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夜读 | 价值投资者最大考验:逆势而为的理性与忍耐

2025-06-04 23:55

01 价值投资到底难在哪里

现实生活中,真正深得价值投资精髓的朋友,少之又少。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最难的是那种人生态度和哲学。芒格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我想,他的意思是,不到40岁的人,未曾经历真正风雨和历练,很难有超常定力和淡泊风骨。

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候的坚持、自信与淡定。价值投资者是经常被怀疑和耻笑的。因为价值投资者常常“赶不上潮流”,容易被他人影响。

一个月可以坚守信念,半年、一年,甚至三五年,看到身边炒股的收益都比自己高,会不会仍然坚守以前的判断?会不会怀疑自己错了?如果没有深入分析思考和正确判断,是很难坚持投资纪律和原则的。这也是为什么向朋友推荐正确的个股,他也不一定信;即使信了,也不一定拿得住,更不一定能获得收益。

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大牛市中持有现金,正像在大熊市中满仓尖叫一样,都需要理性与勇气。牛市中果断清仓,说来容易,实际是需要极大魄力和定力。反过来,在市场极度低迷,99%的人都深度套牢、心灰意冷的时刻开始建仓,你觉得容易吗?建仓后,股票仍然跌跌不休,连续几个月都在赔钱,会心灰意冷吗?很多人都说你是赌徒,用怜悯目光看你;家人朋友怀疑你担心你,你仍能保持那份理性和清醒吗?

难在自省与分清对错是非。很多时候,市场会犯错,这是价投者的机会。但是,有些时候,市场是对的,我们会犯错。要能分清对错,而不偏执;要坚持对的,也能及时认错。

这个度的把握和判断,着实不易。自信与自大,坚持与偏执,往往只有一线之差,而这就可能会让人破产。固执己见也许会导致致命错误。   

难在目光长远而不急功近利。多数人带着一夜暴富想法来到股市。其实,投资大师们的长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

然而,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自己运气更好、技术更高,不停追逐热点。看着身边的幸运者在欢呼庆祝,我们能时刻保持一个平常心吗?当看到明显的“机会”“热点”,会不会也想做把波段或短差?做一天或一年的价投者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不急功近利的投资人!

真正的成功价值投资者,三分术,七分心态。所有的术都好学,然而心态却需要经过人生历练和感悟才能学到。

02 段永平的点评一针见血,很是犀利。一起来看看:

“难在被怀疑被耻笑时候的坚持、自信与淡定”——价值投资投的是自己懂的企业,如果真懂的话,又怎么会不坚持呢?如果有不自信的感觉,那就说明你还没搞懂你投的企业或还不是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与你何干?

“难在逆势而为的理性、清醒与忍耐”——“势”实际上就是别人现在怎么看的意思。

当一个人投资上还在想着是“逆势”还是“顺势”时,就没办法专注在自己的标的上。价值投资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看与你何干?

“难在自省与分清对错”——难道非价值投资做到这点更容易?价值投资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性”,能够理性地看待面临的一切就更有机会分清对错。

“难在目光长远而不急功近利”——这是在说谁呢?其实我倒是觉得最危险的是口里喊着价值投资,但实际上却老是在东张西望的“投资人”。

其实我倒是觉得最危险的是口里喊着价值投资,但实际上却老是在东张西望的“投资人”。我觉得文章作者一定是个读过不少价值投资书的人,价值投资的概念已经有了,但还没能融到骨子里。时间会帮忙的。

03 看完网友文章和段总点评,突然想到了历史上有个著名的禅宗偈对典故。

话讲禅宗五祖弘忍年事已高,想传衣钵,让弟子们作偈考查。

大弟子神秀道:“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小僧慧能答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一向讲究“悟”,通过“顿悟”探究本源之道。很明显,慧能的偈对境界更高、哲理更深。

相较网友文章,段总点评更触及本质、直达要害。投资关系着个人的真金白银,有高手愿意指点一下,让你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即使语言犀利点、直接些,完全是可以虚心接受的,毕竟这是成年人的社会。

其实,价值投资到底难不难,就看从哪个角度来理解了。老巴讲过,价值投资简单,但是并不容易。老巴很年轻时就想明白了价投的道理,然后用了一生岁月来坚守。

说价投简单是因为心中确实有信仰。借用句宣传口号,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个信仰就是指骨子里深信不疑的东西,是不会被股价涨跌、短期利好、风吹草动所影响和动摇的。

