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正文
2025-05-14 18:43
5月14日,诺诚健华发布公告表示,与西湖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科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合作。
本次项目合作由诺诚健华对共同开展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提供前期资金支持,并基于项目进展支付里程碑付款,合计不超过5400万元人民币。
公告显示,诺诚健华将借助西湖大学在创新领域的科研优势,进行多项创新药物靶点的探索;而诺诚健华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研发、临床及产业化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西湖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创新技术在新药研发中的深度应用,加速创新药物的发现与开发进程。
与大多数医药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太相同的是,诺诚健华非执行董事施一公博士为西湖大学校长。西湖大学为诺诚健华的关联人,本次协议签订构成关联交易。
2015年,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和拥有丰富新药研发及企业管理经验的崔霁松博士联合创办诺诚健华。2018年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施一公任校长。
公告中虽然未详细公布双方具体合作的产品和研究方向,但从双方已有的平台或许可以了解一二。
肿瘤+自免,多角度布局
诺诚健华在公告中表示,将对共同开展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提供前期资金支持,并基于项目进展支付里程碑付款。
从诺诚健华在5月14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中可以看出,进入商业化阶段的诺诚健华在营收上有明显增长。
2025年1~3月,诺诚健华实现总营业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92%;毛利率达90.5%,比上年同期的85.4%提高了5.1个百分点;净利润为0.1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盈利。其营业收入与毛利率的高速增长主要为核心产品奥布替尼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和授权许可的首付款所致。
诺诚健华透露,截至2025年3月31日,其持有现金及相关账户结余约77.8亿元。“强劲的现金流将有助于公司加速推进多项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开发和投资于差异化的ADC及其他管线。”
目前来看,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已拥有全面研发、生产和商业化能力的诺诚健华持续发力的方向,在全球市场内开发具有突破性潜力的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药物是其目标。
在研产品方面,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泛TRK抑制剂zurletrectinib(ICP-723)近期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目前,zurletrectinib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在中国获受理,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获批上市的TRK抑制剂。
其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mesutoclax(ICP-248)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已在中国获批开展II期单臂注册临床试验,联合奥布替尼一线治疗 CLL/SLL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患者入组加速进行中。而mesutoclax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的BCL2抑制剂。
更值得一提的是,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新型ADC药物ICP-B794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已获受理。ICP-B794由人源化抗 B7-H3 单抗通过蛋白酶可裂解连接子与其自主开发的强效有效载荷偶联而成。
此外,在免疫性疾病方面,诺诚健华自主研发的Soficitinib (ICP-332)和ICP-488是较早进入临床试验的TYK2抑制剂,分别聚焦于AD和银屑病等多个大适应症。Soficitinib治疗AD的III期临床试验正加速推进;ICP-488治疗银屑病的III期注册临床今年一季度完成了首例患者给药。
可见,以血液瘤、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治疗方向,开发小分子药物、单克隆抗体、双特异性抗体及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等是诺诚健华的研发方向。
而围绕癌症、代谢疾病、抗衰及其他慢性疾病也同样是西湖大学部分团队的研究方向。截止今年3月底,西湖大学研究团队在2025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已超过30项,在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多篇重磅文章。
技术+人才,双向成就
除了在创新药研发上的合作外,诺诚健华和西湖大学也将在科研平台及研究生培养上展开合作。
在技术平台方面,诺诚健华拥有高度差异化的ADC技术平台。该平台采用独有的连接子-有效载荷(LP)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癌症靶向疗法。其主要特点包括不可逆的生物偶联、用于增强稳定性的亲水性连接子,以及可增强肿瘤杀伤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减少脱靶效应的新型高效载荷。
诺诚健华也同样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AI)的力量加速药物发现、优化研发流程及提高运营效率。在AI运用方面,诺华健华正在借此进行大量数据集分析、更精准识别有前景的候选药物,简化临床试验设计。
西湖大学在科研平台建设上更是逐年精进。
其遗传物质表达与重构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级平台,由施一公院士领衔,于2025年获批新建布局。
该实验室围绕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重点解决基因组动态维持机制、基因转录与翻译多样性分子基础以及生命功能元件设计与重构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发展基于生命原理底层逻辑的新型核酸和蛋白质药物开发策略,抢占新兴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制高点,为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提供关键核心技术支撑。
而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同样是国家级平台,是首家由国家批准设立、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的科研机构。其重点聚焦生命原理及未来医药、分子智造与功能、未来材料设计及创造等领域,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培养、战略规划于一体,致力于以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突破催生未来产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诺诚健华表示,双方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
截止2024年12月31日,诺诚健华拥有研究及开发人员503人,2024年度研发雇员开支为2.83亿元。
放大到全公司人才,诺诚健华1200余名员工中,有相当数量的员工拥有海外工作经历,以及在世界500强药企的工作经验。其科学顾问委员会,则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带头人,国内医疗专家和国外院士等新药研发专家组成。
而西湖大学目前已面向全球选聘了240余位博士生导师。在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7位PI入职西湖大学。
除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西湖大学还为学生提供本博连读的机会,打通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阶段,符合要求的学生可推荐攻读本校博士研究生,进度快的8年就有可能拿到博士学位。
施一公在西湖大学2025年校长新年献词中透露,在学生招收方面,2024级博士生537人、本科生98人,共计分别达2100余人、250余人。
而这一“不太一样”的产学研合作,或许会给医药产业带来新的模版和探索方式。