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全球top21仪器巨头净利润“缩水”近30亿,2家降幅超7成

2025-06-11 17:04

导读: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财报显示,21家上市企业净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下降,行业平均净利润率降至11.6%。头部企业表现出色,而部分企业面临挑战。

近日,仪器信息网汇总的2024年全球科学仪器行业财报数据显示,21家上市企业净利润总额达198亿元,同比微降,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15.7%下滑至11.6%。这一数据背后,既折射出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趋势,更揭示了企业间战略分化加剧的新格局。

注:部分欧企、日企财报数据根据5月9日实时汇率计算,有少许误差。 注:部分欧企、日企财报数据根据5月9日实时汇率计算,有少许误差。

头部阵营:“马太效应”凸显,赛默飞独占鳌头

行业前三甲的座次虽未改变,但内部竞争已呈现"强者愈强"的态势。赛默飞以63.38亿美元净利润蝉联榜首,净利润率提升至14.8%,其毛利润率上升与销售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展现出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构筑的护城河,但仍未能超越2021年创下的最高点。尽管生物技术部门表现低迷,但诊断业务的强劲增长有效对冲了下行压力,印证了其在多元化布局上的前瞻性。

相比之下,丹纳赫与默克虽保住亚军、季军位置,却面临不同挑战。丹纳赫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生物技术板块收入下降成为主要拖累,而诊断业务的增长未能完全弥补利润缺口。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节约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预计节省1.5亿美元。默克则通过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在生命科学板块收缩的背景下实现整体利润微降(1.7%),展现出区域市场深耕的价值。

位争夺:成本控制与战略重组成破局关键

在排名上升的8家企业中,思百吉与赛莱默的表现尤为亮眼。思百吉在营收下降10%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同比激增60.79%,其利润提升计划已显现成效,预计未来两年将额外贡献5000万英镑收益。这一"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在市场波动期通过精细化运营突围的范本。

赛莱默则凭借北美市场16%的营收增长和能源计量业务的战略聚焦,实现净利润46.1%的跃升。2025年公司预计通过重组节省7500万美元,进一步优化组织效率。阿美特克、梅特勒-托利多等企业则通过持续优化销售成本,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实现利润新高。

安捷伦在2024财年尽管营业收入同比微降,但通过实施系统性降本增效战略,成功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并刷新历史次高纪录,全球排名较上年提升一位。此次净利润表现已超越2022年历史峰值,标志着企业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成功构建了更具弹性的盈利模式。

在统计的21家全球科学仪器企业中,梅特勒-托利多、沃特世、阿美特克、安捷伦、思百吉、丹纳赫、Veralto、赛默飞、特利丹与默克共10家企业的净利润率显著高于11.6%的行业平均水平,凸显了头部企业在盈利效率上的显著优势。

下行压力: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利润侵蚀

排名下滑的9家企业中,蔡司、Veralto等6家企业虽营收增长,却因汇率波动、分离成本、非经常性损益等因素导致利润缩水。特利丹因薪酬支出与法律成本上升,Revvity受非持续经营业务收入锐减影响,布鲁克则因战略并购稀释利润率,这些案例折射出企业在扩张期面临的整合阵痛。

更值得关注的是,赛多利斯、Illumina、伯乐三家企业陷入营收与利润"双降"困境。Illumina因商誉减值连续两年亏损,伯乐则因重组成本与材料价格上涨吞噬毛利,同时研发费用增加,揭示了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创新投入与短期收益间的平衡难题。

行业透视:结构性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

从区域市场看,拉美、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成为默克、HORIBA等企业的增长引擎,而中国市场疲软则对帝肯等企业形成拖累,区域分化趋势愈发明显。从业务板块分析,诊断、电子等应用领域需求坚挺,生物制药设备领域则因投融资环境变化承压,行业结构性调整特征显著。

展望2025年,赛默飞能否重返利润巅峰、丹纳赫的成本节约计划成效、赛莱默能源计量业务的增长潜力,将成为观察行业走向的风向标。在净利润率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再平衡与运营效率提升实现可持续增长,将是所有企业必须回答的命题。这场财报季揭示的不仅是数字的此消彼长,更是整个行业在变革周期中的进化图谱。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