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简体中文
  • 繁体中文

热门资讯> 正文

南向为何大幅流出?

2025-05-17 16:14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金研究 作者:刘刚

本周南向资金转为流出86.9亿港元(vs. 上周流入72.7亿港元),日均流出17.4亿港元(vs. 上周日均流入18.2亿港元)。其中,周一净流出185.3亿港币,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流出。个股层面,增持最多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等,但减持腾讯、小米集团与中芯国际等。

4月中旬以来,南向流入明显放缓,近期甚至转为净流出。例如,本周流出86.9亿港币,创2024年2月初以来最大单周流出,5月至今流出14.2亿港币,也是2023年6月以来首次月度流出。

南向近期流入放缓甚至转为流出的可能原因包括:

1)市场情绪修复到位,部分投资者获利回吐;

2)此前强劲的流入反而有些亢奋和透支,尤其是过度强调“南向定价权”,且南向流入主力是个人和交易资金,易受情绪和市场本身影响;

3)港股配售激增,以及部分龙头个股业绩不及预期;

4)公募业绩比较基准新规,可能引发情绪波动。截至一季度,内地主动偏股基金港股持仓为30.8% vs. 比较基准中港股相关指数权重均值16.5%,约70%的基金较基准超配港股 公募买了多少港股?

上述变化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分析南向流入还有多少空间?。3月以来,南向资金成为港股资金面的主力,其中又以交易和被动资金(个人)为主,但作为机构的公募与保险等的“子弹”可能并没有想的那么多。我们测算,后续年内相对确定的南向增量约为 2,000-3,000 亿港元,全年累计流入8,000-10,000 亿港元左右。

往前看,长期配置价值仍在,但短期有波动也属正常。此外,主动权益公募占南向仅9.6%,且如果依然被视为有alpha机会,也未必一定引发大幅调仓。

外资方面,EPFR口径(截至本周三):

1️⃣ 主动外资流出扩大,流出A股1.0亿美元(vs. 上周流出0.4亿美元),流出港股和ADR 3.3亿美元(vs. 上周流出1.2亿美元);流出较多的为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等类型基金。

2️⃣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A股流入4.0亿美元(vs. 上周流入2.6亿美元),港股和ADR加速流入12.3亿美元(vs. 上周流入3.7亿美元),流入主要是专注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基金。


注:本文来自中金研究发布《南向为何大幅流出?》;刘刚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