价值投资者的信仰就是“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买企业就是买未来现金流折现”,完全认同“市场短期涨跌无法预测”,真正相信“长期利润及净现金流好的公司,股价早晚会跟上来”。

只要真正有了这个信仰,走上价投之路就会自然发生。网友讲的各种难也就不难了。

说价投不容易是因为要真能看得懂。有了信仰后,肯定会去找那些优质企业,思考企业未来长远发展。价投的不容易就在于判断企业到底是不是真优质,弄清楚企业靠什么赚钱,赚钱容不容易,赚的钱成色如何,真金白银还是纸上富贵;赚钱可不可持续。

衡量是不是真看懂,首先是定性分析要准。段永平认为,对投资而言,定性分析远比定量分析重要。芒格也讲:“每个人都会把可以量化的东西看得过重,因为他们想发扬在学校里面学的统计技巧,于是忽略了那些虽然无法量化但是更加重要的东西。我一生都致力于避免这种错误”。

定性分析,就是要想清楚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最根本的壁垒是什么,为什么客户非要给你花钱,为什么竞争对手抢不走你的生意。

拿茅台来讲。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品牌价值和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

同时,对茅台的潜在风险和负面信息要有独立判断。如,白酒销量逐年下降,年轻人以后不喝白酒了怎么办;随着社会发展,拼酒、酗酒、用喝酒来体现权威、彰显权力的酒文化必然会变,茅台会不会受影响;现在经济不景气,会不会影响茅台销量。

这些问题,之前在Q长期投资茅台,是难得机遇还是价值陷阱?中有过详细分析。

衡量是不是真能看懂,还要定量分析,做到心中有锚。市场变化很难预测,定量分析涉及因素多,很难特别精确。但是好在投资不需要那么精确,如果没有明显便宜可占,那可能就不是好投资。

大赚特赚的投资机会基本都不是靠精算得来的,而是毛估估看,都很划得来。芒格讲,“宁要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也是这个意思。

拿段永平2011年买苹果例子来讲。当时苹果大概3000亿市值,手里有1000亿净现金,年利润大概200亿。凭着对苹果的理解,段永平认为苹果未来5年左右盈利大概率会涨很多,差不多能到500亿(实际上有595亿)。这样,用2000亿买个年赚200亿,未来5年大约会年赚500亿的公司,而且往后会继续很好。他毛估了下,就得出了投资结论。

老唐在2013年投资茅台时,也只是毛估估算,得出当时投资茅台很划算的结论。

站在现在后视镜角度看,当年看投资苹果和茅台的决策分析,一点都不难。但实际上,能得到这个结论非常不容易。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手头上有几家企业,自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可以,才好说是真懂了。

04 最后,聊个其它话题

网上有些质疑巴芒、段总的声音。主要是认为,他们早已财务自由,资金量大,收益率高低不太在意,更追求确定性。对股价涨跌不敏感,因为手中弹药多,可以越跌越买。

普通投资者资金少,肯定要追求高收益,确定性强往往估值高,收益率一般。只有盯住热点、找准赛道,才能获得高收益。而且受资金所限,没法越跌越买,所以不能盲目抄袭他们,否则会很被动。

客观讲,资金体量不同,玩法肯定有所不同。小的投资机会,巴菲特根本不会考虑,精力成本不划算。

至于是否追求高投资收益率,巴菲特就是吃这碗饭的,怎么可能不在乎。至于看重确定性,愿意长期持有优质企业,并不是保守谨慎,而是从长远看,他们认为这样赢的概率更大。至于越跌越买,不仅是因为有弹药,而是心中有锚,敢于出手。如果是恒大、融创,跌了八成后还能再腰斩,他们会越跌越买吗?

至于资金少,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这种想法最危险,市场从不会因为你钱少,就会手下留情。相反,如果因此承受不了波动,追涨杀跌、盲目跟风,往往会摔得更惨。说到底,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真正的价值投资永远只有一种,就是始终以低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来买入。

 

 

 

风险提示: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价格可升亦可跌,更可变得毫无价值。投资未必一定能够赚取利润,反而可能会招致损失。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的表现。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投资者须评估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经验、承受风险的能力及了解有关产品之性质及风险。个别投资产品的性质及风险详情,请细阅相关销售文件,以了解更多资料。倘有任何疑问,应征询独立的专业意见。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