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有人给普华永道,爆了平安陆金所的料

2025-06-05 06:49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先见社

  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一年给普华永道4920万元的审计费,却被普华永道捅出了隐藏关联交易的问题。

  普华永道说:拿到的线索,是一个正准备离职的陆金所高管透露的

  陆金所现在同时要应对三重麻烦:香港与纽约交易所问询,首席财务官频繁更换,最要命的是,普华永道宣布:

  对陆金所20222023年的年报,其审计意见都不能作数。

  ——得找人重新审计。

  5月29日,陆金所宣布启动特别股东会,准备解聘普华永道,聘任安永做审计。

  要把破了的窗户纸撕掉,重新糊一遍

  普华永道,突然认了真

  20249月,财政部和证监会总计罚了普华永道:4.41亿

  其中,证监会认定:普华永道在恒大地产20192020年年报审计存在虚假记载负有责任。没收两年业务收入2774万元,并处以顶格罚款2.97亿元。

  赚一罚十

  两年2774万,平均每年,恒大给普华永道,1387万。

  陆金所,给普华永道的审计费用,一年4920万,是恒大的3.5

  9月份普华永道被宣布罚没4.41亿后,这个4920万,就拿得有点烫手。

  普华永道后来说,一个月后的1025日,与陆金所时任的一名高管交流,获得了陆金所“疑似关联方交易”的信息。

  普华永道随后向陆金所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口头汇报,发出书面函件,要求:

  委任专家,进行独立调查

  陆金所确实做了。

  但是今年121日,普华永道方面向陆金所发出一份函件,表明了几点态度:

  1,普华永道认为与那位高管对话得到的信息,有一定严重性;

  2,陆金所的审计委员会启动了独立调查,但却决定不向普华永道知会独立调查结论;

  3,普华永道无法信任陆金所2022年、2023年度审计中提供的声明,进而表示:不可以依赖自己在陆金所2022年、2023年财报出具的审计意见

  ——这等于推翻了普华永道自己给陆金所20222023年年报出具的审计意见可信度。——导致陆金所解聘普华永道后,新聘的会计事务所,不光得赶紧审计2024年年报,还要重新审计2023年年报。

  今年5月29日,陆金所初步披露了普华永道质疑的三类可疑关联交易内容:

  交易1,向一家银行转让了高收益的资产(贷款组合);

  交易2,交易3,陆金所投资了两家信托公司的多个单一信托。每个信托投资人只有陆金所一个。

  爆料的高管对普华永道说:尽管陆金所是这些信托的单一投资者,但是,并不知道:信托所投资的底层资产是什么

  普华永道总结说,他们关注到交易1与交易2,乃是与陆金所一位当时正准备离职的管理人员谈话得知。而后普华永道发现了与交易2特征类似的交易3

  更关键的是——因为陆金所方面没有如实披露上述交易安排,导致:年报里的资产负债表和关联交易等部分可能会出现偏差。

  对普华永道而言,这就有点要命。

  因为,前不久普华永道刚遭遇赚一罚十。一旦审计年报出现虚假记载被追责,赚得越多,罚得越多。所以,还在处罚窗口期的普华永道,对陆金所认了真。

  另一边,陆金所今年年初发公告说,对普华永道,已经失去信心

  陆金所对普华永道的不满,主要是两点:

  第一:陆金所认为,普华永道发现情况后,与陆金所的沟通和行动有延迟,导致时间损失——主要是一开始普华永道藏着掖着,不肯明说有这场与高管的谈话,并得到了具体的关联交易信息。

  第二:财政部对普华永道的处罚,除了罚款,还有暂停营运六个月;普华永道一直未能向陆金所明确,是否还能担当陆金所2024年度的审计工作。

  爆料的高管,是谁?

  陆金所作为平安集团的旗下公司,与平安系有大笔关联交易本来正常,关键是,普华永道这回引出了几层更劲爆的信息。

  首先,普华永道方面提示,与他们谈话爆料的,是一位20241025日时点上,正准备离职的陆金所高管

  从普华永道呈现的内幕交易信息来看,这位爆料的高管,既知道一定程度的重要关联交易信息,又不是平安系统非常核心的嫡系(只知道交易的存在,却不被告知底层资产是什么),但却在准备离职前,向会计事务所爆出大料。

  ——这人究竟是谁?有怎样的意图?

