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光启技术,管理层,持股情况(修改)

2025-06-11 06:30

(转自:大树的格局)

修改:最早以刘若鹏为首的5位博士创建光启时,都是有股份的,他们都是通过光启合众持有西藏映邦间80.442%的股权,而西藏映邦又持有光启技术36%的股权。这些都是原始股,后来的管理层就没有股份了。

今天,聊一下光启技术管理层持股的问题,看统计表:

这是光启核心管理层成员截至 2024 年末的公开信息。从该时点来看,除刘董和两位元老之外,主要管理层基本都没有持股。由此,有小伙伴质疑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如核心管理层没有股权,那么这些成员的利益与公司绑定就不紧密,可能导致其缺乏长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动力,进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这是个好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这张表格传递出的信息:

1.刘董绝对控股:别看高管个人不持股,刘若鹏通过西藏映邦持股36%是铁打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会里季春霖、栾琳都是光启嫡系(跟刘若鹏同出杜克+创始人),团队高度绑定,利益高度一致——说白了,公司就是老刘的“亲儿子”,决策效率极高。

2.年轻化+技术流:管理层平均年龄40出头,清一色博士/硕士(除了两位86年本科),且核心岗全是内部培养(董秘、财务总监均从基层晋升)。技术背景深厚(5个博士搞超材料),懂产品更懂行业,对军工科研路子的企业至关重要。

3.薪酬与持股的“反差”:除了两位元老高管外几乎不直接持股,但薪酬在业内属中等水平。刘若鹏不领工资,靠的是股权增值——光启市值从2024年200多亿冲到如今的900亿+,刘董和其他两位元老身家翻倍才是真收益。

4.新老交替完成:2024-2025年财务总监(张洋洋)、董秘(张洋洋→刘若鹏代→周建林)全换血,86年新生代上位。老将退居二线(如张洋洋转任光启科学主席),少壮派全面接管——稳定性没问题,但新团队市场沟通能力待观察(尤其周建林刚上任)。

现在回答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为什么不持股的问题。

事实上,光启目前大部分管理层应该是有持股的,只是2025年中报才能披露。原因是这样的,在2021年公司就搞过管理层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股权激励,分三期行权,行权价23块多。但前两期因为股价一直低于行权价,直接黄了,期权都注销了。要不是这个原因,管理层早就持股了。

第三期完全满足行权条件,已于2024年5月16日开启自主行权窗口,截至2025年2月28日还有11万份股票期权没行权,占比大约8%,由于一些公司内部程序上的问题,管理层的持股情况应该会在2025年半年报披露,大家到时候留意看就行了。

话说回来了,光启是一家军工企业,股权稳定还是至关重要的。去年搞的战投,虽然大股东把各5%的股权转让给战投株洲和天津,但约定表决权还是由刘董行使,结果被深交所卡脖子了。这是另一个问题,以后再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