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陆金所控股以“金融+”模式探索ESG驱动的长期增长之道

2025-06-06 16:36

  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的当下,陆金所控股凭借ESG实践与投资者回报的双重突破,在“资本力量”年度评选中斩获“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奖”。这家金融科技巨头以普惠金融为笔,以绿色治理为墨,在乡村振兴、小微服务、绿色金融等领域书写了一份独特的价值答卷,为行业提供了“商业向善”的鲜活样本。

  陆金所控股的普惠金融实践,本质是一场金融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长尾客群,其通过“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维服务标准,构建起覆盖2480万客户的金融生态。平安融易的融担模式,让银行“敢贷、愿贷”,更让16887个科技类小微企业获得81亿元融资,用金融力量浇灌实体经济创新土壤。平安消费金融则以27。8%的消费贷增速,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全国31个省份的近2500个县城,通过免息券、返现券等创新工具,让新市民群体共享金融普惠红利。这种“精准滴灌”的普惠金融模式,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更实现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陆金所控股的ESG实践,始终以绿色金融为突破口。其“车e贷”绿色融资方案,为新能源车主提供超15亿元专属优惠,让绿色消费与金融服务形成闭环。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金融+”模式已超越传统金融范畴,延伸至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多元领域:通过800万元免息循环金扶持女性创业带头人,带动超31万涉农小微群体获得600亿元融资;设立“碳中和”慈善信托,推动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开发与生态守护行动。这种“金融+社会”的跨界融合,让绿色治理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用金融工具激活社会资源的绿色转型潜力。

  陆金所控股的社会责任实践,展现了一种更具战略性的企业公民思维。其乡村振兴战略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构建起“产品创新-产业赋能-生态守护”的完整链条:从开发适配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到联合妇基会扶持女性创业,再到推动绿色农产品开发与自然教育,形成“输血-造血-活血”的良性循环。这种将社会责任融入业务基因的做法,使公益行为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了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协同增长。

  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陆金所控股以稳健的业绩和持续的分红,为投资者构筑起“安全垫”。通过业务模式调整与风险控制实现的收入成本平衡,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型”的投资者回报逻辑——用可持续的增长能力,而非短期财务游戏,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站在ESG与普惠金融的交汇点上,陆金所控股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真正的社会责任,不是对商业逻辑的否定,而是对商业本质的回归。当普惠金融成为激活实体经济的杠杆,当绿色治理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动能,当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的战略基因,一家金融机构便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跃升。这,或许正是陆金所控股赢得资本市场认可的底层密码——用金融之力,在商业向善的道路上,书写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