  巧合的是,普华永道与这位高管谈话后过了一个月,20241122日,陆金所公告,有三名董事离任。分别是:

  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董事黄玉强,独立董事张旭东。

  黄玉强,是平安集团委派的董事,在不担任陆金所董事后,仍在平安集团任稽核监察部总经理。

  计葵生,美国籍,作为职业经理人,计葵生1992-2006年在麦肯锡咨询,2006-2011年,在台信金控任营运长,2011-2013年加入平安保险,任首席创新官,201412月起,任陆金所董事,2016年起,任陆金所首席执行官。2011年以来,计葵生一直是上海陆金所的法定代表人。

  2023年,美国人计葵生在陆金所拿到的总薪酬包,约为人民币700万,比同为首席执行官的韩国人赵容奭,少了300万。

  陆金所方面称,计葵生,是因个人原因退休,以“投入更多时间于其个人事务

  计葵生“退休”时57岁,还没到法定退休年龄。他的“个人事务,可能比一年700万的薪酬更重要。

  反正,前不久陆金所新选任的董事长叶迪奇,年龄是:78岁

  上图是2024年初(2023年年报)与2025年初陆金所的高管名单。

  2023年报中的6个高管中,赵容奭,陈东起,林允祯,毛进亮四个人,2025年都还在陆金所。

  原首席财务官徐兆感,在2024年4月离职。

  所以,准备在20241025日后离职,并给普华永道爆料的陆金所高管,到底是谁?

  答案很难猜。

  高管谈话爆料这个事情,还有反转——当事人后来不承认有这个谈话。

  普华永道把事情捅出来,陆金所找第三方发起了“独立调查”。1月份,普华永道在函中称:他们注意到:

  这位高管在与进行独立调查的团队面谈时,否认了普华永道向陆金所-审计委员会报告的相关对话内容。

  就此,普华永道对调查的独立性,及陆金所后续的整改措施提出了质疑。

  所以,那位准备离职的高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把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况,告诉了普华永道?还是如“独立调查”里他的表态——与普华永道谈话爆料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不管怎样,独立调查的结果,证实了最核心的问题——普华永道质疑的可疑关联交易,确实存在,也确实有问题

  调查结果反转:良心企业

  陆金所请了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一家国际咨询公司的法证会计专家做了独立调查。

  公布出来的结论,如果是普华永道质疑的全部关联交易,那调查的真相,比普华永道的质疑本身,更惊人:

  交易2-交易3的背景:陆金所通过一家子公司作为唯一投资人,找某家信托公司(不是平安信托)买了多个信托。

  这些信托是用来回购一些私募基金的底层资产。

  最终是用于:赔偿一些零售投资者投资产品的投资损失

  简单说陆金所此前也销售过私募基金,

  投资人通过陆金所买私募基金——底层资产出现损失——导致私募基金的本金亏损——陆金所出资认购信托产品——信托产品购买私募基金底层资产——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拿到补偿

  这种情况下,陆金所认购的信托,接盘了亏损的底层资产,信托本金会出现损失。

  于是有了交易1的背景陆金所把一些高收益的资产转让给银行,银行将高收益资产转给上述信托,帮助补偿了信托的收益,降低信托的减值风险。

  所以,陆金所用信贷业务赚的钱,来给当年买投资产品亏损的投资人,补偿投资损失

  陆金所方面说,已经透过相关信托,支付了人民币13.7亿元,用于回购相关资产,以赔偿买投资产品的零售投资者的损失。

  同时,陆金所与同样参与销售相关投资产品的关联方(平安系其他公司)讨论,达成协议——零售投资者的损失,由关联方和陆金所,按照70%30%的比例分担。

  这个结果的炸裂性在于——有一批零售投资者(金融消费者),当年在陆金所买理财产品亏了,现在,可能有办法拿到赔偿

  这对拿到补偿的投资人来说,绝对是奇迹!

  有始有终,陆金所真是一家良心企业!

  以上独立调查和公告,也表明:陆金所,向信息披露透明化,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但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首先一个问题:投资人(零售投资者)在陆金所买“投资产品”出现的亏损的规模,是否只有13.7亿元?

  第二,陆金所承认:以上交易,将影响公司的利润及净资产,进而导致2022年度、2023年年度起财报中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了偏差。——更关键的是,会不会影响到平安集团已经披露的年度报告出现偏差?

  普华永道被解聘后,压力给到了拟新聘的安永。——不光要赶紧出陆金所2024年的年报,还要重新审2022年、2023年的年报。——如果不能及时披露2024年报,陆金所有被纽交所摘牌的可能。

责任编辑:王馨茹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