建立的标准化种植体系,让稻米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稳稳扛起“浙北粮仓”的“粮袋子”。

强产业链条!依托整治后的集中连片土地,新塍镇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稻谷加工成胚芽米、米糕,麦类制成面粉、挂面,农产品身价倍增。冷链仓储中心、物流配送网络同步完善,新鲜粮食、加工制品从田间地头24小时直达长三角各大商超,产业链条越拉越长,“金农业”产值突破20亿元!

促农旅融合!整治后的田园风光如画,稻田艺术画、荷田栈道、农耕文化园成为打卡胜地。农文旅融合更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春可插秧苗,秋能收稻谷,还有粮食科普研学,游客都玩得不愿走!”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夏师傅笑得合不拢嘴。

从“土地焕新”到“共富图景”,从产业链延伸到农文旅融合,全域土地整治激活了新塍镇“金农业”发展动能。未来,新塍镇将继续以实干为笔、土地为纸,在“浙北粮仓”的版图上书写出共同富裕更为鲜活的“江南样本”——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增收的载体,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共享发展成果、共赴美好未来。

腾笼筑巢 智链腾飞闯蓝海

凌晨5点的新塍古镇还笼罩在薄雾中,嘉兴市小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栋正驱车驶向上海浦东机场,后备厢里是连夜赶制的吸尘器滤芯样品。

这样的场景在企业创立初期是常态,而如今,这家2020年成立的年轻企业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圈粉”,成为科沃斯、戴森等1600多家知名品牌的核心供应商,2025年一季度产值达2800万元,同比增长超50%,订单排期已至下半年。

小田科技的突围,正是新塍镇轻工业“腾笼换鸟”的缩影。2024年全镇整治“两高一低”企业21家,腾退土地447亩,这些“新空间”正孕育着新动能。同样作为“腾笼换鸟”的受益者,意昕智能控制系统与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在此落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0套控制系统、200条食品生产线和100条自动包装线的产能,投入1050万元设立研发中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5亿元。

作为新塍镇轻工业发展的标杆企业,浙江味德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动诠释了传统轻工业的创新升级路径。

借空港枢纽东风,味德丰果断布局智能化冷链仓储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打造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嘉兴产业基地。届时,该基地将聚焦卤味食品的智能化生产与高效供应,引入全自动卤煮生产线、AGV搬运机器人等现代化设备高效协同运作,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标准化、清洁化生产流程严格执行。“轻工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味德丰董事长顾晓峰一语道破企业发展秘诀。

从一个小摊位起步到借助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构建“中央工厂+空中快线+地面接驳”的分布式供应链,探索食品生鲜行业物流供应链新标杆,味德丰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卤味特色产业,更为新塍镇轻工业注入了科技与创新的强劲动能。

为充分放大空港枢纽的牵引效应,新塍镇还围绕低空经济、高端装备、未来食品(航空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全力搭建新产业集聚平台。以银海、沪东、味德丰等本地龙头企业为代表,鼓励企业增资扩产,盘活存量资源,做优增量发展。同时,积极谋划推进重大临空产业集聚新平台,靶向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精准招引一批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入园,推动临空园区快速发展壮大,临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新塍镇将重点推进秀塍科创园、镇南产业园建设,加强与高校及研究院的产学研合作,积极吸引“小而美”的创新型企业入驻,为临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新塍镇还充分利用机场大道沿线的交通优势,加快招引临空经济服务业企业,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

“双轮”破局 新服务业谱新篇

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的浪潮中,新塍镇以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和创新魄力,推动新服务业蓬勃兴起,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强劲新引擎。“围绕‘临空经济+文旅融合’双轮驱动,既借势商飞基地的产业势能,又依托古镇文旅的资源禀赋,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差异化的新服务业发展路径。”新塍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张燕介绍道。

面对秀洲城市“西进”、重心“西移”的黄金契机,新塍镇以“城市西进主力军”的担当,积极融入全域临空发展体系,抢抓城市西进和空港物流枢纽建设机遇,锚定临空经济发展方向,出台系列政策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打造临空经济发展高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产业基础,新塍镇精准承接区域发展红利,迎来全新发展契机。

位于沙家浜村的中国商飞客户服务训练基地,作为临空经济的核心项目,将承担部分国产民机飞行、乘务等培训业务。随着各地学员及工作人员陆续前来参训,旺盛的消费需求为新塍镇新服务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直接带动周边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全面升级。

基于此,新塍镇紧抓机遇,积极布局高端商务酒店与会议会展设施,引入专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聚焦航空产业上下游,大力集聚科技研发、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全力打造以商飞基地为核心的产业服务生态圈,构建起“培训+配套+产业协同”的完整服务链条。这一链条不仅满足了航空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更为新服务业开拓出高端化、专业化的发展赛道。

“借商飞基地跳板,发展航空服务业”的思路已初见实效。去年新签约入驻的浙江青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凭借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营销服务业务,与航空产业实现深度资源对接,成为临空经济衍生服务的典型案例。青柠文化的业务模式不仅助力自身抢占市场先机,更彰显出新塍镇在新服务业领域强大的吸引力与创新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受此吸引,围绕航空服务需求,开展航空科技咨询、航空商务服务等创新业务,推动新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新塍镇丰富的古镇旅游资源与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为临空经济的服务配套提供了差异化支撑。新塍老街保护提升项目则秉持“精准保护、整体规划”原则稳步推进,随着味德丰酱鹅旗舰店、金柿荟大酒店等“老字号+新业态”项目纷纷落地,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文旅服务链。

这种发展模式,既避免了陷入“传统服务业”的同质化竞争,又与临空经济形成互补。例如,前来商飞基地培训的学员及商务人士,在闲暇之余可漫步古街,感受历史文化魅力;而游客在游览老街时,也能体验航空科技元素,实现人流、消费流的双向促进,有效带动当地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繁荣发展。

此外,作为秀洲区红色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和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所在地,新塍镇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教育、党校培训资源与临空经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着力打造“文化+科技+教培”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集群,吸引更多教育资源、文创资源汇聚,推动新服务业向多元化、复合型方向发展。

随着临空经济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新塍镇的新服务业正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构建,朝着高端化、多元化方向稳步迈进,为长三角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镇域样本”。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