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全球首款安卓AR眼镜由谷歌和上海AI硬件企业联合打造 AI硬件产业链在沪布局“落子如飞”——“解码上海AI产业链”③

2025-05-31 09:05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查睿

  近日举行的谷歌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全球首款安卓系统AR(增强现实)眼镜正式亮相,由谷歌和上海AI硬件企业XREAL联合打造,开启了AR行业的“安卓时刻”。

  记者注意到,受益于国内开源生态的持续影响,以AR眼镜、AI电脑、AI手机为代表的AI硬件正快速走向市场,成为新风口。上海凭借完备的产业链,软硬件相互适配,有望下好AI硬件的先手棋。

AI硬件无须依赖云端算力

  当前,AI硬件市场迎来爆发期,AR眼镜、AI耳机、AI玩具等终端设备层出不穷,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也向AI行业展示了新的市场机遇。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7年,市面上50%手机、80%电脑、60%平板电脑和30%电视都将成为AI硬件。

  AI硬件势头正猛,但记者走访市场时却发现,很多消费者并不清楚AI硬件的优势和特点所在。“手机里安装DeepSeek客户端是不是就成了AI手机?”不少消费者都有类似的疑问。

  AI硬件,通常指配备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智能硬件,无须依赖云端算力,直接依靠硬件本身处理AI任务。

  “手机安装AI客户端,能实现部分AI手机的功能,但只能算是有AI工具的智能手机而已。”联想AI终端品牌负责人解释,真正的AI硬件必须将AI技术嵌入设备的基础架构和硬件适配之中。比如,除了常见的GPU(图像处理器)芯片,AI手机还会配备NPU,用来加速AI和机器学习任务。另外,AI手机通常还会搭载端侧大模型,即便是在断网的情况下,端侧大模型也能处理AI任务。

  中国信通院《终端智能化分级研究报告》将AI硬件的智能化水平分为L1到L5五个等级,智能化等级越高,AI自主参与度越高,人的参与度越低。比如L1级别的AI手机,必须由用户主动下达指令,手机代为执行指令搜索,最终仍需要用户判断搜索内容并完成相应指令,而L5级别的AI手机,则能根据用户的日常习惯预判决策并自动执行方案。

  行业普遍认为,绝大多数的AI硬件目前仍停留在L1至L3级别,发展潜力有待发掘。

开源生态中,沪企举足轻重

  在AI硬件的全球竞争中,中国已赢得良好的开局。AI硬件的快速普及,在联想集团副总裁姚振宇看来,离不开国内良好的开源生态,特别是DeepSeek爆火之后,AI硬件能够低成本甚至免费集成开源AI的功能。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开源参与者数量排名第二、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国内大模型的开源生态中,上海也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年2月,上海AI企业稀宇科技(MiniMax)宣布成立“MiniMax智能硬件产业创新联盟”,将大模型的应用拓展到智能硬件领域,包括智慧家居、穿戴设备、智能座舱、智能音箱、智能耳机及交互设备等。目前,MiniMax开放平台拥有全球超4万家企业与开发者用户。

  另一家上海企业阶跃星辰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已支持数百万部AI手机提升智能服务水平。

  “我们主要选择了手机、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头部企业展开深度合作。”阶跃星辰创始人兼CEO姜大昕表示,阶跃星辰智能终端智能体视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核心突破点,与吉利汽车集团、千里科技共同推动“AI+车”的深度融合,同时与OPPO等手机厂商深度共建,将AI深度集成到手机中。

  做好承接爆发性增长准备

  凭借着数十年在智能制造、半导体领域的行业积累,上海在不少AI硬件产业链上已抢占先机,在部分领域集聚了最完备的产业链。比如,作为最热门的AI硬件之一,AR(增强现实)眼镜的核心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都在上海。

  对此,上海鲲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涛深有感触:“作为AR眼镜的核心供应链企业,鲲游光电历经多年发展,成为国际AR光波导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主打产品衍射光波导,占据了市场头部的份额。”

  除了鲲游光电,为AR眼镜提供MicroLED微显示技术的龙头企业上海显耀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也坐落于临港新片区,彼此是“邻居”。“在软件方面,比如内容、应用与操作系统等,张江也有相关产业,因此上海在AI硬件的核心软硬件方面有很强的基础。”林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星纪魅族、XREAL等AI硬件整机厂商正加快布局上海,“落子如飞”。

  不久前,全球领先的消费级AR眼镜“链主”企业XREAL宣布,将总部搬至浦东新区。据悉,XREAL在全球多个市场取得显著成绩,连续三年蝉联全球AR市场份额第一,蝉联出货量冠军。浦东创投集团不仅加大投资,还将在技术研发、生产测试、人才支撑、企业上下游带动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星纪魅族XR(扩展现实)业务线负责人也承诺,未来三年将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AI应用、光波导模组等前沿技术,在上海建成全球领先的XR研发中心。

  林涛表示,目前公司的研发和量产能力均保留了充足的余地,一旦AI硬件市场出现爆发性增长,有足够的信心承接这一波“泼天富贵”。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